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52,司马专权

中华世纪谈 152,司马专权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244年250年 曹爽伐蜀无功而返。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专魏政。司马懿卒。

司马懿在前线屡立战功,声望越来越高,在朝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曹爽对此非常不爽。他一直想打压司马懿,巩固自己的地位。

曹爽认为自己的声望不如司马懿主要是因为没有军功,希望建立莫大的军功一举盖过司马懿。他在别人的怂恿下亲自带兵伐蜀。他想着,如果能灭掉蜀国,这一个军功就超过司马懿多半辈子攒下的军功。

公元244年,曹爽率领十几万大军杀入汉中。

魏军杀至兴势陕西汉中洋县东北被蜀将王平率军拦住去路。

兴势地势险要,是一处四面环山的山谷。蜀军在谷口据关坚守,把魏军堵住山谷之中。曹爽虽然兵多但施展不开,无法逾越雷池一步。

这时,从四川发来的蜀军援兵源源不断地到达前线。

司马懿写信警告曹爽敌人据险而守,避而不战,是等你打不动了想撤退的时候追杀你。别光盯着前面,留神自己的后面,别让人家断了后路。

曹爽的部将也建议曹爽赶紧撤退。

仗打成僵持。粮草又出现问题。曹爽泄气了,决定退兵。这时蜀军的援兵已经悄悄迂回到他的后面。还好路还没有堵死。曹爽死战得脱,但损失惨重。

曹爽狼狈而回,声望扫地。

跟司马懿争声望算是没戏了,曹爽开始跟他争权力,想方设法把司马懿边缘化。曹爽“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他不仅在朝廷搞一言堂,而且改变军队军制,把归司马懿管的军队划拨给他的弟弟曹義。

司马懿避免跟他发生直接冲突,索性托病不出。

曹爽仍不放心,派人去司马懿家探病。那人去了,看司马懿的样子是真病了,走道都得别人搀着,吃饭都得让人喂,汤水顺着嘴角往外流,整个快死的样子。

曹爽听说司马懿现在只比死人多口气感到很开心,也很放心。他一直在打压司马懿但同时也一直在提防司马懿的反扑,担心司马懿有什么过激行为。现在好了,老虎变病猫了还有什么必要担心呢。

曹爽权当司马懿已经死了,解除了所有戒备。

但他不知道的是,司马懿和他的俩儿子司马昭、司马师正在暗中谋划推翻他。司马懿负责串联朝臣。司马昭、司马师负责组织军队。司马昭在京城内藏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士兵都隐藏在百姓中间。曹爽一点迹象都没发觉。

公元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出城给曹睿上坟。曹爽带着兄弟亲信随同前往,借机出去散散心。

有人劝曹爽留人看家,别都出去,万一让人把城门关了,你们怎么回来

曹爽轻蔑地一笑“谁敢尔邪”

曹爽前脚刚走,司马懿的“病”马上就好了。他下令关闭城门,派人控制住军队和关键部门,然后以太后的名义宣布解除曹爽的职务。曹爽在朝中没人缘。群臣包括太后都恨他。司马懿的巨大声望使司马懿得到朝内军中的全面配合。

曹爽得到消息一下傻那了,不知道如何应对。别看他一直在算计司马懿,但只敢暗地里较劲,没有胆量跟司马懿明火执仗地开战。有人建议他跟司马懿打。咱有皇帝在手,有军权在手,怕他什么调兵跟他打。但曹爽不敢,知道自己不是人家对手。

曹爽派人去跟司马懿谈判。司马懿声称曹爽专权跋扈,任人唯亲,所以奉太后旨意将其免职。只要曹爽肯交出权力,爵位待遇一切照旧。

曹爽觉得做一个富家翁也不是不能接受,派人回复司马懿,表示愿意接受组织处理。

城门打开。曹爽回到了家。但司马懿随即派兵把他们家围住,将曹爽软禁到里面。

司马懿把司马懿的亲信下狱审讯,搜集曹爽的罪证。有人招供,曹爽有意废立皇帝。司马懿喜出望外,有这一条就足够了。

司马懿以谋反的名义处死了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

司马懿破获谋反案件立下大功。曹芳赐他九锡以资奖励。

司马懿从此控制了朝政。两个辅政大臣变成司马懿一个。曹魏从此进入司马时代。

曹魏爆发内乱,镇守陇西的魏将夏侯霸担心遭受司马懿清洗,叛逃到蜀国。

蜀将姜维得知曹魏内乱,打算趁机北伐曹魏。但是丞相费祎不同意。他说我们跟诸葛丞相差远了。丞相都不能北定中原,我们怎么可能做得到呢能保住现在的江山就不错了,不要做非分之想。

费祎yi在蒋琬死后接班。他这人很能干,工作效率非常高,从来不会有积压的公务。他继续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维持蜀国稳定与发展。

费祎休养生息,不愿再提北伐之事。但以姜维为首的军中鹰派执意北伐。姜维数次要求增兵。费祎不肯,划拨给姜维统辖的军队始终不超过一万人。这点兵力仅够姜维守住汉中。耐不住寂寞的姜维数出祁山进攻陇西,但都因为兵力太少不能成功。姜维对费祎怨气很大。

其实姜维数出祁山无果也跟他不善于用兵有关。负责魏国西北边防的魏将郭淮是姜维的老对头。姜维跟郭淮交手一次都没沾过便宜。

曹魏内乱,姜维趁机再出祁山,进攻雍州。他在麴qu山在甘肃定西岷县东南下修筑了两座城池西城在甘肃甘南自治州临潭县和东城在甘肃定西岷县东泉镇,作为进军雍州的据点。他派军驻守两城,往两城运送粮草,进行战争准备。

郭淮不能坐视不理,派部将陈泰去夺取两城。陈泰率兵包围了两城,切断了两城水源和粮道,坐等两城投降。姜维率军来救。陈泰命令部队坚守不出,自己率一支军迂回到姜维身后去断他的后路。姜维大惊,抢在陈泰之前撤走。被他抛弃的两城投降了魏军。

魏将邓艾对郭淮说,姜维不战而退肯定不甘心,还会回来的。因此邓艾在白水甘肃天水境内的白水江北岸扎营等候姜维。

果不其然,姜维几天后又回来了。他在白水搭桥准备进攻邓艾。

邓艾说,这么浅的水,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搭桥。看来他们只是想牵制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西城。于是邓艾连夜派兵去增援西城。

果然又被邓艾猜中,姜维率军进攻西城。邓艾的军队提前一步到达西城,击退了姜维。

姜维打仗在计谋上面比魏军差一大截,算计不了别人,总是被别人算计,因此屡战屡败。但是姜维偏偏好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求胜心切,穷兵黩武,最终把蜀国拖垮。

东吴这些年相对比较安生。虽然孙权也一直惦记着北伐。但他的目的只是以攻代守,并没有灭掉曹魏的野心。曹魏的地盘比孙刘两家加起来还大一倍,想灭掉曹魏不现实。孙权只是想巩固防御体系。

另外,孙权因为日益衰老而变得昏聩,尤其是立太子那点事一直整不明白,搞乱了东吴。君臣陷入内斗,自然无暇顾及其他。

孙权早先立孙登为太子。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并且一直充当父亲的助手,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大家对孙登一点意见没有。但不幸的是,孙登后来死了。

孙权的次子死得比孙登还早。所以按年龄排,三儿子孙和就被立为太子。但孙权实际上喜欢的是四儿子孙霸。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但也不愿意因此亏待孙霸,让两人享受相同待遇。也就是说孙霸除了没有太子之名,其他待遇跟太子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孙霸有了非分之想,也让群臣发生分裂。

有人认为孙权既然喜欢的是孙霸,那么孙和这个太子就不会长久。于是很多人开始向孙霸靠拢。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为争太子之位互相攻击。

孙和他妈王夫人和孙权的长女全公主有矛盾。全公主担心孙和做了太子,王夫人母因子贵成为皇后,将来对自己不利。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全公主百般阻挠,并且不断在孙权面前说孙和的坏话。

有一次,孙权得病卧床。全公主诬告王夫人面带喜色,孙和暗中联络大臣准备接班。孙权大怒,把王夫人叫来骂得狗血喷头。王夫人忧惧成疾,死了。此后,孙权对孙和也越来越冷淡。

太子之位发生动摇刺激得朝中两派的争斗进入白热化。

朝中大臣互相诋毁、攻击甚至诬陷最终惹怒了孙权。孙权下令废黜太子,赐死孙霸,将两派的大臣或杀或免。朝中因此大乱。

司马懿认为孙吴内讧是讨伐它的好机会,下令出兵东吴。

公元250年,魏军兵发两路杀入江东。

仗打得很顺利。魏军连战连胜。吴军节节败退。眼看革命就要成功了,司马懿死了。主帅没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战事因此中断。东吴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