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76,甘露之变

中华世纪谈 ,276,甘露之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834年840年唐文宗以甘露吉兆诱杀宦官不成,郁郁而终。

其实摆平党争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摆平宦官乱权问题。没有宦官插手,唐文宗一声令下就能解决党争问题。但是因为宦官在背后捣鬼,唐文宗投鼠忌器,处处掣肘,没办法解决党争问题。牛李党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拒绝依附宦官的朝臣和投靠宦官的朝臣之间的争斗。

唐文宗要解决党争首先要解决宦官专权问题。他也一直在设法解决宦官专权问题。宦官专权已经严重影响到皇权稳固。皇帝的废立甚至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里。作为皇帝的唐文宗不能忍受这样的现实。

“上唐文宗患宦官强盛,宪宗、敬宗弑逆之党犹有在左右者。中尉王守澄尤为专横,招权纳贿,上不能制。”

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弑君谋逆却跟没事人似的待在他的身边,并且大肆索贿受贿,争权乱政,根本不把唐文宗看在眼里。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唐敬宗是被宦官所杀但不是被王守澄所杀。杀唐敬宗的宦官刘克明等人已经被王守澄“尽斩之”。但王守澄也的确杀了一位皇帝除唐宪宗之外,就是被刘克明所立只做了一天皇帝的李悟。

唐文宗“尝密与翰林学士宋申锡言之。申锡请渐除其逼”。翰林学士宋申锡劝唐文宗关注宦官专权问题。唐文宗深有同感,向宋申锡请教解决宦官问题的办法。宋申锡建议逐渐清除宦官之患。

宦官控制着军政大权,党羽遍布宫内宫外。想一声令下解决宦官问题几乎没有可能,相反倒会刺激宦官狗急跳墙。所以必须谨慎从事,一点一点削减宦官的势力,解除宦官的武装,最终消除宦官之患。

唐文宗提拔宋申锡为宰相,让他帮助自己对付宦官。

那时朝中是牛派当权。李派被排挤出朝。唐文宗不敢跟依附宦官的牛派商量对付宦官的事,让宋申锡在朝中找可靠的人做帮手。

没想到宋申锡识人不明,找的第一个帮手就坏了事。

宋申锡推荐吏部侍郎王璠fán,让唐文宗任命他为京兆尹首都市长。宋申锡以皇帝密旨的名义让王璠秘密逮捕郑注。郑注那时是王守澄的亲信。宋申锡想从郑注那里打开扳倒王守澄的缺口。但是王璠阳奉阴违,秘密会见王守澄,把宋申锡签发的堂帖公文给王守澄看。王守澄知道宋申锡这是冲自己来的,不动声色地做出布置,令人诬告宋申锡阴谋拥立唐文宗的弟弟为帝。唐文宗信以为真,下令将宋申锡赶出朝廷。

宋申锡一去,谋除宦官的事也就只能放下了。

后来郑注、李训成了唐文宗的亲信。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唐文宗内心憎恨宦官便投其所好建议唐文宗铲除宦官。他们都是王守澄推荐过来的人,但是为了荣华富贵不惜出卖昔日的主子。

唐文宗觉得把他们吸收为无间道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会引起王守澄的警觉,于是开始跟他们密谋铲除宦官。

作为王守澄一派的人,郑注、李训对王守澄的底细、对宦官之间的矛盾都非常了解。他们建议唐文宗拉一派打一派,先解决王守澄再说其他。

唐文宗于是提拔跟王守澄有过节的宦官仇士良为神策军中尉,王守澄升为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这个职务相当于禁军总司令,但没了军队的直接指挥权。

这次职务变动虽然让王守澄不满,但职务变动发生在宦官内部,并没有引起整个宦官集团的不满。

唐文宗明升暗降夺取了王守澄的兵权,然后一杯毒酒送他上了西天。

王守澄是宦官当中权势最大的人,也是对唐文宗的皇权威胁最大的人。能够杀掉王守澄,唐文宗很开心。

更让唐文宗开心的是,牛李党争也被郑注、李训顺手解决了。

当时坊间传言郑注为唐文宗配药用小孩的心肝做药引子,说得唐文宗跟食人族似的。唐文宗很生气,让郑注去调查谣言的源头。御史大夫李固言厌恶党争,僧恨牛党,揭发谣言是从牛党的骨干杨虞卿那里传出来的。唐文宗大怒,将杨虞卿下狱。

让党内同志被抓,李宗闵急忙出手相救。郑注顺水推舟把李宗闵等牛党党人都拉下水,陆续赶出朝廷。

牛李党争因此被摆平了。

不过,杀掉王守澄只是取得清除宦官之患的重大胜利而不是彻底解决了宦官之患。郑注建议唐文宗趁热打铁利用王守澄下葬的机会把所有当权宦官全部铲除。

郑注的设想是,在王守澄下葬的那一天,宫中有头有脸的宦官都会去送葬。郑注申请率兵护卫一定不会引起宦官们的怀疑。到了墓地,郑注将会下令全部诛杀宦官陪葬。这样一来,宦官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唐文宗认为这个计划很好,让郑注暗中准备。

李训担心郑注的计划成功将独享铲除宦官的功劳,于是设法跟郑注争功。他也想出一计并且说服唐文宗按照自己的计策行事。

一天, 有人向唐文宗报告,说在一个宫殿后面的石榴树上出现了甘露。

甘露就是很甜的一种露水,古人认为是吉兆。

唐文宗假意不信,让宦官仇士良带领众宦官前去验看。

仇士良不知有诈,带着人兴致勃勃地就过去了。

仇士良走近宫殿的时候突然发现殿后有刀光剑影,人影憧憧,再看陪同官员神色有异,心中猛然一凛。直觉告诉他,有鬼

仇士良毫无预兆地扭头就跑。陪同官员一把没抓住,赶紧率众追杀。

仇士良一溜烟逃回大殿,一面命令小太监们抵挡追兵,一面胁持着皇帝逃进内宫,“咣当”一声关闭了宫门。

追兵杀散了小太监却被厚重的宫门挡住。郑注知道大势已去,夺马逃走。

仇士良调动神策军救驾。神策军冲入皇宫,见人就杀。在宫内办公的大臣、侍卫600多人无辜被杀。仇士良扩大搜索范围,搜捕所有他认为可能参与谋反的人。又有一千多人遭到杀害。他不但把参与谋杀的人全杀了还株连了大批无辜的朝臣。朝堂为之一空。

郑注、李训虽然逃走但最终难免一死。

仇士良知道唐文宗肯定是幕后主使,指着唐文宗的鼻子破口大骂。唐文宗一声气不敢吭。从此宦官对唐文宗严密监视,实际上将他软禁起来。

朝臣空缺由宦官选人填补。朝堂、宫内遍布宦官的眼线。唐文宗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想做点什么也不可能,只能任由宦官摆布。

唐文宗照样上朝理事,但在宦官的监视下不敢乱说乱动。他偶尔和宰相低语几句,外面立刻传出谣言,说唐文宗要把禁军交给宰相。宦官随即紧张起来,剑拔弩张。唐文宗闻讯赶紧去向仇士良解释。这才算罢。

唐文宗不能再有所作为,每日闲居宫中饮酒作诗,脸上从无笑容,经常独自发呆、自言自语、唉声叹气。他曾对人感叹人家汉献帝做的是权臣的傀儡,我还不及他呢,我做的是家奴的傀儡。一语未罢,泪水已经湿透前襟。

唐文宗终于忧郁成疾,再不去上朝。

唐文宗有俩儿子,但是先后夭折。膝下无子,太子都没得立。这对他也是一个打击。

有天他去看杂技。一个小孩在爬杆,一个成年男子在杆下乱窜。唐文宗问身边的人,那男的干嘛呢别人告诉他,那男的是小孩的父亲,害怕小孩摔下来,在杆下保护孩子。唐文宗闻听触动心事,潸然泪下我贵为天子也不能保全我的儿子。

唐文宗悲伤过度,病情加重。

唐文宗知道自己命不长久,立大哥唐敬宗的儿子李成美为太子,指定宰相杨嗣复、李珏为辅政大臣。

仇士良不满唐文宗没和他商量就立了太子,假传圣旨废太子为王,改立唐文宗的弟弟李炎为皇太弟。他希望借拥立之功继续自己的权势。

两位宰相坚决不同意仇士良篡改先帝旨意。但仇士良根本不理,派人把李炎接入宫内,带着李炎登上朝堂接见文武百官。

唐文宗听到消息无可奈何,生无可恋。

840年的大年初四,唐文宗带着无限的惆怅离开人间。

李昂在位十四年,不好女色,不好游猎,励精图治,致力于复兴王朝。但自身能力和运气稍缺,“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最终一无所成,沦为宦官的囚徒,饮恨而死。他死时只有31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