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71,桓温北伐

中华世纪谈 171,桓温北伐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357年369年 桓温北伐洛阳,占领洛阳。桓温北伐前燕,大败。

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中少有的一个明君。前秦在他掌舵下迅速强大起来。

苻坚知道自己的族人擅武不擅文,吃肉喝酒纵马舞刀在行,治国安邦济世康民就不灵了。他重用汉人王猛为他打理朝政。

王猛被誉为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名相。他和苻坚搭档,整顿吏治、提拔贤能、教化百姓、休兵养息,很快让前秦国富兵强。

王猛就是桓温曾在前秦见到过的那个名士。当时桓温撤兵时想带他走,他不肯。他可能觉得败军之将不值得跟随。

桓温打前秦没打下来,随后去打洛阳倒是成功了。

桓温打洛阳一是为了收复旧都,二是为了追杀东晋叛将姚襄。

姚襄是羌人,打算杀回西北老家。他率军北上进攻洛阳。洛阳当时被冉魏的旧将周成占据。姚襄围攻洛阳一个月也没打下来。这时桓温带兵杀过来了。姚襄战败西逃,被前秦将领所杀。他的儿子姚苌cháng率众投降了前秦。

桓温打跑姚襄后兵临洛阳城下。周成知道自己打不过桓温,献城投降。

桓温占领洛阳后先去修复了西晋皇帝的陵墓。西晋皇帝是东晋皇帝的先祖。他们的陵墓在后赵占领期间被石虎盗挖。

现在的考古工作者在洛阳找到五座西晋皇帝的陵墓,挖掘了其中的两座,都没什么收获,只有零星的陶器、铜器。铜器不过是扣子之类的小件,看样子是石虎盗墓时遗弃或掉落的东西。

桓温把皇帝陵墓修复完成后,请皇帝来祭拜。

晋穆帝幼年登基,今年14岁了,还没有亲政。

晋穆帝带领群臣披麻戴孝来洛阳哭祭三天而回。这是永嘉之乱后,东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回到洛阳的皇帝。

桓温希望晋穆帝和朝廷迁都洛阳,恢复旧时的江山社稷。桓温为此上书十几次,但朝廷始终没有同意。

朝廷肯定是想恢复旧时江山重新统一中国,但对迁不迁都不感兴趣。从永嘉之乱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那一茬人已经老的老,死的死,所剩无几。现在这一茬人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已经把南方当家乡了,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逐渐淡化。重回故土对现在的人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

另外现在也不具备迁都的条件。洛阳已被战火摧毁倒是其次,西边是前秦,北边是前燕,胡人环伺,朝廷现在迁回来安全没有保障。

东晋不怕前秦怕前燕。前燕此时已经扩张到山东。鲜卑段氏在中原大乱时跟随前燕南下攻占了广固山东青州。慕容俊因为段氏反对他称帝跟段氏翻脸,出兵攻打广固。段氏向东晋求援。东晋派中郎将荀羡率兵北上救援。但荀羡进军到琅邪山东临沂后忌惮前燕军力强大不敢向前燕发动进攻,眼睁睁看着前燕攻陷广固。大老远跑来做了个看客。

前燕攻克广固后,势力全面跨越黄河。洛阳无险可守,完全暴露在前燕的武力威慑之下。

朝廷回复桓温,认为等收复中原以后再研究迁都的事比较适宜。

公元357年,晋穆帝15岁,行加冠礼开始亲政。太后褚蒜子退居二线。

慕容俊在这一年把都城迁到邺城。前燕的战略重心南移,开始压迫东晋。东晋在前燕强大军力的压迫下节节败退。黄河以南从许昌到沛城一线全部被前燕占领。

公元360年,慕容俊集结重兵打算大举南侵。

他为此次南侵准备了一年多。他原本打算最大限度征兵,让每户只留一个男丁,其余全部入伍。大臣劝他不要那么做。你把人都抽走了,让谁种地呢没人种地,你靠什么养活那么多军队呢过度使用民力而不考虑民生,那是要出事的。慕容俊于是改为三丁抽二,五丁抽三的征兵办法。

来年冬天,前燕各地的军队都集结到邺城。慕容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作为战前动员。可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得急病死了。

这真是老天保佑东晋。否则以东晋当时的状态凶多吉少。

慕容俊死后,他的11岁儿子慕容暐ěi继位。慕容俊遗命他的弟弟慕容恪辅政。

支持慕容恪的人希望慕容恪即位。反对慕容俊的人担心慕容恪专权,想扳倒他。前燕政局不稳,进攻势头因而放缓。

公元361年,前燕将领吕护向东晋投降。他原本是冉闵的部将,在冉闵死后自立为王,后来被慕容恪打败投降了前燕。慕容俊封他为河内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部太守。慕容俊死后,吕护秘密联络东晋,向东晋投降,计划跟东晋联手袭击邺城。

但是消息走漏。慕容恪得到消息迅速出兵河内进攻吕护。

桓温也赶紧出兵去救援吕护。但是很不走运,他刚杀到许昌,晋穆帝死了。他不得不停兵回去处理后事。

晋穆帝没儿子。太后拍板让晋成帝的儿子司马丕继位。司马丕当年因为年纪太小没能继位,现在已经20岁了。太后褚蒜子说司马丕是皇室正脉,没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帝。大家也无话可说。

于是司马丕登基坐殿,是为晋哀帝。

东晋办完丧事,吕护那边也败了。吕护突围而出,带着少数残兵败将南逃到荥阳。东晋救兵仍不见踪影。吕护只好又投降了前燕。慕容恪不计前嫌,待之如初,让他屯守河阴河南洛阳孟津市东北。

吕护愿为前燕立功赎罪,调转枪口进攻晋军据守的洛阳。

桓温一直惦记着迁都洛阳,岂容洛阳有失,急派水军救援。

桓温当年为了攻克洛阳,挖了一条300里的运河贯通山东与河北,从水路运送粮草和军队。靠这条生命线的支持,洛阳保留在晋军手上。桓温的增援部队赶到洛阳,击退了吕护。吕护在战斗中中箭而死。

原本吕护降晋是一个东晋北伐的好机会,结果因为皇位更迭丧失了。

晋哀帝即位时已经20岁了,不需要太后临朝听政。但是晋哀帝年纪轻轻就惦记着长生不老,整天不吃饭吃丹药,结果没多长时间就病倒了。太后只得再次出面临朝听政。

公元363年,前燕进攻荥阳,再次威胁洛阳。

桓温派军北上增援。燕军攻陷荥阳。晋军攻克许昌。双方围绕许昌展开争夺战。前秦趁机杀向河南。

洛阳守将陈佑眼见洛阳就要陷入秦燕两军的包围之中,借口增援荥阳率军东进,只留下五百士卒守城。陈佑还没走到荥阳就得到荥阳城陷的消息。但他没有回防洛阳而是转向南边的新城河南洛阳伊川县西南。

燕军攻陷许昌后便杀奔洛阳。洛阳虽然城高墙固,怎奈守军太少,很快被攻克。

桓温在交战期间一直待在后方。一方面朝廷担心桓温功高盖主,想方设法阻挠他北伐。另一方面桓温担心晋哀帝随时会死翘翘也不敢远行。

终于,晋哀帝在洛阳陷落的同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晋哀帝没有后嗣。太后让他的弟弟司马奕继位。司马奕的谥号是晋废帝。顾名思义,这家伙的结局不妙。

此时,前秦和前燕在河南遭遇。慕容恪不想招惹前秦,守而不出。前秦也不想招惹前燕,掉头南下进攻东晋。前燕见前秦南下,掉头东进去打兖州。秦燕不约而同把东晋当成瓜分的对象。

慕容恪病死让前燕暂停了攻势,凉州趁虚而入逼迫前秦不得不回兵关中,东晋侥幸又逃过一劫。

公元369年,东晋展开反攻。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朝廷不得不同意桓温北伐。

桓温率五万步骑兵北上进攻前燕。晋军杀入山东,连克数城。慕容暐派军八万迎战桓温,被桓温打得狼狈逃窜。桓温势如破竹,一路攻到枋头河南鹤壁淇县东南。

枋头跟前燕的都城邺城只有百余里。

前燕皇帝慕容暐ěi见势不妙准备弃城而逃。

他叔叔慕容垂拦住了他。慕容垂说让我去会会桓温。如果我打不赢,你再跑也不迟。同时他建议以割地为诱惑请求前秦出兵相助。慕容暐早没了主意,一切照准。他交给慕容垂五万军队去迎战桓温,同时派人去前秦求援。

前秦的大臣们对前燕挨打幸灾乐祸,都说不要管这闲事。先前东晋来打我们的时候,他们怎么不说来援助我们啊。现在反倒厚着脸皮让我们去援助他们。

但是王猛建议苻坚出兵援助前燕。他说如果让桓温拿下燕国,东晋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不如我们去救燕国,促使燕国跟东晋继续打下去,直到燕国打得筋疲力尽,我们趁机拿下燕国。

苻坚认为他说得对,派兵两万去助前燕。

这时的桓温又犯了跟北伐前秦同样的错误,在距离前燕都城咫尺之遥的地方驻足不前。这就好像足球比赛,带球突破非常漂亮,从中场一直冲进对方禁区,可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突然开始犹豫。这时对方防守队员围上来了,再想起脚没机会了。

慕容垂重兵拦住桓温的去路,又派兵去劫桓温的粮道。前秦军队穿过洛阳直奔晋军而来。桓温攻不敢攻,留不能留,干脆下令撤军。

赶上天旱,河水不足行不了船,桓温下令烧掉舰船和辎重从陆路撤军。

慕容垂发挥骑兵的优势一路追杀,杀得晋军弃尸遍野。

桓温带去五万军队,让人家干掉了四万。寿春也投降了前燕。

东晋元气大伤,再无力提及北伐。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