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83,元嘉北伐

中华世纪谈 183,元嘉北伐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450年452年 北魏南侵受阻于悬瓠。刘宋趁势北伐失败于滑台。魏军反攻一度到达长江。刘宋再次北伐也无功而返。

450年,拓跋焘突起十万大军南下袭击刘宋。

那时河南中部已经被北魏占领。魏军向河南南部迅速推进。

刘义隆命令淮泗各郡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向寿阳安徽寿县撤退,收缩防线,依靠后方支援打防守反击。于是南顿河南项城南顿镇、颍川河南禹州等地守军弃城而走。但在悬瓠hu河南汝南的守军死战不退。

悬瓠只是有千把守军的小城。按照刘义隆的命令,守军原本可以弃守,带领军民退守寿阳。但悬瓠守军决定死守,减轻寿阳压力。

魏军十万大军不分昼夜猛攻悬瓠。弓箭手站在楼车上往城上射箭,掩护魏军攻城。守军被箭雨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能扛着门板在城上作战。魏军前赴后继往上攻。魏兵的尸体在城墙下越积越多,越堆越高,最后垒得跟城墙一般高。。魏军踩着自己同伴的尸体往城上攻。两军在城墙之上展开肉搏战。宋军以一当百死战不退,杀敌过万,自己也损失过半。

魏军将南侵掠得的人口押送往汝阳。刘义隆命令徐州刺史刘骏派兵袭击汝阳,夺回百姓。刘骏手头只有一千五百名骑兵。他把这些骑兵全派出去奇袭汝阳。

宋军骑兵奇袭得手,斩杀魏军三千人,还烧了他们的辎重,夺回了被掠走的百姓。

魏军攻了一个半月也没能攻克悬瓠。这时宋军的增援部队已经上来了。拓跋焘派军拦截被宋军击败,只得撤兵而走。

拓跋焘让人给刘义隆送信,告诉他等到秋凉之时,我一定会回来取你长江以北,报你勾结盖吴乱我关中之仇。

盛夏时分,刘义隆决定北伐,想趁天气炎热北人无法作战先发制人进攻北魏,扰乱北魏的南侵计划。刘义隆计划收复黄河以南,依据黄河之险阻击北魏南侵。

将军们劝他不要北伐。我们是以步兵为主善守不善攻,北伐沾不到便宜。但是有一位将军力主北伐。他叫王玄谟。这个人很能说,说得刘义隆起了“封狼居胥”之心。刘义隆当即拍板北伐。

刘宋全国总动员,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朝廷要求百姓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也就是说抽调三分之一以上壮丁应征入伍。有钱人包括僧侣被要求拿出四分之一的家产借给国家。那时候僧侣也很有钱。

一切准备就绪,大军兵分三路向北进发。

东路军进攻碻磝山东聊城荏平县黄河渡口。守军弃城而逃。东路军主帅萧斌坐镇碻磝,派兵四处扩大战果。他派王玄谟沿黄河向西去打滑台。

王玄谟很能说,但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军。他率军进攻滑台今河南滑县,打了数月也没打下来。

部将探知城内大多是茅草顶的房子,劝他火攻,用火箭射入城内把城一把火烧了。王玄谟不肯。他不是怜惜城内的百姓而是担心城内的财物受损。他说“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里的财物已被他视为战利品,认为烧了可惜。

他有一搭无一搭地围攻滑台,指望困死守军。

宋军的中路军连下数城攻至虎牢。

西路军从襄阳出发,连战连胜,杀至潼关,并一举攻克。“关中诸义徒并处处锋起,四山羌、胡咸皆请奋”。宋军拿下关中已是指日可待。

这时天气转凉,拓跋焘亲自带队增援滑台。

王玄谟一听拓跋焘亲自来了,慌了手脚,不说提兵应战而是下令撤兵。攻城不利,遇敌不战,将士斗志全无,争相逃命。拓跋焘一路追杀。宋军死亡万余人,丢弃的军资器械无数。

辛弃疾的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次北伐。

刘义隆见东路军败了,认为大势已去,下令召回其他两路军队。其实那两路进军势头正猛,打得正起劲。如果那两路在,拓跋焘决不敢孤军深入。

拓跋焘率几十万铁骑跟踪追击杀入宋境,绕城而过,直抵长江北岸。

拓跋焘骑兵战术玩得非常娴熟,闪电战、蛙跳战术都用上了。

魏军在江北拆屋建船做出渡江作战的姿态。江南人心惶惶以为世界末日到了,把家中细软放进箩筐随时准备逃跑。

刘义隆登城北望,黯然长叹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可能到这种地步

所幸拓跋焘没敢进攻江南。因为身后的城池没有攻克,他担心一旦渡江作战失利便会受到宋军的前后夹击。

拓跋焘隔江向刘义隆示威之后便撤兵回国,沿途见屋就烧,逢人便杀,即便婴孩也不放过。“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长江以北呈现千里断壁残垣,白骨遍布于野的惨状。

遭此大劫,刘宋转盛为衰。元嘉盛世不再。

拓跋焘回军路上进攻盱眙江苏淮安盱眙县,打了30多天也没能攻克,只得怏怏而去。

此战下来,魏军一半军队死在战场上。北魏国内也是怨言颇大。

拓跋焘率军南下时留太子拓跋晃留守后方。拓跋晃贪财,私下派人到各营勒索了很多财物。拓跋焘回来后听说有人勒索财物,下令严查。拓跋晃担心太子之位不保,打算杀死拓跋焘。拓跋焘得到消息,索性装死,骗拓跋晃自投罗网。拓跋晃高高兴兴过来奔丧,被拓跋焘抓住鞭打之后处死。

也有说法是拓跋晃死于宦官诬告。拓跋焘宠信的宦官宗爱被拓跋焘任命为中常侍。但太子在代理朝政期间倚重自己的亲信仇尼道盛和任平城。宗爱因此忿忿不平,诬告仇尼道盛等人谋反。拓跋焘于是将仇尼道盛等人处死。此事牵连到太子。太子忧惧而死。

资治通鉴采取的是第二种说法。也就是说太子之死跟宗爱有关。

拓跋焘很快发现太子无罪,死得冤枉。宗爱担心拓跋焘会追究他的责任,索性先下手为强谋杀了拓跋焘。

史书对宗爱弑君这块语焉不详,没说宗爱是怎么杀的拓跋焘。资治通鉴只是说宗爱“弑帝”。魏书说拓跋焘“暴崩,爱宗爱所为也”。都没说弑君的具体过程。佛家说拓跋焘死于丹药中毒。这倒是很有可能。因为拓跋焘信奉道教,吃丹药不足为奇。宗爱利用丹药毒死拓跋焘也容易瞒过众人。

总而言之,拓跋焘稀里糊涂就死了。

尚书左仆射兰延和侍中等人“秘不发丧”。这些人在皇宫内上班,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但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而是先讨论继承人问题。

按理说这个问题不用讨论。拓跋焘在太子拓跋晃死后立拓跋晃的长子拓拔浚为世嫡皇孙。在拓跋焘没有另立太子的情况下,这个世嫡皇孙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但是这几个人认为皇孙拓拔浚年岁太小,当时只有13岁,希望立年纪大一些的人做皇帝。他们决定立拓跋焘的第三子拓跋翰为帝,派人去把拓跋翰接进宫来。

但是他们对怎么对待皇孙拓拔浚发生分歧。有人主张废黜拓拔浚世嫡皇孙的称号。有人提出反对。他们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这边一耽搁,宗爱那边得到了消息。宗爱跟拓跋翰关系不好,决不答应立拓跋翰为帝。他打算立跟他关系好的拓跋余为帝。拓跋余是拓跋焘的小儿子。

宗爱派人把拓跋余悄悄接进后宫,然后以太后的名义召兰延等人来后宫议事。兰延等人不疑有诈,就来到后宫。宗爱早已安排下带刀的宦官将这些人一刀咔嚓。宗爱随后又杀了拓跋翰,对外宣布拓跋余继位。

拓跋余喜出望外,怎么也没想到有福气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拓跋余即位后立即封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酬谢他的拥立之功。

刘义隆得知拓跋焘死了也是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北伐。魏国内乱,政局不稳,这是打他们的好机会。刘义隆要为死难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报仇。

大臣们劝他休养生息。河南之地刚经战火洗劫,人口凋零,土地荒芜,军队不能就地获取给养。一旦攻城不下,后方给养供应不及时,战争就进行不下去了。

刘义隆不听。

将军们知道劝不动他,就建议他不要以河南为目标,直接杀过黄河打到中山,让军队在北魏取粮。只要我们拿下河北,河南不用打自己就崩溃了。但是刘义隆不听。他只想夺回河南之地。

上次北伐失败,刘义隆归咎于将帅无能。所以这次北伐,他决定亲自指挥。

古代交通、通讯都不便利。刘义隆不肯随军作战,想坐在深宫内遥控指挥前线战事,这非常不现实。军情瞬息万变,一来一往就耽误了战机。

这次北伐跟上次一样,兵分三路杀往河南。主力部队在东路。

东路军出门就被碻磝堵住了,猛攻一个月竟然不能攻下。北魏守军在防守的同时伺机偷袭,挖地道趁夜潜入宋军兵营四处放火。宋军主将受到惊吓撤围而走。魏军趁机追杀,斩获颇丰。

东路军收罗败兵,增兵再战,又打了十几天还是打不下来。这时军粮供应出现问题,东路军只能撤回。其他两路一看主力撤了,自己也赶紧撤兵。

北伐再次无功而返。这次北伐虽然没有“仓皇北顾”,但也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