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68,永贞革新

中华世纪谈 268,永贞革新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804年805年唐德宗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王叔文等开始永贞革新,去贪官弊政。

唐德宗晚年,进取心早已消耗殆尽,开始得过且过,享受生活。整天跟一帮文人在一起吟诗作对,挥毫洒墨。他在诗文和书法上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有十五首诗被全唐诗收录。不过宫廷诗通常是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但缺乏内容和意境。唐德宗诗读起来就像读对联。写的最好一句是“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多少有些意境。

804年,太子李诵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能说话。

805年的大年初一,文武百官、皇亲国戚都来朝贺唐德宗,独太子病重不能前来。唐德宗唉声叹气无法释怀,不久病倒。年还没过完,唐德宗就死了。

唐德宗一生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他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却没有力挽狂澜的才能。他任人不明,他信任的大臣通常是奸佞之人,而他猜忌的通常是能臣干将。自己无能又得不到贤能的人的帮助,这使他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他希望解决藩镇割据的遗留问题,却屡出昏招使藩镇之乱愈演愈烈。他知道宦官乱政的危害,上台伊始平定了宦官之乱。但后来遇到一点变故又开始宠信宦官,使宦官乱政比之前更甚。他从父亲那里接过一个烂摊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中兴,没想到交给儿子的却是更烂的一个摊子。他得到一个谥号“德”字,不过是武力解决藩镇问题不成转而以德服人而已,其实就是姑息养奸。

唐德宗死后,太子李诵在灵前即位,史书称作唐顺宗。

唐顺宗因为中风不能讲话,委托亲信王叔文帮自己处理国事。

王叔文是唐顺宗做太子时的宾客。他擅长下棋,被召入东宫陪太子娱乐。因为他来自民间,了解民间疾苦,经常跟太子议论时弊。太子很欣赏他,也信任他,视他为亲信。

王叔文做太子宾客时就留意结交一些名望好的官员,为太子登基后组建新内阁做准备。韦执谊、王丕、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干人跟王叔文结为tzd。

唐顺宗登基后封韦执谊为宰相、王丕为左散骑常侍相当于以前的中常侍、王叔文为翰林学士。

翰林院是唐朝新设的机构,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因为有机会跟皇帝探讨国家大事,翰林院由秘书机构逐渐演变为权力机构。

王叔文深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官吏贪渎、百姓负担沉重是当前的最大问题,必须设法解决。

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台就罢免了民愤极大的贪官,减免了百姓积年的欠税,禁止zf巧立名目向百姓横征暴敛。

京兆尹长安市长李实是皇亲,仗着唐德宗的宠信徇私枉法毫无顾忌。关中明明遭遇大旱,他却为了讨好唐德宗虚报丰收。朝廷没有救灾反而照常征收赋税,逼得百姓拆房卖屋,变卖家产。时为监察御史的韩愈请求缓征,遭到李实报复,被贬为县令。

王叔文知道后将李实贬官,赶出京城。百姓对李实恨之入骨,当听说李实被贬官欢呼雀跃。大家在袖子里装上石头守在李实外放的必经之路上,等着“欢送”他。李实绕小路溜走才得以幸免。

各地zf以进奉皇帝为名义向百姓征收“两税”之外的各种杂税。杂税比正税还多。百姓深受其苦。

唐德宗在世时有一次出去打猎,遇到一个农民。他问农民百姓快乐吗农民回答不快乐。唐德宗恨奇怪今年大丰收怎么还不快乐农民回答苛捐杂税太多,百姓快乐不起来。以前只收“两税”,现在却增加了名目繁多的杂税。以前官府下来收公粮,现在却让百姓把公粮送到几百里以外的官府。朝廷屡次三番下诏体恤百姓,到头来都不过是一纸空文。百姓如何快乐得起来唐德宗感到很惭愧,下令免了那个敢说真话的农民的赋税徭役。但对于苛捐杂税,唐德宗并没有下令禁止。

王叔文当权后禁止“两税”之外的苛捐杂税,给百姓减轻负担。常贡之外,悉罢进奉。tg不能再以“进奉”为名盘剥百姓。

深为百姓诟病的“宫市”、“五坊”也被废除。

所谓“宫市”就是皇宫采购日常用品。之前皇宫是通过zf在市场上采购用品,后来宦官认为这是个肥差,说服唐德宗允许皇宫直接出去采购,缺什么就让宦官出去买。宦官仗势欺人根本不肯按正常的市场价格采购东西,他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不许百姓还价。

著名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卖炭翁说的就是宫市。他讲述一个老大爷辛辛苦苦烧了一车木炭拉到市场上卖,不幸碰见出宫采购的“黄衣使者白衫儿”。那些人让老大爷把炭拉进宫去,用“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值”。

虽然不清楚唐朝木炭的市场价,但相信宦官出的价肯定非常低。有人估算,“半匹红绡一丈绫”只够买一车柴。而木炭价格是木柴的数倍。

卖炭翁得到“半匹红绡一丈绫”还算不错呢。韩愈写的顺宗实录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卖柴的大爷,柴白给人家不说还把驴车搭进去了。

宦官“率用直百钱物买人直数千物”,用百钱强买价值数千钱的东西,几乎就是白拿生抢。但是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因为他们“手把文书口称敕”,不卖就是抗旨不尊。

宦官是打着皇帝的名义强买强卖。百姓避之唯恐不及。

白居易诗中的大爷忍气吞声。韩愈文中的大爷被抢了驴车断了生路急得跟宦官拼命。事情闹大了惊动了唐德宗。唐德宗觉得这事做得太过分了,罢免了这个宦官,赔偿了大爷。但对于宫市,唐德宗并没做出任何处理。

唐德宗就是贪财的人。苛捐杂税和宫市都跟他有直接关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贪,下面的官员更贪。

唐德宗还设五坊机构名雕坊、鹞坊、鹘坊、鹰坊、狗坊,供他打猎使用。五坊的办事人员以捕鸟为名四处张网。网铺在水井上,百姓就不能打水;网铺在人家门口,这家人就不能出入。谁敢动网就是妨碍公务,想让他们把网拿走就得出钱贿赂。五坊成为敲诈百姓钱财的机构。

唐顺宗即位后把宫市、五坊全撤了。百姓非常高兴。

王叔文新官上任这三把火烧得非常漂亮,赢得了民心,树立了新zf的形象。

王叔文被百姓的欢呼声冲昏了头脑,趁热打铁又放了第四把火,剥夺藩镇的财权,通过控制财权来控制藩镇。

王叔文首先控制盐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盐铁曾是国家除两税之外的第二大财源,现在被盐铁转运使李錡控制,成了他的私人提款机。

王叔文明升暗降夺了李錡盐铁控制权,让亲信之人担任盐铁转运使,让李錡去当节度使。

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进行至此非常顺利,一是得益于唐顺宗全力支持,二是因为措施得当。但紧接着王叔文就出现昏招,不仅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也为自己树起强大的对立面。

前面说过,唐顺宗是个病人,中风后遗症患者,行动不便,口齿不清。他天天待在后宫不见外人。除非特殊情况,朝臣才能见到唐顺宗。朝臣跟唐顺宗的沟通都是通过宦官。

朝臣担心唐顺宗的健康情况,希望唐顺宗早日立下太子。

但是王叔文非常不希望唐顺宗立太子。他希望维持现状。唐顺宗不能理政让他全权负责朝政,什么事都是先让他拿意见然后作为皇帝的决定下达宰相去执行。他觉得这样挺好,能把革新运动顺利推行下去。如果立了太子,肯定下一步就是太子监国,由太子代理朝政。那么他再想做什么事就不方便了。

朝臣希望立太子的呼声被他压下去,传不到唐顺宗的耳朵里。

宦官俱文珍给朝臣争取了一个面见唐顺宗的机会。朝臣在纸上写下“立嫡以长”四个大字展示给唐顺宗。唐顺宗点头表示同意。

皇帝点头了,谁也不敢抗旨不尊。很快,唐顺宗的嫡长子李纯被立为太子。

王叔文一直反对立太子,被太子李纯视为对立面。

王叔文的命运和革新运动出现转折。

王叔文设法自救,说服唐顺宗让将军代替宦官执掌禁军。他希望借此控制军权,巩固自己的地位。

宦官随即展开反击,说服唐顺宗免去王叔文翰林的职务。唐顺宗因为立太子的事对王叔文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下降,同意了宦官的建议。

王叔文失去翰林之职也就失去了参议朝政的权力。

革新运动进行不下去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