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81,宋魏之战

中华世纪谈 181,宋魏之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424年445年文帝勤于内政,国内大治,称元嘉之治。文帝第一次北伐失败。

刘义隆即位后,谦逊地表示自己不熟悉政务,请徐羡之等人继续辅政。

第二年,徐羡之等人主动提出让刘义隆亲政。他们相信刘义隆念在他们有拥立之功的份上不会对他们不利。再说即便守丧三年也到期了,他们没有理由不让刘义隆亲政。

刘义隆接管政权之后安排自己的亲信和亲属进朝就职,帮他控制朝廷,尤其是帮他控制住军队。

一切准备停当,他下令缉拿当年发动政变的几个主谋,徐羡之、谢晦、傅亮。

他没有追究檀道济的责任。因为据他了解,檀道济其实是反对废帝的,但是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已经做出决定,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只能保留意见无条件执行常委会决议。对于刺杀刘义符、刘义真一事,他既不知情,更没有参与。

另外,刘义隆要想杀徐羡之等人为俩哥哥报仇,必须取得檀道济的支持。檀道济不仅手握军权,还在军中、朝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刘义隆要想除掉同样拥有军权的谢晦,必须依靠檀道济。

徐羡之、傅亮没有军权,一纸诏书就解决掉了。傅亮乖乖就戮。徐羡之上吊自杀。谢晦是封疆大吏,举兵反叛。

刘义隆于是派檀道济率军讨伐谢晦。

谢晦本是刘裕的幕僚。刘裕北伐时他在一旁出谋划策,出十计能被刘裕采用九计。不过他的那些计策都是檀道济一班将领去贯彻执行的,他自己从来没带过兵。

谢晦率领两万军队主动迎战檀道济。事先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但他没有带兵经验,不知道怎么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约束将士令行禁止。

两军对垒。谢晦的部将一看檀道济来了,不敢出战,找各种理由拖延执行谢晦的军令。谢晦的作战计划全白瞎了。

檀道济准备停当后从容发起进攻,一举击溃谢晦的军队。谢晦战败被俘。刘义隆下令将其灭族。

谢晦善谋,檀道济善战,原本是一对很好的搭档,却在内战中互相为敌,拼得你死我活。南朝,包括东晋和之后各朝,不断的内乱消耗了太多实力。否则,汉人政权早就把北方胡国尽数灭了。

刘义隆突施辣手一举解决了权臣问题,完全控制了朝政。之后他开始整顿吏治。他知道政治清明才能使社会安定。

他经常派人下到地方检查官员的工作,了解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百姓疾苦,探讨施政的得失。他身体力行倡导节俭,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提高了服役年龄门槛以减轻百姓的劳役,鼓励百姓从事农桑。他还定期亲自去监狱审案,防止冤假错案。

刘义隆以“劝学、兴农、招贤”三管齐下治国安邦,效果明显。他在位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称“元嘉之治”,是刘宋最好的时光。

元嘉是刘义隆的年号。

北方胡国一直混战不休。

西秦趁南凉倾国而出西征青海的机会,把南凉的老窝抄了。无家可归的南凉王只得投降了西秦。

北凉一度分裂出一个西凉。西凉由陇西大族李氏建立。李氏自称是汉朝李广的后人。唐朝皇室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后人。西凉趁北凉东征西秦的机会,出兵去抄北凉的老窝。没想到中了人家引蛇出洞之计,被打了埋伏,西凉兵败国亡。

北凉联合吐谷yu浑青海高原的鲜卑人再战西秦。西秦不敌,举国东迁,半路被胡夏截杀,兵败国亡。西秦故土被吐谷浑人占领。

相似一幕也发生在胡夏身上。赫连勃勃死后,胡夏爆发夺位内乱。北魏趁机进攻胡夏。拓跋焘使用诱兵之计歼灭了夏军主力。胡夏残余仓皇西迁,结果在黄河边被吐谷浑人截杀。

两西一夏灭亡后,北方只剩下清一色的“北”字辈北魏、北凉、北燕。北魏据有整个黄河流域,实力最强。北凉和北燕偏居一隅苟延残喘。

南朝刘宋据有整个长江流域,实力不亚于北魏,与北魏南北对峙。

刘宋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恢复了一些国力。刘义隆决定出兵北伐,收复洛阳。

430年,刘义隆派大将到彦之率领五万水军北伐河南。

到彦之是他的旧部,在荆州时就一直跟着他,深得他的信任和倚重。

宋军舰队从淮河取道泗水进入黄河。泗水因为天旱水浅,时不时得下来拖行,整修河道,宋军一天只能行进十里,走了三个月才进入黄河。

宋军进攻碻磝山东聊城茌平县黄河渡口。魏军弃城逃走。再攻滑台。魏军又撤兵北上。随后洛阳、虎牢的守军全撤了。宋军兵不血刃便收回失土。

到彦之大喜,向朝廷报捷。

当时已到秋天。

到彦之以为魏军怕了自己,有了轻敌思想,没有加紧战备。

实际上魏军只是不愿在热天作战而已。北方胡人怕热不怕冷。拓跋焘主动把河南的军队撤回黄河北岸,想等天气凉爽之后再发起反攻,并且顺势南下进攻淮河。

冬天来临之后,魏军大举南下,猛攻洛阳。洛阳城墙年久失修,没有粮食储备,没办法坚守。宋军守将受到攻击便弃城而逃。

洛阳一丢,虎牢便成为孤岛,很快也被魏军攻克。

到彦之没想到魏军会反攻,见魏军来势很猛,吓破了胆,匆忙下令撤退。部将劝他把部队拉到滑台继续作战。到彦之借口眼病复发,疼痛难忍,无法指挥作战,坚持撤退。

黄河防线已经失守,到彦之下令烧掉舰船,步行逃回彭城。大批装备物资也因此被烧掉或抛弃。士兵们连盔甲武器都扔了。武库为之一空。

刘义隆大怒,将到彦之免职下狱。

滑台守军仍在坚守。刘义隆派檀道济率军速去救援。

檀道济率军行至寿张山东泰安东平县西南遭遇南下的魏军。檀道济将其击败,然后攻击前进一路向北。“二十余日间,前后与魏三十余战,道济多捷”。但是檀道济疏忽了后防,被魏军骑兵偷袭烧了粮草。檀道济没了粮草没法再战,只能退兵。

滑台坚守数月,终被魏军攻克。一万多宋军被魏军俘虏。

河南之地得而复失。

北伐受挫后的刘义隆暂时收起“封狼居胥”之心,把精力转回内政上面,继续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以图再战。

在此期间发生三次谋反案,牵扯到三位名人。

第一位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但这人有个毛病,“性褊傲”。这也是文人的通病。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他自认为才能出众,跟祖辈谢安、谢玄一样能成为朝廷重臣,挽江山于既倒,救苍生于水火。但“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朝廷认为他有才无能。刘义隆任命他为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跟他只聊文学不谈政治。谢灵运不得重用,“常怀愤邑”。

谢灵运“不遵法度”,不好好工作,总是旷工出去旅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刘义隆责令他做出解释。谢灵运说他病了,申请病休。刘义隆批准他回家养病。结果他又跑出去游山玩水,被别人告发。刘义隆将旷工和撒谎二罪合一,将他免职。

无官一身轻的谢灵运索性敞开了玩,经常带一帮人野游,进山探险。那时候的人不兴旅游。当地人见到一支好几百人的队伍挎着刀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以为是强盗,报告了官府。官府出兵抓到他们一看是谢灵运。

官府上报朝廷,怀疑谢灵运拥有私人武装有图谋不轨的嫌疑。谢灵运赶紧上书解释。刘义隆知道他是冤枉的,没有怪罪他,并且看在他父祖的份上还任命他为临川内史。临川内史相当于临川市市长。与秘书监那个闲职相比,临川内史是有实权的。

但是谢灵运依然我行我素,荒废政务,游山玩水。内史作为地方官,治民、生产、垦荒、修路有很多工作要做,责任重大。谢灵运不务正业激怒朝廷。司徒派人去逮捕他,要治他的罪。谢灵运武力拘捕,把来抓他的人抓了,并且起兵叛逃。他写了一首反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拿自己比作反抗暴秦的张良张子房和鲁仲连,耻为刘宋臣民,为东晋灭亡而痛心,要推翻刘宋恢复东晋。

举兵造反,这罪过就大了。他被抓住后要砍头,但是刘义隆爱惜他的文才,念他先祖谢玄的功劳,改判他流放。

刘义隆的父亲刘裕原是谢玄的部下,被谢玄一手提拔起来。刘裕打天下的军队也是谢玄的老班底。刘义隆不能不念这份情。

没想到他到了流放地,被人告发私买武器意图谋反。

刘义隆下令将谢灵运斩首。

谢灵运临死前又题诗一首“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龚胜为抗议王莽篡国绝食而死。李业拒绝王莽征召,最终服毒自尽。谢灵运把自己比作为忠义而死的龚胜、李业,把刘宋比作王莽,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第二起谋反案的主角是名将檀道济。刘义隆重用檀道济又不放心檀道济,一直对他暗中提防。有一次刘义隆得重病,以为自己要死了,担心檀道济手握兵权将来对自己的后人不利,毕竟檀道济有废立皇帝的前科,下令杀掉檀道济。他给檀道济安的罪名也是意图谋反。

刘义隆在诏书里说,檀道济早有反心。谢灵运反状明显,檀道济一直隐秘不报。并且他也召集了一大帮子人图谋不轨。这些情况早有人向我反映。但我一直希望他能改邪归正悬崖勒马。没想到他不撞南墙不回头,趁我生病时策划谋反。他的阴谋被他的参军知道并且告发。我不得不依法办事。

刘义隆下令将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以及心腹大将全部处斩。

檀道济临刑前哀叹你们这是自毁长城啊

刘宋从此再没有能战之将。

北魏闻之大喜,说宋国再没有我们忌惮的人了。

第三位是著名的史学家范晔。范晔是后汉书的作者。因为刘义隆重病,有人策划让刘义隆弟弟刘义康继位。范晔当时掌管禁军,手握兵权,被人拉入伙。他们计划杀入皇宫,干掉反对他们的人,拥立刘义康为帝。

为了拉更多人入伙,范晔伪造了刘义康的书信,扬言是按着刘义康的旨意做事。这招果然好使,帮他拉来很多人。但是,拉的人越多成功的希望越大,同时泄密的危险也越大。有人向朝廷和盘而出。范晔等人旋即被捕。

刘义隆亲自审问范晔,问他为什么谋反范晔满脸无辜死不承认。刘义隆把他亲笔写的书信、檄文等物拿出来给他看。范晔这才招供。

谋反的一干人等被绑缚刑场。范晔排头一个。他回头对同伙说,这个排序是按照官职大小同伙说,你是谋反的首犯当然得排前面了。范晔哈哈一笑。他跟他的同伙一路上说说笑笑,在刑场上吃断头饭时还劝别人多吃点。跟亲人告别时,面对哭得稀里哗啦的老母亲和接发妻子他面色如常。看到他的年轻漂亮的小老婆们也来了,他泪如雨下。

范晔对姬妾非常好,吃香的,喝辣的,衣着华丽,住着大hoe,屋里摆设这华贵的文物、玩具以及各样用品。他的老母亲被他安置在一个堆柴草的小房子里。他的侄子冬天没有被子。他的叔叔冬天只穿一件单衣。

范晔的人品不怎么样。但他才华非常高。

范晔死时后汉书还没写完,是后人帮他补齐的。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