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61,四镇之乱

中华世纪谈 261,四镇之乱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73年779年河北四镇已成割据之势。吐蕃、回纥轮番入侵。

田承嗣等“安史之乱”的叛将投降朝廷后担心朝廷秋后算账,大力扩充军队。他们觉得实力能和朝廷抗衡后开始轻视中央,拥兵自重,建立独立王国。这些独立王国名义上还属于朝廷,实际上,地盘、权力都成了他们的私产,父传子,子传孙。朝廷无法干涉。

田承嗣公开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称之为四圣祠。为唐朝的四大战犯设立祠堂,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唐代宗只是忍气吞声地婉言相劝,让田承嗣拆除了事。

田承嗣申请兼任朝廷宰相。唐代宗满口答应,不但立即送去委任状,还将自己的女儿、大唐的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希望通过联姻换取田承嗣的忠心,使他和中央站在一起。但皇帝的讨好只会使田承嗣等更加骄横傲慢,蔑视中央。

773年,昭义原名相卫,总部在安阳节度使薛嵩病死。

这个薛嵩是薛仁贵的孙子。小说薛刚反唐的原型就是薛嵩。他参加叛军反唐,后来归顺朝廷被封为节度使。

薛嵩死后,将士们拥戴薛嵩的儿子薛平为帅。但薛平却把帅位让给了叔叔薛萼。

传位给儿子薛平是薛嵩的愿望。薛嵩的亲信成全了他的愿望,推举薛平为帅。但薛平当时只有17岁,既没根基也没威望,镇不住那些老将。尤其是他的叔叔薛萼,跟薛嵩联手打天下劳苦功高,不但有威望,还有兵权。薛平知道自己做不了这个节度使,贪图这个虚名没准会把命搭上。他以守孝三年为名主动把节度使的位子让给叔叔,自己扶着父亲的灵柩回乡。

昭义兵马使裴志清不接受薛萼为帅,发动兵变驱逐了薛萼。

魏博总部设在河北大名节度使田承嗣跟薛嵩是儿女亲家。他谎称调停,带兵来到昭义,突然发动袭击占领了昭义。裴志清率众归降田承嗣。薛萼逃往京城。

昭义兵变其实就是田承嗣幕后主使。他想通过吞并其他藩镇做大做强。

田承嗣此举惹起众怒。众藩镇不能容忍趁火打劫、向兄弟藩镇下手的行为。何况田承嗣这家伙一贯仗势欺人,自视江湖盟主,视其他藩镇为小弟,呼来喝去。众藩镇都恨他不死。

可田承嗣实力最强,单打独斗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必须联手才行。谁来挑这个头呢众藩镇这时想起还有个朝廷,纷纷上书朝廷,请唐代宗出面主持公道。

唐代宗非常高兴地看到让他头疼不已的河北藩镇发生了分裂。他积极介入,希望解决田承嗣成为解决藩镇问题的契机。

唐代宗下旨要求田承嗣立即从邻国无条件撤军。田承嗣根本不睬。于是唐代宗出面组织了邻近的九个藩镇,组成多国部队前去讨伐田承嗣。

多国部队由南北两个方向夹击魏博。北线部队由成德总部在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朱滔率领。南线部队由平卢淄青总部在山东青州节度使李正己、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率领。

田承嗣在多国部队的围攻下连遭败绩。李正己攻陷德州。李忠臣攻陷卫州。田承嗣猛虎也怕群狼,不断丧师失地。

为了摆脱困境,田承嗣使出离间计,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分化瓦解多国部队。

他对李正己说我已经是七老八十快死的人了,子孙又不成器。我这块地盘早晚都是你的,何必兴师动众的。他暗示会把魏博让给李正己。

李正己一听,大喜,立即按兵不动。

李正己手握十州地盘,在北方实力最强。他按兵不动,其他凑数几个节度使也不肯上前。田承嗣在南边的威胁解除了。

他又对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说你的老家在范阳北京。我知道你一直想把范阳拿下来。可范阳在卢龙总部在北京留后朱滔朱泚的弟弟手里。你跟他联手来打我,得了地盘也不是你想要的。还不如咱俩联手打他拿下范阳。

他先行调兵向北做出攻击卢龙的态势。李宝臣大喜,也掉头攻击朱滔。田承嗣一看两家真打起来,忍不住偷着乐,收兵回营看热闹。

田承嗣的离间计成功了。多国部队被瓦解。眼见讨伐战变成大混战,唐代宗也无可奈何。田承嗣假模假式地向皇帝认罪,请求宽恕。李正己也替他求情。唐代宗只好就坡下驴宣布结束战争。

唐代宗下旨恢复昭义镇,任命华州刺史李承昭为昭义节度使。但是昭义六州中的四州仍在田承嗣手中,恢复后的昭义镇只有邢州河北邢台和磁州河北邯郸磁县。

唐代宗有心让田承嗣退出昭义四州。但田承嗣肯定会要求收回被其他藩镇占领的领土。田承嗣的魏博原先有六州,在李正己夺去德州、李宝臣夺去沧州、朱滔夺去瀛洲之后,现在只剩下三州。田承嗣岂肯善罢甘休。而李正己、李宝臣、朱滔已经把占领区当做战利品据为己有,绝无吐出的可能。唐代宗也不敢强迫他们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来,只能接受现状。

虽然如此,唐代宗在河北藩镇中间插进一根钉子也算有所收获。

河北之乱刚结束,河南又乱了。

776年,汴宋总部在河南开封节度使田神玉去世。

汴宋军区下辖8个州,把守着长安东大门,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唐代宗任命皇室宗亲、永平总部在河南安阳滑县节度使李勉代理汴宋节度使。

但田神玉的部将李灵曜要做节度使,发动兵变杀了朝廷任命的兵马使、刺史等官员,控制了汴宋军区。

唐代宗希望息事宁人,任命李灵曜为濮州河南濮阳刺史,谁想被李灵曜断然拒绝。李灵曜就要做汴宋的节度使。他与田承嗣结成同盟对抗中央。

田承嗣出兵进攻滑州,击败了李勉。

当时唐朝西北边境形势异常紧张。已经和好多年的回纥人突然进犯夏州。夏州离长安不远。唐代宗急调郭子仪增援夏州。但郭子仪刚走,吐蕃人趁虚而入,杀至长泽川在宁夏固原县北。长泽川离长安更近。唐代宗只得又把郭子仪调回去,另派部队防御回纥。回纥和吐蕃联手夹击长安,让唐代宗神经紧张。

唐代宗要集中精力应付外侵,对李灵曜再做让步,任命他为代理节度使。

李灵曜上任后驱逐朝廷任命的各州官员,任命自己的亲信为汴宋八州刺史,打算像河北三镇一样建立独立王国。

唐代宗终于忍无可忍。你犯上作乱我不治你的罪就够便宜你了,还蹬鼻子上脸。唐代宗下旨调动周边藩镇讨伐李灵曜。

唐代宗没有召唤李正己。但李正己希望借机扩张地盘,主动参战。

李宝臣一马当先杀入汴宋。李灵曜主动出击,迎战李宝臣。在不期而遇的遭遇战中,李宝臣被杀败,损兵大半。李宝臣打算撤兵,被部下劝阻。部下劝他不要半途而废,空手而过。李宝臣于是固守待援,收集跑散的士卒。

李宝臣拖住李灵曜,其他节度使趁虚而入。李正己连克郓州山东菏泽郓城县、濮州。李灵曜分兵抵抗,左支右绌。李宝臣趁机发动反攻,一直杀到汴州河南开封。

李灵曜退守汴州,一面负隅顽抗,一面向田承嗣求援。

田承嗣派他的侄子田悦带兵支援。田悦率军南下,连败永平、淄青两军,杀至汴州城下。李忠臣率军夜袭田悦。田悦连胜之下有些轻敌,没有防备对方会来这一手。李忠臣攻破田悦大营,击溃敌军。田悦狼狈逃窜。李灵曜得到消息也连夜出逃。李勉将他捉住,送到京城斩首。

讨伐大军大获全胜。

此战李正己收获最丰,拿下汴宋八州中的五个州。加上已经拥有的十州包括抢田承嗣的一个州,李正己以十五州之地、十万军队成为诸侯中的最强者。

田承嗣兼并昭义四州后曾以十一州之地成为最强者,但遭到诸侯讨伐又丢掉四州,最终以七州之地、五万人马名列第二。

李宝臣抢了田承嗣一州后与田承嗣并列第二。

唐代宗也有所收获。他的收获不是实地而是威信。两个最狂妄的藩镇受到打击对其他藩镇也是一种威慑。藩镇对朝廷的蔑视之心多少收敛了一些。

汴宋镇只剩下两州。唐代宗将这两州划归太平节度使管辖。

田承嗣两次叛乱不能不讨。唐代宗下令调转枪口讨伐田承嗣。

田承嗣见势不妙赶紧上表请罪。唐代宗再次就坡下驴宣布赦免田承嗣。

唐代宗急着去对付吐蕃和回纥,不想在藩镇问题上花费太多精力。

777年,吐蕃人入侵唐朝达到gc,数次发动大规模入侵。

郭子仪率领崔旰等节度使将其击退。

崔旰虽然说是靠秀肌肉上位的节度使,但在抵抗外侵保家卫国方面毫不含糊,多次击退吐蕃大军,保卫了唐朝的西南边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幽州节度使朱泚。他虽然是河北四镇节度使之一,但愿意为国家出力,主动率军增援西北。

自从安禄山叛乱以来,幽州军队很少为朝廷所用。朱泚主动帮助朝廷抵抗外侵让唐代宗很感动,亲写诏书通报表扬并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同平章事。朱泚率军进驻泾州,配合郭子仪作战,后来因功被封为郡王。

778年,回纥人卷土重来进犯太原。太原守军出战被回纥击败,战死上万。多亏代州守军北上增援,击退了回纥。

回纥人年年把数以万计的劣马高价强卖给唐朝。回纥人的牧业得到大发展。唐朝的负担越来越重。国库空了,唐朝不能及时付款。回纥人发了脾气便出兵劫掠唐朝。

郭子仪就那么点兵,防御吐蕃已是勉强,没有余力应付回纥。

唐代宗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

大臣们多次呼吁裁减军队,减轻财政压力,减轻百姓负担。可边境的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扩充军队。

唐代宗头疼的是,如果扩军,在好多藩镇不交赋税的情况下,只能加重其他藩镇的负担。这可能激起那些藩镇的不满,让仍肯听命于己的藩镇不再听命于己。并且那些已经出现独立倾向的藩镇会借口朝廷扩军跟朝廷展开军备竞赛。

朝廷每次打算扩军或者修建城池都会招来以河北三镇昭义已经并入总部在山西长治的泽潞为代表的一些藩镇的抱怨,认为朝廷扩军是针对他们。朝廷怎么解释也不能通过,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甚至连维修城池也不敢做。而那些藩镇却在暗地里招兵买马、修建城池准备对付朝廷。

唐代宗无力消除内忧外患,只能勉强维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