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82,太武灭佛

中华世纪谈 182,太武灭佛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445年450年 北魏灭仇池、北凉,统一北方。羯人盖吴起义。太武灭佛。

此时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

拓跋焘在南侵受阻之后率军北伐,大举进攻北燕。北燕不敌,逃往高句丽。北燕旧地被他收入囊中。

北伐回来他马不停蹄又发动西征,先后降服了仇池和北凉。

仇池是氐人杨氏建立的小国,一直默默无闻。后来杨难当做了国王,小小的仇池国突然像昙花一样绽放起来。

杨难当趁胡夏西迁之机出兵占领了上邽gui甘肃天水西南,然后趁刘宋的汉中刺史离任回京之机出兵袭取了汉中。仇池国转眼达到鼎盛,成为西北大国。

刘宋的新刺史率军反击,把杨难当打得抱头鼠窜,上表请降。刘义隆念在仇池国一直向刘宋称臣纳贡的份上,放了他一马。

刘宋放过他,北魏不肯放过他。上邽被认为是杨难当从北魏窃取的地方。北魏腾出手来便来攻打上邽。杨难当哪里打得过北魏主动献出上邽,向北魏称臣。仇池转眼又缩成一个小国。

杨难当不甘心,再次出兵进攻蜀地。刘宋被激怒,派兵反击杨难当,一直打到仇池国。杨难当领着残兵败将逃入上邽,投降了北魏。刘宋占领了仇池旧地。

仇池亡国了。

西北只剩下一个北凉。拓跋焘本想就势灭了北凉,怎奈柔然卷土重来,侵扰北魏边境。拓跋焘只得暂时放下北凉去打柔然。

拓跋焘在五原山西忻州集结军队,兵分几路杀入漠南。但是魏军几路包夹一直追到漠北也没能围住柔然人,只得退回。

魏军回来后枪口一转杀向北凉。北凉一面抵抗,一面派人向柔然求援。然而柔然人迟迟不到,北凉战败投降。

北凉刚投降,柔然人杀过来了。原来柔然人想围魏救赵,没来救北凉,而是长途奔袭北魏的都城平城山西大同。魏军主力在外,后防空虚。柔然人顺利杀至平城。

平城城内乱作一团。平城守将建议太子带上太后逃命。太后断然拒绝,骂他们是胆小鬼,亲自出面组织抵抗。将士们看到一个女流之辈都毫不惧敌畏战,深感羞愧,斗志被激发起起来。魏军主动出战,以寡击众,打败柔然。拓跋焘迅速率军回援,截住柔然人一顿痛打,斩首万余。

平城有惊无险全仗太后临危不惧。

太后姓窦,是汉人。窦太后不是拓跋焘的生母,只是养母而已。拓跋焘生母早亡,拓跋焘是窦太后一手带大。窦太后把拓跋焘当做亲生儿子。拓跋焘把窦太后当做亲娘。拓跋焘即位后把窦太后封为太后。养母成为太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北魏灭了北凉,中国北方就被北魏统一。

北魏和刘宋南北对峙。130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由此结束。150年的南北朝时期正式开始了。

南朝和北朝就象罐子里的两只蟋蟀,都把这个罐子认作自己领地,视对方为必除之而后快的异类。它们怒目而视,互相对峙,时不时撕咬在一起。但是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彻底制服对方,只得在打得精疲力竭之后重新回到对峙状态,养精蓄锐,以利下战。

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广大区域是南北两国的缓冲区、比武场。北朝南征时最远打到长江,南朝北伐时最远打到黄河。通常情况下则以淮河为界,互相对峙。

北魏统一了北方。高句丽、西域等外围国家也向北魏朝贡称臣。但柔然、吐谷浑不服北魏,跟北魏争抢地盘。拓跋焘打败了吐谷浑,把吐谷浑赶入西域。但柔然很难缠,跟北魏打游击战。拓跋焘亲自率兵远征也不能摆平柔然。

445年,羯人盖吴聚集关内的胡人起义。新征服地区的胡人饱受天灾、兵祸、重税、酷刑之苦,不愿再接受北魏的统治,纷起响应盖吴。汉人也加入盖吴的队伍。盖吴的起义军转眼发展到十几万人。

盖吴率军进攻长安。拓跋焘调兵遣将围剿盖吴,连战连胜打掉一半的起义军。

盖吴率领残余逃入深山,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派人向刘宋称臣求援。刘宋命令雍州和梁州的驻军向边境集结,声援盖吴。盖吴趁魏军注意力转移围剿放松之机东山再起。

拓跋焘发觉事态严重,立即从关外调兵增援关内。他一方面警戒刘宋,一方面抓紧围剿盖吴。盖吴被部下所杀。起义军最终被魏军剿灭。

刘宋当时也爆发民变。湖北地区的蛮人聚众造反牵制了宋军的兵力。刘宋失去一个联手盖吴拿下关中的机会。

拓跋焘亲自率军进剿盖吴。他去长安附近的一个庙里检查寄养在那里的战马。他的随从借用庙里的厕所,结果发现厕所里藏有很多兵器。他马上报告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大怒。和尚哪里用得到兵器这肯定是盖吴的人存在这里的。这里的和尚肯定跟盖吴通谋造反。他下令有关部门立案侦查,将庙里的和尚全部处决。在办案过程中,有关部门起获大量酿酒的工具、官员富豪寄存在这里的财物,甚至发现一个专门用来跟女人淫乐的密室。

拓跋焘对和尚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做法非常厌恶。崔浩趁机提出灭佛的建议。

崔浩在拓跋焘继位后得到重用和信任。拓跋焘在国家大事方面经常请教崔浩的意见。

崔浩主张灭佛。国人信这种外来宗教一点好处没有,“以为佛法虚诞,为世费害,宜悉除之”。

拓跋焘深以为然。

佛教在北魏时期日益兴盛。因为和尚享受免税免役待遇,所以很多人削尖脑袋往庙里钻。信佛的人越来越多。正常纳税服兵役的人越来越少。

拓跋焘发现税源兵源出现问题,“诏罢沙门年五十已下者”,勒令五十岁以下的和尚还俗。

拓跋焘灭北凉时发现三千僧人参与守城与魏军作战。破城之后,拓跋焘下令将三千僧人全部处死。多亏天师道的天师寇谦之为僧人求情,拓跋焘信道,尊重寇谦之,饶僧人不死。但他对僧人参与战争非常不满。

僧人好装神弄鬼,声称自己通鬼神有法术,“能使鬼治病,且有秘术”,并且喜欢编造谶语,制造舆论。盖吴起事时就有民间流传谶语“灭魏者吴”,以至于大家都相信盖吴能成功,纷纷加入盖吴的队伍。拓跋焘怀疑这个谶语是僧人编造。如今在寺院发现兵器,拓跋焘更加相信僧人与盖吴勾结。

总之,拓跋焘认为佛教是北魏江山稳定的隐患,决定铲除祸根。

崔浩建议“悉诛天下沙门,毁诸经像”。

拓跋焘批准,下诏禁止信仰“胡神”外来宗教,即佛教及建造胡神的泥像铜像,违令者斩;胡教的经书、神像一律销毁;“沙门无少长悉坑之”。谁敢藏匿僧人,满门抄斩。

拓跋焘“先尽诛长安沙门,焚毁经像”。太子拓跋晃留守京城。他接到灭佛诏书后没有立即执行而是上书反对。因为他信佛。但他上书三次都被驳回,不敢抗旨不尊,只得传达灭佛令。但这么一耽误,很多僧人得到消息都跑进深山避难,或隐姓埋名藏入民间。

拓跋焘史称北魏太武帝。因此拓跋焘灭佛又被称为“太武灭佛”。

这是史上第一次灭佛行动,也是最惨烈的一次。“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佛家痛恨拓跋焘,更痛恨崔浩,认为灭佛完全是崔浩挑唆所至。崔浩后来被拓跋焘处死,佛家幸灾乐祸,称之为报应。其实崔浩被杀跟灭佛没一点关系。他是因为晚年修国史,据实记载北魏的黑历史,被鲜卑贵族告到拓跋焘那里。拓跋焘认为他有意丑化北魏的列祖列宗,下令将其处死。

南朝的刘宋没有灭佛,但对佛教的发展多加限制。佛教搞偶像崇拜,到处建造佛像、佛塔、寺庙,极尽奢华,耗费巨大,对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巨大浪费。有大臣要求限制无节制地建造佛像塔寺。“自今欲铸铜像及造塔寺者须报乃得为之。”谁再搞这些东西必须上报官府批准后才能动工。刘义隆下旨要求各地遵照执行。

拓跋焘平定盖吴之乱后继续讨伐柔然。他亲自率军远征柔然,虽然未能将柔然彻底歼灭,但让柔然逃抛弃牛羊辎重远遁也基本达到远征的目的。“自是柔然衰弱,屏迹不敢犯魏塞”。北魏基本没有了后顾之忧。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