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72,桓温废帝

中华世纪谈 172,桓温废帝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369年371年前秦灭前燕。桓温废帝,立晋简文帝。简文帝卒。

晋军败退之后,秦燕两国开始出现龌龊。前秦以助燕退敌之功向前燕索要先前前燕许下的虎牢关以西地区。前燕开始耍赖皮,说邻国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要什么酬劳呢再说你一枪没开,何功之有苻坚大怒,决定讨伐前燕。不过他出于对慕容垂的忌惮迟迟不敢开战。

慕容垂一战成名,声望剧增。但他的功劳没换来奖赏却带来杀身之祸。

前燕太后和辅政大臣慕容评素来不喜欢慕容垂,一直在暗中打压慕容垂。桓温打到枋头时,慕容评主张弃城而逃,慕容垂坚持要打,结果还打赢了。这让慕容评很没面子。大家越是颂扬的慕容垂的功劳,慕容评越是觉得脸上发烧。慕容评贬低慕容垂的功劳,迟迟不给慕容垂和他的将士们奖赏。慕容垂在朝堂上为他的将士们争功请赏,让慕容评非常难堪。慕容评跟太后觉得慕容垂终究是个祸患,决定除掉他。慕容垂得到风声潜逃出境,跑到前秦请求政治避难。

苻坚得到慕容垂大喜过望。他对前燕谁都不怕,就怕慕容垂。慕容垂打仗有勇有谋。现在慕容垂跑到自己这边来了,苻坚放心了。前燕即使将士再多也不被苻坚放在眼里。

370年,苻坚派王猛率三万步骑兵出函谷关奇袭洛阳。

前燕的防御重心在南面,部属在东面的兵力很少。王猛轻而易举便攻克洛阳外围城池把洛阳孤立起来。洛阳守将同情慕容垂的遭遇,不愿为前燕卖命,见秦军杀到一仗没打就投降了。

王猛占领洛阳后继续东进,一直打到虎牢关,占领了虎牢关以西地区。慕容评派出十万援军反击秦军,被秦军击退。

前秦拿到前燕应许之地,胜利收兵。

此战让苻坚摸清了前燕的底细,坚定了灭燕的信心。苻坚积蓄粮草集结部队准备跟前燕决战。

半年后,王猛再次出战。这回他率军十万杀入前燕。

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进攻晋阳,一路东进进攻邺城。

北上的秦军攻破壶关山西长治壶关县杀至晋阳山西太原。晋阳有数万燕军据守。秦军兵力不足难以攻克。这时慕容评率领的30万援军已经到达潞川山西东南部浊漳河。

王猛令东进部队迅速北上增援晋阳秦军。两路秦军合力进攻晋阳,终于将晋阳攻克。

慕容评在此期间一直驻军潞川作壁上观。他见秦军来势汹汹不敢接战,想等秦军攻城受挫后再出击。晋阳兵多粮足。他相信秦军打不下晋阳。没想到秦军攻击力强悍,竟然将晋阳一攻而下。秦军的攻击力吓到了慕容评。慕容评不敢进军夺回晋阳。

王猛进军潞川跟慕容评对峙。

王猛兵少不愿强攻,希望慕容评出营决战。慕容评见秦军士气正旺不敢出战,想等秦军粮尽自动退兵。两军谁也不进攻,就这么耗着。

王猛耗不下去,设法逼慕容评出战。他派兵奇袭燕军后方,烧了燕军的粮草。这下慕容评也耗不下去了,主动跟王猛约定日期决战。

决战开始后,王猛令猛将邓羌率五万精锐冲击燕军阵营。邓羌豪饮之后跨马持矛冲入敌营,“出入数四,旁若无人,所杀伤数百”。秦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击败了燕军。

秦军在决战中歼灭五万余人,随后又在追杀过程中歼灭十万余人。草包将军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

秦军乘胜前进,一路攻关拔寨,直取前燕都城邺城。

秦军兵临邺城城下。邺城有十万守军。秦军日夜攻打,不能攻克。

王猛上书苻坚要求援军。苻坚立即点齐全国兵马,亲自带队增援王猛。他率领的十万援军“七日而至安阳”。

从长安到安阳有一千多里路,苻坚七天就走完了,一天要走二百里,太不可思议了。

皇帝亲临督战,秦军士气大振。邺城城内自知凶多吉少。燕军一个将领打开城门,放入秦军。

前燕皇帝慕容暐在慕容评的护卫下仓皇逃出邺城。随行的皇家卫队出城后一哄而散。光杆司令的慕容暐被几个劫道的蟊贼擒获,送到秦营领赏。慕容评侥幸逃脱,跑到高句丽,结果被高句丽人绑了送回来。

苻坚让慕容暐下令投降。前燕各城池随后停止抵抗,投降了前秦。前燕于是宣告灭亡。

苻坚把前燕并入前秦,统一了北方。

桓温北伐前燕栽了大跟头。而前秦一鼓作气灭了前燕。这让桓温感觉很没面子。朝野对他颇多怨言和指责令他声望严重受损。桓温本指望借北伐之功申请九锡位极人臣甚至登上帝位。这下全没戏了。

不甘心的桓温想再做件大事立个大功挽回声望,可苦思冥想又想不出个所以然。他晚上睡不着觉,摸着枕头叹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他开始动歪主意了。

既然做曹操、司马炎没戏了,那就做董卓吧。董卓通过废立皇帝同样获得了莫大权势,获得了九锡待遇。董卓有军权,我也有啊。我的军权比董卓还大呢。全国的精兵都在我的控制之下。

不过废立皇帝需要个理由啊。现在的皇帝晋废帝言行谨小慎微,既无大善也无大恶,挑不出什么毛病。

桓温想出一个缺德主意。他暗中散布消息说皇帝司马奕阳痿生不了儿子,他妃子生的儿子都是他的男宠代劳,司马氏的江山很快就要改姓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有关皇室的八卦新闻更是朝野喜闻乐见。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散布全国。久居深宫的太后也听到风声。

太后诸蒜子曾两度出山垂帘听政,虽然在司马奕即位后退居二线,但仍在朝中保留巨大影响。

桓温上书诸蒜子要求废帝,改立时任丞相的皇叔司马昱为帝。诸蒜子受传闻的影响,对晋废帝儿子的血统也产生怀疑,同意废立。

桓温替太后起草圣旨,称晋废帝道德败坏,搞出这么大一个丑闻,生了三个孽障也不知道谁的儿子,欺骗祖宗,动摇皇家基业。因此废黜晋废帝,令其返家。

桓温召集百官宣读太后旨意。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桓温令人将晋废帝赶出皇宫。百官赶来送行。晋废帝面对群臣一言不发。

晋废帝知道传言都是谎言。但是谎言已经被认定为事实,他百口莫辩。床帏之事也没法辩。那时也没有dna亲子鉴定,他证明不了三个儿子都是他的。辩解不仅徒劳而且危险,会被认为死不改悔。

晋废帝回家后被桓温严密看管起来。晋废帝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沉迷酒色,碌碌无为,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他生的三个儿子被桓温杀掉,他不敢作声。他的妻妾生了孩子他也不敢养,让人赶紧偷偷弄死。他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招惹桓温引来杀身之祸。

桓温迎立司马昱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桓温以废帝立威,同时以立帝立功,升为丞相兼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晋简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

“温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而已,常惧废黜。”

桓温之所以选择他为皇帝就是因为他有做傀儡的特质。他做丞相时就是一个尸位素餐的丞相,不负责,不惹事,不参与任何纷争。桓温既不指望他支持自己,也不担心他反对自己。“温视之如视肉,徒有目而无手足”。

在时任侍中的大臣谢安认为晋简文帝跟白痴皇帝晋惠帝相比只不过“清谈差胜耳”。除了会扯淡,晋简文帝其实跟晋惠帝没什么区别,大愚若智,虚有其表。

晋简文帝懦弱无能,听任桓温摆布。桓温借助晋简文帝之手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势。

晋简文帝从上台那一天起就开始担心桓温会不会把自己废掉,甚至杀掉,以至于忧惧成疾一病不起,仅仅在位8个月就死了。

晋简文帝死前召坐镇姑孰安徽马鞍山当涂县的桓温回京,想把十岁的太子当面托付给他。但桓温迟迟不来。

桓温上书简文帝,要求简文帝明确告知他想传位给谁。另外,他声称自己年老多病,命不长久,不适合做辅政大臣。

既不愿做辅政大臣又要求确定继承人是谁,桓温似乎更希望晋简文帝把皇位禅让给他,而不是托孤。他不便明说就以这种方式暗示皇帝。

晋简文帝等不及桓温便口述诏书让桓温仿效周公辅佐他的儿子,并且补上一句“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这话说得像当年刘备病榻托孤一样。

侍中王坦之见到诏书,当着晋简文帝的面把诏书撕了。遗诏怎么能这么写呢这不等于把江山拱手送人

晋简文帝说,我这皇位本来就是靠运气得来的,丢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王坦之说,江山是你列祖列宗辛辛苦苦得来的、传下来的。你有什么权力自作主张随便送人呢

晋简文帝于是按着王坦之的意见重新起草诏书,希望桓温像诸葛亮、王导那样辅佐他的儿子。

周公跟诸葛亮、王导的区别是周公是半君半臣,手握废立大权。而诸葛亮、王导做了一辈子臣子,从来没想过废立的事。王坦之把周公改成诸葛亮、王导就是把桓温定位在臣而不是君,不给他废立的特权,不让他有任何非分之想。把桓温形容成诸葛亮、王导既是往高处捧他,也是在用道德束缚他。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