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56,曹魏灭蜀

中华世纪谈 156,曹魏灭蜀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256年264年 曹魏灭蜀。魏将钟会据蜀地叛乱。

曹奂封司马昭为晋公,赐九锡。司马昭坚辞不受。刚出了弑君的大事件,司马昭不得不顾及舆论暂缓称帝的步伐。曹髦等于用自己的性命为曹魏多争取了几年寿命。

魏吴两国内乱不断,蜀国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安静。

姜维虽然执掌蜀国大权,但常年带兵在外很少参与朝政。他只关心北伐,朝中杂事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刘禅有百官辅佐,朝政倒也不用他操心。当然,他的智商欠费,也不知道该怎么打理朝政。他把精力放在享乐上面,“颇出游观,增广声乐”。

宦官黄皓百般逢迎他,陪他吃喝玩乐,讨得刘禅欢心。刘禅封他为中常侍,把朝政交给他打理。“宦人黄皓始专政”。蜀国开始出现宦官专权局面。

公元262年,姜维又要出兵北伐。

大将廖化在背后议论他,说“兵不戢,必“,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将何以存”用兵不知道节制,必将会引火烧身。这句话说的就是姜维这种人。智谋不如人,战斗力不如人,穷兵黩武,会把国家拖垮了。

果不其然,姜维北伐刚出祁山就被人家打了回来。

朝中对他意见越来越大。黄皓想趁机搞掉姜维,换成自己人。他建议刘禅撤掉姜维的大将军一职。

姜维听说后赶回朝廷,以黄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为由,强烈要求刘禅杀掉黄皓。

刘禅说黄皓不过是一个跑腿的太监,你跟他较什么劲

姜维见刘禅护着黄皓也没办法。他感觉刘禅跟黄皓气味相投,对刘禅也起了戒心,从此远住边关不敢再回成都。

姜维频繁北伐劳而无功,白白消耗了蜀国国力,但同时也搅得魏国不得安生。

司马昭对姜维屡次进犯非常头疼。有人建议派个刺客杀掉姜维。司马昭不同意。堂堂大国使用那么下三滥的招数让人耻笑。有人建议干脆派兵灭掉蜀国。司马昭说这个可以考虑。事实上他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件事。

他给大家分析,蜀国有九万军队,姜维带走五万,国内只有四万。如果我们能引开姜维并把他拖住,然后趁虚而入突袭汉中,就能把蜀国一举拿下。

大家都觉得不容易办到,只有大将钟会认为可行。于是司马昭派钟会为帅去伐蜀国。

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等领兵二十万出击蜀国。

司马昭让邓艾领三万人从狄道出发进攻姜维,将姜维缠住。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人抄姜维的后路,阻止姜维逃回汉中。钟会率十几万人从斜谷道、子午谷等小路趁虚而入奇袭汉中。

姜维受到攻击,果然把注意力放在邓艾一边。钟会趁机杀入汉中。

姜维来不及回防,下令收缩防守。他相信只要蜀军守住各个关隘,魏军无机可乘只能退去。但是他漏算了蜀将的忠诚度。

汉中防御体系的关键一环是阳安关口陕西汉中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安关口就是阳平关南部关口。阳平关卡在关中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上。当年曹操、司马懿都在阳平关栽过跟头。

据守阳安关口的蜀将蒋舒刚被降职,心怀怨恨。他不战而降,引狼入室,让魏军轻易突破了蜀军的防线。

邓艾得知钟会得手,向姜维大营发动总攻。姜维无心恋战,撤兵而走。诸葛绪没能堵住姜维。姜维侥幸逃脱,放弃汉中防线,退守剑阁四川广元剑阁县剑门关,希望依仗天险抵挡魏军。

蜀国向东吴告急。根据蜀吴军事同盟“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吴国向蜀国发去了援军。但是远水已解不了近渴。蜀国战事发展得非常快。

钟会顺利占领了汉中,但在进攻剑阁时被姜维击退。他担心久攻不下造成粮草不济,不如见好就收。拿下汉中已是大功一件,折在剑阁反为不美。

邓艾不同意撤兵。他说剑阁是难打。但我们可以抄小路绕过剑阁直捣蜀国国都。

钟会认为邓艾异想天开。除了剑阁,根本没有适合军队通行的小路。你总不能放弃所有装备只扛一杆红缨枪就去打成都吧不过邓艾既然愿意去,钟会也不阻拦。于是邓艾率领着几千勇士进山去奇袭成都。

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邓艾行军七百里,山高谷深,陡峭险峻,既不见路也不见人烟。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些地方,邓艾的将士们不得不“以毡自裹,推转而下”,裹着毡子滚下山来。

路途艰险,粮草告磬。就在濒临绝境之时,他们幸运地走出了蜀道。

魏军如同神兵天降

蜀国的主力都在剑阁,内地空虚且毫无防备,仓促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守。蜀人见到魏军,以为剑阁失守蜀军被歼,精神崩溃士气大跌。

邓艾这几千人竟如入无人之境。

成都慌了手脚,急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前去阻击魏军。

诸葛瞻依仗人多挡住了邓艾。

邓艾发起进攻被诸葛瞻击退。邓艾对将士们说咱们的生死存亡就在此一战。咱们既无后援,也无退路,只有取胜才有生机。

被激励起来的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向前。

蜀军终于被击溃了。

诸葛瞻父子没脸回去,冲入阵中血战至死。

邓艾挥军直杀成都。

成都大乱。百姓举家逃走。刘禅跟群臣也慌了手脚,聚在一块讨论是跑还是降。有人建议投奔东吴。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投奔东吴必定要向东吴称臣,那还不如直接向魏国投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向邓艾投降。刘禅的儿子刘谌chén劝父亲背城一战,宁死不降。但刘禅打定主意宁降不死,让人拿着玉玺去迎接邓艾。

刘谌悲痛而绝望,带领全家来到爷爷刘备的庙里自杀。

邓艾收到玉玺大喜过望。他奇袭成都只指望调动姜维回军救援,让钟会趁虚而入,没想到竟真的拿下成都。

他率军进城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几千人的一支队伍竟然灭了一个国。

姜维得知魏军攻到成都,立即放弃剑阁回援。但刚走到半道就接到了刘禅投降的诏书,只得放下武器向钟会投降。他的将士们气得挥刀向石头上乱砍,却也无可奈何。

钟会大军顺利进川,迅速接收蜀国全境。

吴军援军得知蜀国降了,赶紧撤了回去。

邓艾立下首功被封为太尉。钟会自然也有功劳被封为司徒。两人从此都名列三公。

但是钟会心里很不爽。他派邓艾奇袭成都实际上是想惩罚他的狂妄,没想到这家伙踩了狗屎运,竟然收降了蜀国。邓艾本是他的部下,现在跟他平级。一步青云的邓艾更加狂妄,把灭蜀全看做自己的功劳,全然不把钟会放在眼里。

邓艾对蜀国的降臣降将说多亏是我,你们才能活命。要是换其他人,你们都活不成。钟会听到后非常不悦。

邓艾不仅不把钟会放眼里,连司马昭的命令也敢不执行。他灭蜀之后便准备伐吴,休整部队,制造战船。司马昭通过监军随军御史卫瓘告诫邓艾做什么事都要先请示,得到批准后再做,不要自行其是。邓艾回复说,蜀地离京城距离太远,如果凡事请示,时间耽误不起。有些事我必须马上做出决定,否则就会出问题。他引用古人的话“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官员在外,只要对国家有利,独断专行也是允许的。换句话说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艾依然我行我素,遇事不请示不汇报,专权独断,自行其是。

司马昭开始疑心邓艾,让卫瓘看紧邓艾。

钟会得知这个情况后设法暗算邓艾。他暗中搜集邓艾的黑材料,作为邓艾的“反状”通过卫瓘密奏司马昭。

他据守剑阁把守着巴蜀跟中原的交通要道。来往书信都从剑阁中转。他毁掉邓艾的奏章,模仿邓艾笔迹重写,措辞狂妄无礼。拿到司马昭的回信,他也毁掉重写,刺激邓艾回击。他像斗蟋蟀一样撩拨两人干仗。

司马昭被撩拨起来了,下令钟会带兵接管成都,逮捕邓艾。

钟会让卫瓘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成都逮捕邓艾,把邓艾打入囚车送往洛阳。途中,邓艾被秘密杀害。

钟会率兵接管了整个蜀国。

钟会独霸蜀国后冒出自立为王的念头。他想我要是把剑阁一关,那巴蜀不就是我的天下了吗我可以取代刘蜀跟魏吴三国鼎立。

其实钟会早有异志。他陷害邓艾不仅是出于嫉妒心也是有夺取蜀国割据为王的想法。

他接管成都后,“遂决意谋反”。之所以决定马上造反,是因为司马昭领军进驻长安,招钟会见面。

司马昭不仅怀疑邓艾也怀疑钟会。他不放心让钟会负责整个蜀国,派贾充率步骑兵进驻汉中,同时自己率大部队进驻长安。他借口担心邓艾拘捕造反,实则想趁机收了钟会的兵权。

钟会没有从容准备的时间,决定提前造反。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