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88,魏齐罢战

中华世纪谈 188,魏齐罢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479年492年 魏齐罢战,各自发展。拓跋宏在鲜卑人中推行汉化。萧赜专心内政,使南齐短暂中兴。

冯太后当政倚重汉人大臣。北魏在她当政时期开始加速汉化。

鲜卑人进中原以后就已经开始汉化,逐渐抛弃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木兰辞第一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说明鲜卑女子已经开始纺纱织布了,跟汉族女子没什么两样。

冯太后在各郡设立学校,让鲜卑人接受汉文化教育。她给官员们发工资,禁止他们再去盘剥百姓或者贪污。她还按着中原均田制的样子给百姓分了田,规定了赋税,让游牧的鲜卑人转型种地,也让汉族百姓有田种有屋住。

冯太后的谥号叫文明太后。她带领鲜卑人走上了文明之路。北魏在她的治理下日趋稳定和富裕。

不过北魏汉化不代表它就打算跟汉人政权友好相处。南北一直存在着武装冲突。

在萧道成废宋立齐之后,北魏打着恢复刘宋江山的旗号南下攻齐。

刘宋王爷刘昶chǎng在刘宋骨肉相残时逃奔北魏,被北魏招为驸马。他向北魏借兵复国,承诺登基后向北魏称臣。冯太后于是给他步骑混合兵团20万,封他为征南将军,让他率军南侵。

公元480年,刘昶率领魏军进攻寿阳安徽寿县。

萧道成早已预料到北魏会趁南齐初立南下侵略,第一个目标便是寿阳,派亲信将领桓崇祖坐镇寿阳。

桓崇祖在淝水上游拦河筑坝,派兵把守。魏军杀到寿阳,将寿阳北魏,开始攻城。桓崇祖下令决坝放水。很快,大水奔泻而下,水淹七军。魏兵淹死无数,狼狈撤兵。

角城江苏宿迁东南守将举城投降北魏。魏军出兵接收角城,并且顺势南下再次侵入南齐。

魏兵十万进攻朐山江苏连云港。萧道成立即派兵增援。援兵只有一万多人。为了迷惑敌人,他们选择晚上靠近魏军,每人都举着两个火把。魏军一看漫山遍野都是萤火点点以为能有十万八万的援军,吓得赶紧逃之夭夭。

不死心的魏军来年又去尝试进攻淮阳江苏淮阴。萧道成派大将周盘龙父子率军救援。南齐援军赶到淮阳的时候,淮阳守军已经力战而死,情况非常危急。周盘龙把二百骑兵交给儿子周奉叔,让他先行一步救援淮阳。魏军发现周奉叔的骑兵队,派出上万骑兵将其包围。周盘龙得知儿子被围,身先士卒杀入敌营。周奉叔杀出敌营,听说父亲为了救自己陷入敌人的包围,返身又杀了回去。爷俩在魏军阵营里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魏军败退而走。齐军穷追不舍,杀得魏军大败而逃。

魏军三次南下都被齐军击退。如果说前两仗齐军是靠计谋取胜,后一仗就是实打实的对抗。魏军依然落败。

冯太后感觉再打下去也占不到便宜,叫停了南侵计划。

而萧道成在战后大病一场。大概是指挥作战太过劳神,身体吃不消,毕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

第二年开春,萧道成死了。

萧道成在位期间从勤俭入手修复残破的经济。他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一扫皇宫奢华之风,希望自上而下移风易俗。奢华滋生**,**伤害百姓。

萧道成常说“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让黄金像泥土一样便宜。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世间无贵物,老百姓什么都能买得起;二是大家视黄金如粪土,没有贪婪之心。

可惜老天没给他十年。萧道成只做了四年皇帝就死了。

萧道成死后,他的儿子萧赜zé继位。

有一个很意思的巧合,萧道成和拓跋弘都是13岁有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说他们12岁就可以生孩子了。看来古人比现代人发育早啊。

南齐、北魏争战谁也讨不去便宜。战后的第二年两国互通使节约定不再为敌,各自发展。此后两国都专心内政,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萧赜即位后继续父亲的政策。他倡导节俭,轻刑减赋,抚恤灾民,清明吏治,推行礼教,使社会得到安定,生产得到发展。

萧赜虚心纳谏,下诏要求内外群臣大胆地指出他的过失,纠正弊端,并且推荐贤才帮他治理国家。对于官员,他要求加强政绩考核,根据政绩好坏进行赏罚。

江南连年丰收,但也避免不了有遭灾的地方。对于贫苦不能维持生活的人,他要求地方官给与抚恤。江北连年歉收。他下令减免田租,或延期交纳。

他治国十年,使社会风气有所好转,经济逐渐有了起色。人称“永明之治”。永明是他的年号。

在他的十年治理中也出现少许杂音,比方“却籍”之乱和萧子响之乱。

萧赜鉴于战乱频频使很多地方户籍管理混乱,决定重新核定户籍。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有些人在申报户籍时候有意瞒报或冒用其他人户籍,或者偷注爵位,偷改岁数,明明活着却说死了,明明在家却报失踪,明明活蹦乱跳着呢却说体弱多病无法参加劳动,企图少交或不交赋税。萧赜发现问题要求纠正并不过分。但是“却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方面影响面广,损害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一方面刑罚太重,户籍弄虚作假要判十年劳改。百姓怨气很大。

有一个叫唐宇的算命先生,专看墓地风水。他认为自家祖坟有王者之气,于是聚众造反。社会上有大量怨民存在,唐宇发展很快,席卷整个江浙地区。地方军无力抵抗。萧道成派出正规军才把唐宇之乱镇压下去。

萧赜叫停了严惩措施,承诺既往不咎,放回先前流放的百姓,对百姓加以安抚。

萧子响是萧赜的儿子,向来喜欢舞刀弄枪的。他的卫队规模超过了萧赜规定的限额。他的长史刘寅给萧赜打了一个小报告,揭发了此事。萧赜责怪下来激怒了萧子响。萧子响一气之下把刘寅杀了。萧赜大怒,派人去抓他问罪。萧子响武力拘捕,打跑萧赜派来的队伍。萧赜被激怒,派兵讨伐,把萧子响杀了。但消气之后,萧赜非常后悔和伤心。

两次叛乱的规模都不算大,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没有毁了南齐的黄金十年。

北魏在这十年里也专心内政。

北魏治国的难度要比南齐大。公元480年之前的十年,北魏国内发生大规模叛乱20多起。加上对外战争,北魏一直战火不断。北魏自然灾害也接连不断,加之贪官污吏猖獗,政局和社会一直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冯太后在结束魏齐战争后决定休兵养民。她退居二线,让已经满14周岁的拓跋宏接手朝政。不过冯太后并非撒手不管,而是让拓跋宏负责日常工作,自己保留最后决定权。

拓跋宏的妃子林氏为拓跋宏生下一个儿子,被立为太子。邓太后按照北魏的旧例杀了林氏,把她的孩子接过来抚养。此后,她把工作重心又放在抚养太子上面。

拓跋宏信佛,主张慈悲为怀。遇到灾年,他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对于孤寡老人,他会记得给与一定的抚恤。有些农民青黄不接,他会借给他们粮食和种子。

他认为北魏的刑罚太残酷,不断修改刑罚。例如原来灭三族现在改为灭一门,灭门改为处决本人,其他刑罚也有所减轻。但对于贪官污吏,他反其道而行之,会加重刑罚。比方说,原来规定受贿价值十匹绢或接受馈赠价值二百匹绢才砍头,现在改为无论受贿多少都将被处死,接受馈赠超过一匹也处死。处罚非常严厉。

拓跋宏推崇汉文化,不仅自己学习也建立学校让皇室子孙接受汉文化教育,还建立孔庙让让鲜卑人去祭拜孔子。北魏的礼仪、制度几乎全盘照搬汉文化。拓跋宏穿着汉人皇帝穿的皇冠龙袍接受百官朝拜,并且为百官设计了五等官服。他仿照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办法推行均田制,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让他们死时再还。同时他参照汉人的租税制度改进了自己的租税制度。他认为不孝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北魏法律只判处髡kun刑削发剃头的耻辱刑太轻了,要求加重刑罚。

拓跋宏不喜欢战争。拓跋宏上台以来魏军基本都处于守势。柔然人来犯,拓跋宏也是赶走了事。好在柔然人势力衰弱,之前归附他们的高车等族纷纷脱离他们自立门户。柔然人势力更弱,对北魏的威胁越来越小。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了。

南齐派代表去北魏吊唁冯太后。南齐的官服是红色的。北魏这边不乐意,认为他们应该穿白色的丧服来参加追悼会,派人去交涉。南齐代表认为他们是南齐官方的使者必须穿官服。双方于是来来往往展开争论。

他们争论的过程和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争论的依据都是儒家的经典。最后南齐这边竟然还输了,乖乖穿着丧服丧帽进入丧堂。这说明北魏在汉文化方面已经浸染很深。南北朝在文化层面已经没什么差别。

冯太后死后,拓跋宏正式亲政。

拓跋宏亲政后开始深化体制改革,按照汉人模式全盘汉化。他按照儒家礼法建立明堂太庙,确定祭天与祭祖的礼仪。鲜卑人以前祭祀的乱七八糟的神全部被废除。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