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51,七出岐山

中华世纪谈 151,七出岐山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230年244年 诸葛亮七出岐山。魏国曹睿死,曹芳继位,曹爽、司马懿辅政。

曹睿下令西征蜀汉作为报复。诸葛亮闻讯亲赴前线指挥应战,但等了好久不见魏军到来。原来魏军遇到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半道又回去了。诸葛亮虚惊一场。

这场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大雨霖三十余日,伊、洛、河、汉皆溢,岁以凶饥”。黄河以及黄河的支流伊河、洛河、汉河洪水泛滥,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地区,爆发饥荒。

孙权趁魏国遭灾出兵合肥。衮州、豫州魏军闻讯增援。孙权攻城不克,只得退去。

雨停之后十个月滴雨未下。先涝后旱,魏国灾情更加严重。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然是兵出岐山。

曹睿得到消息派司马懿前去应敌。

司马懿率军拦住诸葛亮的去路,据险而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令部队抢割当地的麦子,然后撤兵而走。

司马懿率军追击,但追而不击。诸葛亮见摆脱不掉便停下脚准备开战。司马懿立即抢占山头据险而守。诸将不知道司马懿这是啥打法,讥笑司马懿畏敌如虎。司马懿无奈,只得派军挑战诸葛亮,结果大败而回,损失了几千人。司马懿收兵回营,继续坚守,再不出战。诸葛亮对峙良久,粮食吃完,只得退兵。司马懿相信诸葛亮这回是真退了,派张郃领兵追击。张郃追上去斩获颇丰,但自己在作战时被流箭射中身亡。魏军失去指挥,只得收兵退回。

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将木牛投入使用,随后又发明了“流马”。流马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有人考证那是一种细长的快船。

蜀军撤回,三年不出。在这三年里,孙吴不断袭击曹魏,让曹魏片刻不得安宁。

与诸葛亮相比,孙权跟曹魏拼智谋而非拼国力,寄希望于四两拨千斤。他在以诈降摆了曹休一刀后,又使出诈降计诱魏军南下。但魏军吃一亏长一智,只派出七千步骑兵南下接应降将。吴军将其歼灭,但战果不值一提。孙权见此计已经失效便开始想其他办法。

孙权以买马为名跟辽东的公孙渊公孙康之子拉上关系。时机成熟后,他派出使者带着金玉珍宝从海上赴辽东,以封王为诱饵,让公孙渊与之联手夹击曹魏。曹睿得到消息立即派兵讨伐公孙渊。公孙渊不敢与曹魏为敌,杀掉东吴使者,把他们带来的财宝留下,把他们的脑袋送往曹魏。曹睿大喜,封公孙渊为公爵。而孙权人财两空气得吐血。

东吴依靠水军强大,多次沿水路北上袭击曹魏的城池。曹魏步骑军强大,索性放弃水边的城池,在险峻的地方建造新城,引诱吴军来攻,然后包抄他们的后路,逼吴军在陆地上决战。

吴军曾远离岸边二百里进攻庐江安徽合肥庐江县。魏将满宠弃庐江不救去包抄吴军的后路。吴军发现不妙,抢在满宠之前逃回船上。

公元233年,孙权亲自带兵来打合肥。到了这才发现,合肥已经挪到远离岸边的地方。孙权不敢上岸,撤走又觉得丢人,滞留水上二十天。最后他决定上岸阅兵,炫耀一下兵力再走。魏军早已布下伏兵等着抄吴军的后路,见吴军上岸转了一圈准备走,发起进攻。吴军腿脚慢的被魏军歼灭。

孙权无计可施便暂停了攻势,等待时机。

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足足准备了3年,并且约上孙权一起夹击曹魏。

诸葛亮这次北伐,兵出斜谷道。他之所以选择斜谷道,是因为斜谷道有一条河连通汉水和渭水。他把流马投入使用,解决了物资运输问题。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士兵可以轻装前进,倒也不至于太辛苦。

蜀军行至杀到五丈原陕西宝鸡郿县西被司马懿率军截住去路。司马懿抢占战略要地。蜀军与之抢夺被魏军击退。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希望速战速决的诸葛亮送去女人的衣服激怒他。司马懿大怒,上书曹睿请求出战。

蜀将得知欣喜异常,以为开战在即。诸葛亮不喜反忧,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懿这样做无非是借皇帝的嘴压制众将而已。司马懿肯定不会出战。

果然,曹睿心知肚明,严令司马懿不得出战。

两军僵持一百多天。

孙权在魏蜀对峙期间率军十万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满宠跟司马懿一样,据城坚守,拒绝出战。吴军要来攻城,满宠就让人从上风口往下扔火把,烧毁吴军的攻城装备。吴军久攻不下。

曹睿亲自率兵南下增援合肥。他派出一支佯军作势要切断吴军的后路。孙权最怕这个,赶紧撤兵回国。

孙权撤兵,曹睿放心了。他说“权走,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

果然,诸葛亮得知吴军撤走又急又愁,病倒了,不久死在军中。蜀军只能黯然撤回。

大将魏延不同意撤军,试图接管军队接着打。但是诸将服从诸葛亮的遗命,不理魏延撤走了。魏延大怒,率军堵截撤退的蜀军。双方爆发激战。魏延兵败被杀。自此蜀国再无大将。以姜维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成为蜀军的骨干。

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死前嘱咐手下,我死以后,小心守住国门,以后别再北伐了。但是姜维不听,数度北伐,最终拖垮了蜀国,兵败国亡。

诸葛亮死后,蒋琬代理蜀国丞相。蒋琬息兵休战,休养百姓,恢复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已经巨损了的国力。

吴国、蜀国联合进攻都被打退,曹睿大松了一口气,退入后宫享乐去了。他又是大修宫殿,又是广招美女,没多长时间就把自己作死了。

公元239年,曹睿病亡。临死前,他立养子曹芳为太子。

曹睿的嫔妃宫人数以千计,生的儿子也不少,但就是养不活。曹芳自小被曹睿收养。出生来历被曹睿刻意地隐瞒。曹睿生的儿子陆续夭折,担心无后,收养曹芳为备胎,没想到最后还真用上了。

曹芳当时只有八岁。曹睿安排自己的兄弟曹爽和大将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代理国政。

曹睿死后,曹芳在曹爽、司马懿的辅佐下登基坐殿。

曹爽想独揽大权,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尊为太傅却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明白曹爽的用意,不动声色暂时忍耐。

魏蜀吴三国在此数年间相安无事,各自守土,不再发动战争。连年战争拖垮了经济,他们都需要时间修生养息。

不过作为敌国,完全和平共处也不可能。东吴时不时北上偷袭魏军,试图把魏军驱离长江。魏军也时不时南下攻吴,试图把吴军赶回到长江以南。但两军都没有倾全力攻打,只是浅尝辄止。

魏国在此期间打的最大一仗是出兵北伐灭了辽东。

辽东的公孙渊自立为燕王,与鲜卑人勾结谋取幽州。曹睿认为公孙渊终究是个隐患,不除不能安心,派司马懿率军北伐公孙渊。

司马懿率军到了辽东。公孙渊派军迎战,在辽隧辽宁鞍山海城市西北布下防线。司马懿留下部分军队佯攻辽隧,率领主力部队悄悄向辽东的都城襄平辽宁辽阳北迂回。辽隧敌军闻讯迅速回援,中途遭到司马懿的截击而被杀得大败。司马懿乘胜包围了襄平。襄平粮尽投降。公孙渊被杀。

曹魏灭了辽东,没了后顾之忧,得以专心对付吴蜀。

241年,孙权派兵进攻襄阳。襄阳作为魏国进攻东吴的桥头堡让东吴如芒在背不除不快。孙权希望攻克襄阳,依据汉水建立防线。为了阻止魏军增援襄阳,他派兵进攻淮南牵制魏军。

他的手下建议,要打就大打,全军出动,全线出击。跟蜀国联手一起夹击魏国,趁魏国幼主当政政局不稳,一举灭了魏国。别老是小打小闹,遇到抵抗就撤回,那样不仅白白耗费钱粮,也消磨了军队的士气。

但是孙权担心倾国而出,万一打输了,国就亡了。他没有接受手下的建议,仍然坚持短线突袭的战法。

进攻淮南的吴军遇到魏军的抵抗不能取胜便撤兵而回。进攻襄阳的部队没有撤,不打下襄阳誓不罢休。

襄阳遭到围攻。司马懿主动要求率军增援。曹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不让他去,只好把兵权还给他。

司马懿率军南下。孙权一看司马懿亲率大军而来,知道没便宜可占,赶紧下令退兵。司马懿不依不饶,率军一直追到三州口湖北武汉黄陂区东,斩杀万余吴兵而回。

吴将诸葛恪占据皖城安徽安庆潜山县梅城镇,对魏国南部边境构成极大威胁。

司马懿主动要求出兵进攻皖城。朝廷担心孤军远攻一旦进攻不利就很难全身而退。但司马懿信心十足,坚持要打。朝廷也不便阻拦。司马懿于是率军进驻舒县安徽六安舒城县,准备进攻皖城。诸葛恪惧怕司马懿,还没等司马懿发起进攻就烧毁城池逃之夭夭。

司马懿让部队在寿春一带屯田,自给自足,长期驻守江淮,监视东吴。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