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72,前秦灭蜀

中华世纪谈 172,前秦灭蜀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371年378年晋孝武帝继位。桓温死。前秦占巴蜀灭前凉。

晋简文帝在写完诏书的当天就死了。

王坦之、谢安立即召集群臣宣布太子司马曜即位。群臣害怕桓温,建议等桓温回京之后再定此事。尚书仆射yè王彪之不同意。他说太子继位还用向大司马指桓温请示吗

尚书仆射按职务来说相当于中央书记处书记,但按实权来说相当于副丞相。桓温不在,王彪之就是老大。

王彪之既然发话了,谁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太子顺利登基。司马曜史称晋孝武帝。

等桓温得到消息,一切都以成定局。虽然他得到辅政的授权,但地位仅比普通臣子高一些而已。他原本指望晋简文帝禅位给他,最不济也给个摄政王做,没想到愿望全部落空。

桓温非常失望也非常生气。盛怒之下,桓温带兵进京觐见新皇帝。

京城内人心惶惶,都说桓温是来武力夺位了。

朝廷派王坦之和谢安去迎接桓温,名为迎接,实为一探虚实。你带着兵来是什么意思,是来夺位呢还是来觐见

桓温是不是来武力夺位还真不好说,不过既然带着兵来至少有武力威慑的意思,强迫朝廷授予他更大的特权甚至逼新皇帝禅位。

谢安跟王坦之来到了桓温军营。见到桓温,王坦之非常紧张,几乎说不出话来。但谢安坦然自若跟桓温谈笑风生,全然不理会周围剑拔弩张。

谢安跟桓温扯了一会淡就带着王坦之回去了。

虽然谢安一句没谈朝政,但他的态度就等于告诉了桓温,你的武力威慑对我们没有用,有种你就开战。

桓温的毛病就是缺少临门一脚的自信,北伐前秦和前燕无功而返都说明了这一点。他带兵来了,有心武力夺位,但见对方似乎胸有成竹自己的心里反倒没底了。

最终,桓温还是留下军队入朝参拜了晋孝武帝。

在京内待了几天后,桓温黯然离去。

桓温是那种标准的九毛九式的人物,缺乏最后一分勇气,总是在最后关头怯阵。北伐前秦前燕如此,造反夺权也是如此,虎头蛇尾,功败垂成。

桓温回去就病了,没多久就死了。大概是自己把自己窝囊死了。

他临死前还惦着九锡的事,暗示朝廷应该授予他九锡的待遇。谢安明里同意,暗里拖延,一直拖到桓温死。

桓温死后,太后诸蒜子第三次出来垂帘听政。谢安等人从旁辅佐。

苻坚得知东晋幼主登基,桓温病死,政局出现混乱,立即出兵进攻东晋。

他的进攻目标是汉中和巴蜀。

在此之前,他利用陇南氐人部落内讧出兵占领了陇南。

陇南东接汉中、南接巴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秦军占领陇南就像在汉中和巴蜀之间插入了一根钉子,打开一个缺口。

梁州汉中受到的威胁最大。梁州刺史杨亮在沮水陕西汉中境内布防,同时派他的儿子率军进攻陇南,希望把秦军赶走。

这场仗具体怎么打的不清楚,只知道交战的结果,晋军全线溃败。败兵动摇了整个沮水防线。沿线晋军纷纷弃城而逃。杨亮受到惊吓,退守磬险陕西汉中洋县。秦军顺势杀入汉中。

苻坚发现形势有利,将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调集军队对梁、益两州发起全面进攻。

杨亮兵力不足,临时征调巴獠来自云贵的壮族移民拼凑出一支军队抵挡秦军,结果被人家一冲而散。杨亮西逃,躲进西城甘肃陇南礼县东北自保。汉中失去指挥,晋军或降或逃。

秦军攻陷汉中进而进攻益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竟然无人防守,被秦军一攻而破。秦军迅速杀向益州腹地。

益州刺史周仲孙率军迎战。秦军没有跟他正面交锋,而是绕开晋军迂回杀向成都。

周仲孙发现不仅成都不保,自己的后路也将切断,抛下步兵率领骑兵逃奔云南。

秦军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中和巴蜀。东晋朝廷得到消息火速派兵救援。援兵还没到巴蜀。巴蜀已经丢了。援军只得撤回来。

这场战争与其说前秦打得好,不如说晋军太无能了,连场像样的决战都没有就输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是从汉中走到巴蜀所需要的时间,说明中间秦军几乎没有遇到拦阻。

晋军退出巴蜀后,蜀人不肯接受前秦的统治,自发起兵反抗。张育率军两万进攻成都。

张育后来被道教尊为文昌帝君,想必是道教中人。巴蜀及汉中流行五斗米道。在张鲁降曹北迁后,五斗米道随之向中原发展,后来又发展到江东。在发展过程中,五斗米道逐渐分化。师承关系也搞不清楚了。张育是不是五斗米道的人,是什么级别的人,无从考证。只知道死后张育成为道教里天尊级的神,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现在家里有孩子准备参加高考都去拜拜文昌帝君,希望他保佑孩子金榜题名。当然这都是迷信。张育如果有保佑别人的法力,首先应该保佑自己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张育起义后,东晋迅速出兵巴东,一直杀到垫江重庆合川区。

这时张育已经杀到成都。蜀地的獠人也举兵反抗前秦,与张育合兵一处进攻成都。苻坚急忙调兵去镇压蜀人。

张育和獠人因为指挥权问题翻脸。张育自称蜀王让獠人不爽。獠人比张育兵多,不肯服从张育的指挥,跟张育打了起来。起义军内讧给了秦军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军轻而易举就打败了起义军。张育兵败被杀。

晋军见张育败了,不敢再进,转攻为守。

晋军夺回巴郡但蜀地和汉中仍在前秦手中。

这场战争让桓温戎马一生打下来的江山丢失殆尽。

这次胜利让苻坚信心倍增。他开始考虑何时对东晋发起总攻。

前秦丞相王猛在巴蜀之战后不久病倒了。苻坚去看他。王猛对苻坚说,九州百郡你已经十有其七,该知足了。不要再惦记着去打东晋。你灭不了东晋的。鲜卑人和西羌人才是我们的仇敌,你应该灭掉他们。否则他们终究会成为我们的祸患。王猛说完这席话死了。

苻坚一向对王猛言听计从,但就这一次没有听。

376年,前秦进攻凉州。

凉州刚经历一场类似西晋的“八王之乱”元气大伤。弑君自立的张天锡“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将士们都不愿替他卖命。

秦军杀来。张天锡派将军马健率军迎战。结果马健率军到了前线,立即举手投降。手下士卒一哄而散。张天锡只好自己率军出城迎战。他刚出城,城内将士便关闭城门宣布投降。张天锡非常尴尬,只得举国降秦。

东晋在凉州受到攻击时出兵声援,试图吸引秦军的兵力,减轻凉州压力。但凉州太不抗打了,十天就亡了。晋军只好撤兵。

凉州灭亡以后,东晋清醒地预感到秦晋的最后决战马上就要来临。

东晋立即着手调整军事部署,收缩防线,集中兵力。淮河一线把主力部队退回到淮河以南,只留少量部队在淮河以北固守城池,延迟秦军的进军速度,消耗秦军的战斗力,待秦军攻到淮河后以主力部队与之决战。长江防线也是如此,把主力撤回江南,只留下少数部队在江北。总的指导思想是打防守反击,立足防守,伺机反击。

苻坚没有急于进攻东晋而是进攻代国,消除后顾之忧。

代国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国家。拓跋氏早先生活在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在西晋末年扩张到山西。晋愍帝想借助鲜卑人的力量反攻匈奴汉,封拓跋氏为代王。拓跋氏就此立国。

拓跋氏是游牧民族,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谁拿他们也没办法。所以中原风云变幻,代国一直安然无恙。

这回前秦打代国,代王拓跋什翼犍举国逃往漠南。秦军追不上也就撤了。秦军前脚撤走,拓跋什翼犍后脚就返回代国。苻坚正在犹豫要不要再接着打,这时代国发生内乱。拓跋什翼犍的儿子弑父自立并且杀了所有兄弟。兄弟媳妇们带领各自部落逃往前秦,向前秦投降。苻坚立即命令秦军进攻代国。代国残余四散奔逃。秦军顺利占领了代国全境。

秦军转战蜀、凉、代,非常疲惫。苻坚让部队休整,养精蓄锐,准备进攻东晋。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