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31,党锢初起

中华世纪谈 131,党锢初起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159167年 宦官乱政,政治日益败坏。部分大臣被诬与太学生“共为部党,诽讪朝廷”,下狱。

汉桓帝在宦官的协助下杀掉梁冀夺回大权。事成之后,桓帝的五个太监把兄弟被封为一等侯。

五侯兄弟有皇帝大哥做后台,在朝中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比死了的梁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以自己的好恶对待任何人和任何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家本以为外戚倒台能迎来政治面貌焕然一新的变化,没想到还那样。“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

梁氏一党倒台留下的权力空白被宦官的兄弟亲戚迅速填补。这些人鸡犬升天为虎作伥把朝内朝外都搞得乌烟瘴气。

汉桓帝也曾仿效明君寻找贤人名士入朝为官。但那些人一看朝廷这种情况婉言谢绝,不敢来趟这浑水。

当时战乱频频,最大的麻烦是羌人之乱。

朝廷任命段颎同炯为护羌校尉平定羌乱。

段颎很能打,每战下来都能斩杀及俘虏羌人成千上万。但羌人好像杀不尽的小强,越打羌乱越严重。战争延绵不绝,耗费巨大。

段颎因为内部倾轧而被罢官。接替段颎的人是怂包,对付不了羌人。羌人作乱于是再掀。烧当羌、零吾羌、先零羌等羌人部落联合起来一同作乱,进攻东汉西北边境,波及凉州和并州山西大部及河北、内蒙部分地区。

朝廷想起熟悉河西情况的皇甫规,重新起用皇甫规,把皇甫规派去平定羌乱。

皇甫规打仗跟段颎不同,不追求砍多少人头来邀功,只求尽快平定叛乱。他以劝降诏安为主,实在不行才动武。他首战只斩首八百,但劝降先零羌十余万人。皇甫规率军杀进凉州。他进城后先着手整顿吏治,将贪官污吏,尤其是滥杀投降羌人的将领,禀奏朝廷后或免或杀。羌人听说后,又有十余万人主动投降。陇西的羌乱很快就被平定。

按说以这个功劳足够封侯的了,至少也得树个先进典型。有人为他请功。汉桓帝让宦官去核实他的功劳。宦官派人去他家拿话点他暗示他应该意思意思。但皇甫规装聋作哑就是不搭茬。

宦官又羞又恼,回去告诉汉桓帝皇甫规收买羌人搞假投降。汉桓帝相信宦官的话,于是将皇甫规下狱劳改。

朝臣纷纷为皇甫规鸣不平。三百太学生跑到宫门为皇甫规请愿。

太学生是皇家太学的学生。太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后备干部的地方。有很多在这里求学。他们消息比较灵通,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经常聚在一起议论时政抨击时政。他们虽然无权参政议政但是可以通过向皇帝递交请愿书、公开信、编歌传唱等方式制造舆论、影响舆论。

作为朝廷的后备干部,他们对宦官当道政治**痛心疾首,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宦官陷害皇甫规引起他们的义愤。学生们组织请愿抗议。

太学生在此之前举行过一次更大规模的请愿。大臣朱穆得罪了宦官被汉桓帝下狱。数千学生齐聚宫门请愿,声称愿意代朱穆受罚。汉桓帝畏惧民意,释放了朱穆。

上次请愿规模比较大,汉桓帝屈服了。这次规模较小,汉桓帝置之不理。后来赶上大赦,皇甫规才得以从监狱脱身。

皇甫规被抓后,羌人又开始作乱并且更加严重。“凉州几亡,乃复以颎为护羌校尉”。朝廷只好起复段颎接着带兵去打。

大臣李膺向朝廷检举贪官。贪官于是重金贿赂宦官。结果,李膺反而被判了诬告罪。宦官单超的弟弟犯罪坐牢,廷尉冯绲gun依法判处他死刑。判决上报朝廷后,宦官被激怒,诬告冯绲糊涂官判糊涂案。中常侍苏康、管霸强行霸占别人的良田和产业。大臣刘祐知道后给地方官下令,依法没收这两个宦官的非法所得。汉桓帝大怒,将刘祐和李膺、冯绲一起下放劳改。

大臣陈蕃、应奉轮番上书为三位大臣喊冤,据理力争。汉桓帝自知理亏,迫于压力放了三位大臣。

朝臣与宦官的矛盾自此开始表面化。

宦官的贪婪暴虐使得朝臣与宦官之间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朝臣原本就瞧不起宦官,加之宦官小人得志后趾高气扬,朝臣更是视宦官如仇寇。但是有汉桓帝给宦官撑腰,朝臣拿宦官没辙,有怨气也无处撒。

这里说的朝臣是指不肯依附宦官的朝臣。他们大多是士人,也就是读书人出身,自称清流。地方官里面也大多是士人。

朝臣动不了宦官。地方官就拿宦官的喽啰撒气。

宦官张让时任小黄门。他的弟弟张朔在地方任县令。李膺复职后,获知张朔犯了杀人罪,将其下狱。在得到口供之后,李膺没有上报核准就处决了张朔。张让向汉桓帝喊冤。汉桓帝打算追究李膺擅杀官员之罪。李膺申辩说,孔子上任七天杀了少正卯。我上任十天才杀了一个张朔。没想到就这样还被追责办案速度太快了。汉桓帝不再说什么。

一个富商以为有宦官做后台没人敢惹。南阳太守成缙将其下狱。小黄门赵津肆意妄为成为地方一霸。太原太守刘质将其下狱。宦官为搭救这些人向皇帝申请大赦天下。但成缙等知道是宦官在搞鬼,放谁都不放这些家伙,拉出去都给砍了。成缙“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成缙先斩后奏前后杀了二百多人。

宦官恨得牙根儿疼,以抗旨不尊的罪名把这些官员抓来打入死牢。

紧接着,中常侍侯览埋葬母亲,建造超标坟茔引起督邮郡下属的督察张俭的注意。张俭通过调查,发现侯览“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为自家建造了十六处住宅,都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柱,水榭歌台,与皇宫相仿。侯览为建自家坟扒了别人的坟,并且掠人财产,夺女。张俭上书朝廷要求处死侯览。侯览见到张俭的奏章后利用职权把它扣下。张俭等不到皇帝的批复,知道是侯览捣的鬼,一气之下扒了侯家的坟,没收了侯家的财产。

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为县令,想娶太守的女儿为妻,遭到拒绝后竟然派人把太守的女儿抢来,用弓箭射杀了她。东海相黄浮得知,将徐宣一家老小全部下狱,将徐宣斩立决。

宦官向汉桓帝喊冤。

汉桓帝大怒,将相关官员下放劳改。

刚升为太尉的陈蕃带领群臣向皇帝为这些官员辩解、求情,并且指责宦官乱政。从朝廷到地方,士人纷纷上书汉桓帝要求清除宦官势力,言辞越来越激烈。有人竟把汉桓帝比作商纣。

汉桓帝被激怒,将言论出格的官员免官论罪。

汉桓帝正在气头上,李膺又火上浇油。有个叫张成的家伙跟宦官有交情,可能是从宦官那里得到消息将有大赦,谎称自己算卦算出来将有大赦,让儿子去杀了仇家。大赦令下达后,李膺置之不理,将张成处死。

宦官趁机诬告士人暗中结党,诽谤朝廷,兴风作浪,图谋不轨。

汉桓帝也相信士人官员这一系列操作不是孤立事件,是集体串联对抗中央。汉桓帝下令逮捕党人。

那时的党是指结党营私的人。

宦官开始大肆抓捕所谓的“士人党”。李膺等人被捕入狱。供词牵连到的二百多人也随后被抓。

在审讯过程中,太学生也被牵连进来。学生们和朝臣来往频繁,共同抨击时弊,抨击宦官。他们也被认定是士人党。二百多个学生被抓。一些支持学生的官员也被当做“幕后黑手”投入大牢。一来二去抓了数百人。

株连仍在不断扩大。士人谁再敢进谏皇帝就会被认为是士人党。陈蕃也因为替士人党求情被免了职。

士人受到打击,惶惶不可终日。这时有人想到窦武。窦武是新晋的国丈。

汉桓帝在梁冀死后立邓贵人为皇后。但不久,邓皇后因为跟汉桓帝的宠妃争宠被汉桓帝废掉。朝臣强烈建议立窦武的女儿为皇后。汉桓帝同意了。因此,窦家成了新一届外戚。

窦武身为国丈受到汉桓帝的信任,说话相对好使。而窦武也是读书人出身,愿意为士人说话。

窦武上书劝汉桓帝放了士人。他说哪里有什么士人党,不过是宦官捏造的罪名而已。

汉桓帝对窦武的话半信半疑,派他信任的一个宦官去狱中亲自审问犯人。

这个宦官审完后没去向汉桓帝汇报,先去向其他宦官通风报信。他说我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士人党”招供的同谋名单里有很多宦官家的亲戚。

宦官傻眼了。那年代重口供轻证据,疑罪也当有罪审。名单上的人将被当做嫌疑犯被捕。如果严刑之下,哪位亲戚抗不住刑认下了,宦官可就被拉下水了。

宦官马上去找汉桓帝,以天灾不断为由劝说汉桓帝大赦天下。

汉桓帝同意,但是下令凡是“士人党”的成员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辈子不许当官。

这次风波被称为“党锢”。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