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32,党锢再起

中华世纪谈 132,党锢再起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167年176年 桓帝卒,灵帝继。外戚窦武欲诛废宦官,反被宦官矫诏杀害。宦官第二次党锢,规模更大。

宦官在这次风波中毫发无损,而士人遭受严重打击。朝中敢于跟宦官对抗的官员不剩几个了。三公都被罢免。宦官可以说获得大胜,进一步控制了朝廷。

士人和宦官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党争上面。国家政治也因此更加败坏。

“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包括京师在内的河南地区爆发饥荒,接近半数百姓饿死,甚至有全家死绝的。即便如此也不见宦官或士人官员有只言片语谈及饥荒和饥民。

天灾民变频发,贪官污吏横行,国库益发拮据。汉桓帝不得不把官吏的薪水降低了一半。但是堤内损失堤外补,贪官污吏变本加厉地贪污受贿。

汉桓帝发现降薪也没能解决国库亏空问题,就又想了一个办法卖官鬻爵。既然节流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想办法开源吧。他把朝廷各级官职明码标价公开出售。

这招果然给朝廷带来大笔收入。别看朝廷穷百姓穷,中间的豪强劣绅并不穷。官职的销路非常好,以至于汉桓帝后悔价码标低了。

这帮豪强劣绅把做官当做一本万利的买卖,上任后连本带利地搜刮。

一帮贪官污吏横行于世,老百姓可就苦了。东汉末年本来就灾害不断,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天灾再加上**,雪上加霜,百姓就没更活路了。实在过不下去的百姓只剩下两条路可选,要么上吊,要么造反。

东汉末年,不但边境战乱不断,国内也是动荡不堪,可谓内忧外患。

但是内忧外患对于汉桓帝来说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他依然沉溺于酒色之中。

汉桓帝好酒色。宦官投其所好,遍选美女,后宫很快充斥了四五千人。汉桓帝再没工夫操心朝政。

皇帝荒淫,官吏暴虐,外族侵扰,百姓造反,东汉末世的样子起来了。

公元167年,36岁的汉桓帝死了。

汉桓帝阅花无数,却一个儿子也没整出来。

窦皇后和窦武商量后,在他侄子里面找了一个12岁的孩子继任皇帝,即汉灵帝。

皇后都喜欢找个年纪小的继任皇帝,这样她可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掌握大权。谁都想过过当权的瘾,不管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

窦太后临朝,外戚自然跟着鸡犬升天。窦武荣升大将军。他的子侄也被封侯。

整个东汉后期都是这么一种怪圈前任皇帝英年早逝,幼帝登基,太后临朝,外戚干政。皇帝长大后依靠太监夺回政权,宦官取外戚而代之。太后领衔的外戚集团和皇帝领衔的宦官集团彼此争斗,你来我往,一朝君子一朝臣,胜者王侯败者贼。

这次也不例外。外戚窦武粉墨登场后开始和宦官争权。

窦武废除党锢,将陈蕃、李膺等全都召回朝廷。这些人对宦官恨之入骨,视宦官如仇寇,必杀之而后快。他们不仅支持窦武跟宦官夺权,还强烈建议对宦官斩草除根,彻底解决宦官之患。

窦武深以为然。

他们制定计策,决定利用灾异,劝说窦太后诛杀宦官。

窦武于是去见太后,要求太后同意“悉诛废宦官以清朝廷”。

窦太后觉得太荒唐了。她跟宦官朝夕相处,不认为宦官是坏人。她说,如果有哪个宦官违法乱纪,你要杀他我不拦着。但你不问青红皂白要把宦官全杀了就太过分了。

窦太后坐镇后宫垂帘听政需要宦官的协助,不能接受“尽废”宦官的计划。

窦武退而求其次,要求诛杀中常侍苏康、管霸。这俩家伙霸占别人的良田和产业遭到大臣刘祐的弹劾,结果在汉桓帝的包庇嘛事没有,反倒把刘祐送去劳改。士人对此忿忿不平。

窦太后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同意了。苏康、管霸于是被窦武抓起来杀了。

陈蕃说“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今不诛之,后必难图。”

于是窦武又去找窦太后,要求诛杀曹节、王甫等人。

窦太后不干了。苏康、管霸是汉桓帝的人,杀就杀了。曹节、王甫是太后的人,太后不忍心杀掉他们。

窦武只好作罢。

陈蕃不死心,上书窦太后要求杀掉士人所恨的侯览、曹节、王甫等人。声称“陛下今不急诛此曹,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

但窦太后仍然置之不理。

窦武于是决定先把勾结宦官的尚书抓起来,拿到口供后再抓其他人,一步步株连到所有宦官。

但是他的计划被宦官知晓。他在宫内的办公室被宦官潜入,翻出了他事先写好的奏章。

宦官一传十十传百全知道了,跳脚大骂窦武。

宦官决定联合起来绝地反击。

宦官住在宫中,有着别人没有的便利条件。他们仗剑闯入汉灵帝的宫殿控制住汉灵帝,然后闯入太后宫中抢得玉玺,宣布皇帝亲政,以皇帝的名义下旨捉拿窦武一伙。

窦武拒捕逃入军营,企图靠手中的兵权武力对抗。宦官领兵追到军营,用圣旨镇住窦武的官兵,告诉他们谁跟窦武跑就是参与谋反,要诛九族。官兵立刻抛弃窦武跑到宦官一边。窦武发现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只得横剑自刎。

陈蕃不肯束手就擒,率领下属官员和学生八十人反攻皇宫,结果兵败被杀。

外戚势力刚起步就被一扫而空。宦官势力重新掌控了朝廷。汉灵帝跟着沾光,不用候场直接上台亲政了。

因为拥立有功,带头政变的几个宦官都被汉灵帝封为侯。十二个宦官被封为中常侍。朝政完全被宦官把持。

宦官是阉人,属残疾人。和一般残疾人不同,他们不聋不哑不瘸不拐,五官四肢俱全,只是少了命根子。生理的残缺导致心理的残缺。身体变得雌雄莫辨之后,心理也变得不阴不阳,外柔内刚,口蜜腹剑,又阴又狠,睚眦必报。他们适合搞阴谋,但不适合搞政治。

让一帮玩阴的宦官把持朝廷,朝廷的风气立马就变了。他们重用沾亲带故的,提拔行贿送礼的,照顾溜须拍马的,打击心怀不满的。宦官没儿没女,不怕被人骂断子绝孙、生下孩子没,什么缺德事都敢干。仗着皇帝的宠信,他们胆大妄为。

朝廷政治在汉灵帝上台后进入最黑暗期。

宦官杀了窦武,软禁了窦太后,控制了汉灵帝,完全控制了朝廷大权。但他们还没有安全感。他们相信想杀他们的不仅窦武一人,而是整个士人阶层。

宦官再以结党不轨的名义清洗士人官员,但凡反对、抨击过宦官的人都要清除掉。“凡党人死者百余人”。

李膺等人虽然没有参与窦武、陈蕃诛杀宦官的谋划,但仍被宦官忌恨,被宦官抓进牢里拷打致死。

清肃党人运动扩大化。“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被处死、流放、罢官、党锢的人又有六七百人。

汉灵帝不过是14岁的孩子,对一些事似懂非懂。他问宦官什么叫党人什么都要杀了

宦官说党人就是互相勾结图谋不轨的人。他们想推翻朝廷,夺了您的江山社稷。

汉灵帝明白了,那该杀。

朝内权力斗争进入,朝外灾情也进入。“河内黄河以北人妇食夫,河南黄河以南人夫食妇。”这比易子而食都惨。但权力斗争的双方谁也无暇顾及。

公元171年,汉灵帝举行成人礼,立宋贵人为皇后。

皇帝成年并且立了皇后,按理说应该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汉桓帝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他在大赦天下的诏书里特意注明“唯党人不赦”。汉桓帝被宦官洗脑,认为党人比坏人还坏。

窦太后郁郁而终。宦官打算随便埋了就完了。汉灵帝念她当初选择自己继承皇位,下令厚葬。

有人在宫门上写小字报,抨击宦官囚禁杀害太后而朝臣尸位素餐不敢仗义执言。宦官下令严查。司隶校尉刘猛认为小字报说的没错,不肯执行命令。宦官将刘猛下放劳改,以段颎为司隶校尉。段颎雷厉风行到处捉人。上千太学的学生因此被捕。

段颎在西北平定羌乱,“凡百八十战,斩三万八千余级,获杂畜四十二万七千余头,费用四十四亿”,因功调入中央。此番投靠宦官抓捕党人又立新功,被升为太尉。

大清洗后,朝内外再没有敢跟宦官叫板的人了。宦官满意了。

但是过了些年,士人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为遭到清洗的人鸣冤叫屈,上书汉灵帝放开党锢,释放被囚禁或流放的士人。

汉灵帝看到奏章勃然大怒。他这么些年跟宦官一直混在一起,早已经跟宦官同心合意。不用宦官出声,汉灵帝就下旨处死提意见的人,同时要求更加严格地执行党锢,重新调查党人的亲朋好友,但凡有做官的一律免职永不叙用。

汉灵帝跟宦官朝夕相处,非常信任宦官也自觉维护宦官。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