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67,讨伐淮西

中华世纪谈 267,讨伐淮西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94年804年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宦官之乱也逐渐兴起。

吐蕃势衰,外患基本解决,现在让唐德宗发愁的是藩镇问题。

李泌在世时,陕州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死节度使,控制了军队,上书唐德宗要求担任节度使。唐德宗向李泌请教。李泌相信陕州将士们不会跟随达奚抱晖叛乱,自告奋勇孤身进入陕州。他进城之后去跟达奚抱晖谈判,以保他全家性命为条件说服他离开陕州。达奚抱晖被他说服,带着家属离开陕州。李泌没费一兵一枪便解决了陕州之乱。

不过李泌没能帮助唐德宗解决全国的藩镇之乱。因为在那时解决吐蕃之患是当务之急,藩镇之乱暂时无暇顾及。

李泌死后,吐蕃之患不再是问题,藩镇之乱却愈演愈烈。

平卢节度使李纳死后,他的儿子李师古接任了节度使一职。成德节度使王武俊欺负李师古年少,出兵进攻平卢,打算趁机吞并平卢军。唐德宗派人去调停,止息干戈。恰好王武俊营中失火,王武俊认为不吉利,于是卖唐德宗一个面子停战回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幽州又爆发内战。

幽州节度使朱滔死后,他的表弟刘怦继任节度使。但刘怦没福,接任节度使不久就死了。刘怦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刘济和刘澭yong展开夺位大战。弟弟刘澭战败,率领一千多士兵和一万多人口逃往京城。唐德宗缺兵少将,欢迎刘澭来投,任命刘澭为秦州刺史。

唐德宗现在跟河北四镇的关系就像联合国跟成员国的关系一样,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河北四镇借“四镇之乱”巩固了割据之势,成为独立王国。四镇拥有首脑选举、宣战、国防、外交等一个独立国家拥有的一切权力。

唐德宗在罪己诏中承诺恢复旧例,承认节度使世袭合法。让谁做节度使成了藩镇的“内政”。唐德宗不能干涉人家的内政,只负责做个备案手续。管你节度使之位是继承的还是偷的抢的,我一律承认。

魏博节度使田悦被田承嗣的儿子田绪谋杀。田绪自立为帅。唐德宗封他为魏博节度使予以承认。田绪死后,他的儿子田季安被将士们推举为留后。虽然田季安才15岁,还是个孩子,唐德宗也予以承认。

淮西借藩镇之乱成为第五个拥有高度自治权的藩镇。

李希烈在四镇之乱时称帝被部将陈仙奇所杀。陈仙奇因功被唐德宗封为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部将吴少诚杀了陈仙奇给李希烈报仇,自任淮西留后。像这种杀了唐朝的功臣给唐朝的罪人报仇的人,唐德宗也闭着眼睛封他为淮西留后。

唐德宗武力削藩失败,只能以妥协安抚求得暂时的安定。只要你们别再造反,怎么着都行。

唐德宗为了笼络或者说巴结各大藩镇,跟各大藩镇攀亲家,把自己的女儿、妹妹嫁过去和亲。他的二女儿嫁给了王武俊的儿子,三女儿嫁给了张孝忠的儿子,十妹嫁给了田绪。

唐德宗对外也和亲,对内也和亲,可苦了那帮公主们。

他对藩镇割据的百般姑息迁就吸引更多的藩镇谋求自治权。

宣武河南开封一带节度使刘玄佐死了。唐德宗任命了新的节度使。但新节度使还没有到任,刘玄佐的女婿和亲兵强行拥戴刘玄佐的儿子刘士宁为节度使。哗变士兵杀了县令,驱逐了行军司马相当于参谋长,将监军扣为人质,要求唐德宗改封刘士宁为节度使。唐德宗担心哗变升级为叛变,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但是刘士宁不能服众。都知兵马使军队总管李万荣发动兵变驱逐了刘士宁,上表请封节度使。唐德宗虽觉不妥,但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封李万荣为留后,让他暂时代理节度使。后来军中发生叛乱,李万荣铁腕镇压,完全控制了军队。唐德宗顺水推舟,正式任命李万荣为节度使。

唐德宗对宣武镇的处理影响很坏。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缄也想效仿宣武强行接任节度使。但李缄不能服众。以步军都虞候步军将领王延贵为首的将领们拒绝为他对抗朝廷。李缄只好逃走。唐德宗任命王延贵为留后。

昭义的行军司马兼洺州刺史元谊不服,举兵叛乱。

王延贵率军进攻洺州。

王延贵跟元谊的洺州大战进行了将近两年。元谊的军队是昭义的精锐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并且洺州城有宽阔的护城河保护,很难靠近。

王延贵曾利用河水结冰的机会派军踏冰过河杀至城下。没想到打到天黑也没能攻克城池,收兵的时候发现冰化了,回不去了。元谊趁机出城反攻,大败王延贵。此战,攻城部队死伤大半。

第二年,元谊寡不敌众,弃城逃往魏博。田绪将他们收留。唐德宗不敢招惹魏博,只得听之任之。

796年,李万荣得了重病,昏迷不醒。唐德宗趁机任命忠于朝廷的将领刘沐为行军司马,接管宣武军。

李万荣的儿子李乃企图接任节度使,挑动军队哗变,驱逐刘沐,杀了不支持自己的将领。

德宗派来的监军俱文珍秘密联络宣武将领邓惟恭,让邓惟恭设法除掉李乃。邓惟恭于是派兵突袭李乃住处,把李乃捉住后连夜押往京城。哗变士兵没了幕后黑手再也闹不下去了。

唐德宗任命洛阳留守董晋兼任宣武节度使,让他速去宣武控制住局势。

邓惟恭以为自己有平乱之功,是节度使的不二人选,得知唐德宗任命董晋为节度使非常失望。

董晋怕他作乱,极力安抚,给他升职加薪,多加赏赐。但邓惟恭怨恨难平,秘密联络将士准备作乱。董晋一直在暗中监视着邓惟恭,探得消息后迅速出手将乱党一网打尽全部处斩。

董晋很有手腕,软硬兼施稳定住宣武局势。

799年,董晋去世。唐德宗任命行军司马陆长源为宣武节度使。

陆长源非常严厉,平日里不受将士们喜欢。他跟随董晋空降宣武军担任行军司马,看不惯宣武军军纪涣散,一上任便制定了很多严肃军纪的制度。董晋以稳定为大局,见将士们对严肃军纪有抵触情绪便把陆长源出台的制度一一取消了。陆长源上任节度使后又把这些制度搬出来,决意改掉军中桀骜不驯的坏毛病。

有人建议他按照惯例新官上任要赏赐将士以示同喜同贺,但被他断然拒绝。他说我为什么要学河北那些贼人靠收买人心来做节度使

按照惯例,节度使死了,全军都要穿白衣。陆长源把钱发下去让大家自行买布做衣。很多士兵拿了钱去买盐,贴补家用。判官副官孟叔度于是提高盐价,从中大赚一把。

陆长源刻薄寡恩最终激怒士兵。宣武军爆发哗变。哗变士兵杀了陆长源和孟叔度,把他们千刀万剐吃肉喝血。

所幸监军俱文珍应对得当,把宣武军德高望重的老将刘全谅找来代理军务。哗变士兵卖刘全谅的面子,逐渐安定下来。唐德宗不敢再节外生枝,顺水推舟任命刘全谅为宣武节度使。

宣武和昭义先后出现内讧使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对朝廷少了畏惧之心。在淮西军周边,实力最强的藩镇就是昭义军和宣武军。这两镇出现内乱刺激了吴少诚趁机扩张的野心。

吴少诚这些年一直在扩张,只不过规模较小,三十里、五十里地侵占别的藩镇的土地。唐德宗一直在忍让,不愿跟他翻脸。

吴少诚趁宣武内乱出兵袭击唐州河南驻马店泌阳县,掠走一千多百姓。

恰巧这时,昭义节度使王延贵、陈许河南南部节度使曲环先后去世。吴少诚野心膨胀,打算趁机吞并陈许。

吴少诚出兵进攻临颍河南漯河临颍县。陈州河南周口淮阳区刺史上官涚shui主动出兵救援临颍,但被吴少诚击败。唐德宗任命上官涚为陈许节度使,让他调度陈许军队抵抗吴少诚。

上官涚接到任命便去许州河南许昌上任。吴少诚得到消息派兵包围了许州。

唐德宗什么都能忍,这个可忍不了。他百般忍耐是为了让藩镇别再挑起内战。但吴少诚已经开战了,他也不能任人宰割。唐德宗组织军队讨伐吴少诚。

但是各路应招而来的军队没有统一指挥,谁也不肯当出头鸟,到淮西点个卯也就散了。

唐德宗大发雷霆,来年组织兵马再战。诸侯联军在唐德宗的督促下倒是跟吴少诚打了一仗,但也只是上去比划两下就败退而走。

唐德宗知道再发脾气也没有用,必须想办法解决军队统一指挥问题。他决定设一个招讨使负责招降讨叛的钦差大臣,把从各地征调的军队全交给招讨使统一指挥。

唐德宗本来不愿意这么做。在经历李怀光叛乱后,他对把大部队指挥权交给一个将领顾虑重重。他把禁军交给宦官管理,并且让宦官去各地担任监军监视节度使的军队。

唐德宗信任宦官。但是他也知道久居深宫的宦官不懂军事,指挥作战勉为其难。于是他折中了一下,让宦官给他推荐一个靠得住的将领,然后让宦官做监军跟着这个将领一起上战场。

宦官推荐了夏绥在陕北节度使韩全义。韩全义原是神策军将领,后来外派做了节度使。宦官认为这个人知根知底靠得住。于是唐德宗便任命韩全义为招讨使。

韩全义出身行伍,但是从来没指挥过作战,是靠贿赂宦官做了神策军的将军。后来外派做了节度使,遇到军中哗变,弃军而逃。是他的部将出面为他平息了叛乱。他胆小懦弱治军无方,将士们都看不起他。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心。

宦官推荐他做招讨使也是因为他跟宦官的关系好,听宦官的话。

韩全义率领十七路诸侯来战吴少诚。

他对宦官监军言听计从。各军的宦官监军坐在他的大帐中讨论作战计划,叽叽喳喳,七嘴八舌。作战计划迟迟不能制定。各路军队就在前线干等着。

韩全义和宦官监军们从4月讨论到5月也没讨论出个眉目。天气逐渐炎热,来自各地的士兵不适应淮西湿热天气,很多士兵水土不服得了瘟疫,韩全义和宦官监军也不知道抚恤。军队士气涣散,斗志低迷。

吴少诚得知这个情况主动发起进攻。韩全义也顾不上讨论什么作战计划了,仓促应战。他的军队还没排好阵型,吴军已经乌压压冲过来了。士兵们见状扭头就跑。韩全义也跟着跑。吴军一路追杀将官军驱散。

官军又一次大败而回。韩全义因为有宦官帮他说话并没受到任何处分,回去继续做他的节度使。

吴少诚虽然取胜但是担心唐德宗没完没了派军队来打,于是放弃陈许,撤回军队。他暗中给宦官监军送去财物贿赂他们替自己说情。

唐德宗有些气馁也有些无奈,借口吴少诚已经纠正了错误宣布赦免吴少诚。

再次受挫的唐德宗心底哇凉哇凉的。我现在连一个藩镇都对付不了,要是一堆都反了可咋整他对藩镇心生畏惧,再不敢动武力解决的念头,从此一味姑息,苟且偷安。

不管哪个藩镇节度使出缺,唐德宗先要听将士们的意见。将士们拥戴谁,他就任命谁为新的节度使。后来索性让使者拿着任命状去藩镇,“但军士所附者即授”。他让将士们自行推举,推举谁,诏书就归谁。他这样做倒是发扬了民主,但使得藩镇的独立倾向越发明显。

军队将领为了讨好军队想方设法提高军队待遇。但是军队待遇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来了。老百姓遭到军队更严重的搜刮。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