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63,四镇之乱

中华世纪谈 263,四镇之乱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80年782年 唐德宗不准节度使之职世袭引发河北、山东四镇之乱。

唐德宗一边进行经济改革,一边琢磨削藩。他不想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当时的藩镇大小几十个。各藩镇都有自己的军队,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其中有些藩镇已经出现明显的割据苗头。藩镇势力太大对皇权构成威胁。

唐德宗决心改变现状。

唐德宗上台伊始首先对郭子仪下手,明升暗降夺了郭子仪的兵权,尊郭子仪为尚父,封郭子仪为太尉兼中书令,调回中央任职。他原先的职务由几位将领分担。也就是说,郭子仪的辖区和军队被拆分为几个小藩镇。

他夺郭子仪的兵权不是因为郭子仪出现不轨迹象,而是畏惧郭子仪权高位重。在所有节度使当中,郭子仪实力最强、功劳最多、威望最高、位极人臣。郭子仪想夺他皇位易如反掌。

郭子仪对李唐忠心耿耿。“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但他的儿孙呢比如那个打金枝的郭暧。

甭管是谁,权倾天下一定会被朝廷猜忌,功盖一代一定会让皇帝不安。

唐德宗随后又用同样的办法解除了西川四川西部节度使崔旰的兵权。

西川在崔旰当了节度使后不再向朝廷上缴赋税。崔旰“在蜀十余年,恃地险兵强,恣为淫侈”。他收的赋税恣意挥霍,不给朝廷上交一文钱。唐代宗将他招入中央,封为司空,准备派其他人去接管西川。

正在这个时候,南诏勾结吐蕃大举进犯西川。西川守军群龙无首被打得节节败退,连丢数城。

唐德宗无奈,打算让崔旰回去继续掌兵。

杨炎反对。他说让崔旰回去,打赢了战争西川也不再属于我们。不如派禁军以协防之名进川,联合其他藩镇的军队一起抵抗南诏和吐蕃。打赢战争之后就让禁军留在西川监视各州。重新任命西川节度使。

唐德宗依言派大将李晟率领禁军进川增援。李晟联合朱泚和其他藩镇的部队击败南诏和吐蕃,斩首六千。南诏和吐蕃联军在逃走时跌落悬崖摔死、饿死、冻死的士兵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tj大获全胜,收复全部失土。

禁军战后留驻西川。唐德宗任命亲信的大将去管理西川。西川自此回归朝廷。

780年,朝廷决定修复原州宁夏固原城墙,把防线往前提。

原来的防线在泾州甘肃平凉泾川县,离长安只有五百里。朝廷想趁吐蕃新败把防线往前推,加大防御纵深。

泾州边防部队不干了。他们原先驻防在邠b州,后来被调防到泾州,现在又让他们去原州。他们忿忿不平我们犯什么罪了,比流放的犯人发配得还远

泾州别驾刘文喜趁机聚众作乱,打算仿效李灵曜逼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可唐德宗偏不肯就范,调动禁军和朱泚的部队前去讨伐。

朱泚不愿自己人打自己人,对泾州围而不攻。

前线战事久拖不决,后方的怨言越来越多。官府没完没了地征调民夫、粮草,然后往前线运。官民都感到负担难以承受。

有人劝唐德宗算了吧,别打了。兴师动众,耗费钱粮,不值当的。他不就想当个节度使吗让他当不就完了。

唐德宗不同意国家官职哪能随便送人一个小贼我都搞不定,还怎么号令全国

唐德宗执意要打下去,自己带头节衣缩食给前线士兵输送粮饷。

刘文喜的部下得知唐德宗的决心后失去坚守的信心,杀了刘文喜向朝廷投降。

唐德宗终于夺回泾州。

不过防线前提的计划黄了,没人再敢提这事了。所幸吐蕃大败之后安分了许多,回纥人也没了趁火打劫的机会,唐朝边境形势好转。

唐德宗趁此机会抓紧解决国内藩镇问题。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原本拥兵10万,混战时被打掉了5万,战后招兵2万,现在是7万人。田承嗣死后把节度使的位子传给侄子田悦。唐德宗觉得年轻人好对付,命他裁军4万。田悦不敢硬顶但阳奉阴违,将4万军队转为家兵。

781年,河北三镇之一的李宝臣死了,唐德宗认为这是削藩的好机会。

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上表唐德宗请求继承老爸节度使的职位。这搁以前只是出于礼貌,走走过场的事。没想到这回不行了,唐德宗不批,要委派新的节度使。

李惟岳急了。他把节度使的职位和所辖的地盘看做老爸留给他的家产,岂肯撒手。他四处串联周边藩镇对抗中央。

魏博镇田悦、平卢镇李正己、山南东道襄阳梁崇义和李惟岳蛇鼠一窝,扯出反旗,准备跟朝廷开战。

唐德宗也不甘示弱,调动军队增援关东。

唐德宗计划先集中兵力打掉实力较弱的梁崇义,保护好南北交通的水陆通道,然后再打河北三镇。

叛军看破唐德宗的意图。田悦先发制人,出兵进攻邢州河北邢台,意图打乱唐德宗的部署。

邢州和磁州是朝廷插在河北的一根钉子。河北三镇必欲除之而后快。

唐德宗不得不两线作战,命令淮西军区总部在蔡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汝阳节度使李希烈去打梁崇义,命令李晟与河东节度使马燧一起去救援邢州,命令幽州的朱滔出兵牵制李惟岳配合李晟、马燧作战。

郭子仪去世,唐德宗亲自指挥削藩之战。

杨炎劝唐德宗不要使用李希烈,觉得那家伙不可靠。如果李希烈打下梁崇义,吞并了梁崇义的地盘,扩张了自己的实力,以后咱就很难控制他了。

唐德宗不听。

李晟、马燧率军从山西突入河北,连战连胜击败田悦,解了邢州之围。

田悦被斩首一万五千级,元气大伤。

正在这时,李正己死了。他的儿子李纳接管了军队。李纳向唐德宗请封节度使,遭到拒绝。

原本这是一个分化叛乱藩镇联盟的机会。但唐德宗因为首战取胜信心大增,决定一鼓作气解决藩镇之乱,断然拒绝了李纳的请求。李纳因此铁下心来对抗朝廷,派兵增援田悦抵抗官军。

南线的李希烈杀入梁崇义的地盘,连战连胜一直打到襄阳城下。梁军将士见梁崇义大势已去,开城投降。走投无路的梁崇义抱着老婆跳井自杀。

李希烈灭了梁崇义,占领了襄阳。

唐德宗传令通报嘉奖李希烈,封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给他宰相头衔。同时唐德宗委任新的节度使去接收襄阳。

李希烈非常失望和不满。他才不稀罕什么平章事之类的名誉头衔。他要的是实惠。他之所以肯为唐德宗卖命去打其他藩镇是想借机扩张地盘。他打下襄阳便把想襄阳据为己有,没想到被唐德宗一纸诏书夺走了。

李希烈纵兵抢掠襄阳之后扬长而去。他撤回军队,不打了,不跟唐德宗玩了。

打掉梁崇义,作乱的四镇还剩下三镇田悦、李纳和李惟岳。

李纳进攻徐州,切断了关内漕运。唐德宗调朔方军东进救援徐州。叛军跟朔方军一交手就掉了八千颗脑袋,知道不是对手,急忙撤围而走。官军趁势反攻。海州江苏连云港、密州山东诸城的叛军举城投降。

唐德宗觉得时机成熟,下令对叛军发动总攻。

当时官军在漳河邯郸境内与田悦相持。田悦构筑半圆形堡垒守卫长桥,阻止官军过河。

马燧下令把战车装满土袋沉入洹水,趁河水稍浅,率军涉水过河。

田悦见漳河防线被攻破,退守城池,负隅顽抗。李纳派军一万增援田悦。李惟岳也派来三千人马。

马燧携带的粮草不多,围困拖不起时间,强攻死伤太大,于是在夜晚悄悄绕城而过,去打田悦的老巢魏州河北邯郸魏县、大名一带。

田悦得知大惊,弃城而出去追马燧。马燧见田悦中了他的调虎离山之计,立即停军布阵迎战田悦。

两军决战,马燧一举击破叛军,斩首两万多级。李纳和李惟岳那一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

田悦逃到魏州,手里只剩下几千残兵败将。

官军追上来将其包围。

李纳在官军反攻压迫下节节败退,最终被官军围困在郓州山东郓城动弹不得。

三镇被围住两镇,只剩下一个李惟岳。

讨伐李惟岳由朱滔负责。

朱滔跟李惟岳同属河北三镇。朱滔跟李惟岳的父亲李宝臣原是盟友。但是在上次讨伐田承嗣时,朱滔跟李宝臣结怨。河北三镇的同盟已经破裂。这次讨伐四镇叛乱,朱滔站在唐德宗一边打李惟岳。

朱滔率军杀入成德。

李惟岳派大将张孝忠率精锐部队前去迎战。没想到张孝忠没有迎战而是迎降,弃他而去转投了朱滔。两人联手进攻李惟岳。李惟岳被打得节节败退。朱滔连战连胜一直打到李惟岳的老窝恒州河北石家庄正定县。

李惟岳原本就不能服众,兵败更是威信尽失。李惟岳的部将康日知驻守赵州河北石家庄赵县,一看李惟岳不行了,也投降了朱滔。李惟岳派部将王武俊去夺回赵州,没想到王武俊到了那被康日知三言两语劝降。王武俊反戈一击,率军潜回恒州杀了李惟岳。

李惟岳一死,成德镇土崩瓦解。成德各州纷纷投降朝廷。

这下作乱的四镇只剩下独守孤城的田悦和李纳。四镇之乱进入收官阶段。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