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00,郭威称帝

中华世纪谈 300,郭威称帝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947年951年刘知远卒,幼子刘承佑继位,杨邠、郭威等人辅政。刘承佑年长欲杀辅政大臣夺权。郭威反,亡后汉建后周。

耶律德光率领辽军主力撤走后,刘知远乘虚而入收复中原。

刘知远率兵南下,从山西攻向河南。各地军民纷起响应,杀死辽人委派的官员和辽人监军,举城向刘知远投降。刘知远只用了一个月就拿下都城大梁。留守中原的少数辽军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耶律阮自立为帝后辽国叛乱不断。耶律阮忙于各处平叛无暇顾及刘知远。

刘知远入主大梁后命后晋各个藩镇归附后汉。杜重威自知罪孽深重不肯投降。刘知远亲自带兵讨伐,围攻杜重威据守的邺城。后汉军伤亡一万多人也没能攻克邺城。刘知远只得转攻为困。邺城粮尽,饿死十之七八。杜重威只得开城投降。

杜重威被处以磔zhé刑,也就是千刀万剐。“市人争啖其肉,吏不能禁,斯须而尽”。

大局初定,刘知远回大梁过年。这是他当上皇帝的第一个春节,刘知远非常开心。没想到年还没过去,大儿子突然得急病死了。刘知远伤心过度也病倒了,没几天竟然也死了。刘知远从做上皇帝到死还不满一年。

临死前刘知远自知时日无多,病榻托孤将小儿子刘承佑托付给苏逢吉、杨邠、史弘肇、郭威等四位重臣。

苏逢吉、郭威等人拥立刘承佑在灵前即位。

刘承祐登基时刚满18岁,一点从政经验没有。苏逢吉、郭威等四位辅政大臣帮他打理朝政。

刘承佑一上台便遇到李守贞叛乱的麻烦事。

护**镇守山西永济一带节度使李守贞当年是杜重威的副手,随杜重威一起投降了辽人。后来辽人退出中原,李守贞率军投降了刘知远,被任命为护**节度使。

杜重威被杀让李守贞惶恐不已。李守贞打算叛变,找人占卜吉凶。算命先生见钱眼开,奉承他有做天子的命。李守贞信以为真,决意叛变。

恰逢驻守长安的将军赵思绾ǎn起兵叛乱,赵思绾占领长安,搞了一套龙袍送给李守贞,表示愿意奉他为主。李守贞认为天意和人心都站在自己一边,于是自立为秦王,派兵占领潼关,打算割据关中。驻守凤翔的将军王景崇也举兵叛乱,加入李守贞的队伍。

三镇叛乱震惊了刘承佑。刘承佑调动周边藩镇组成联军讨伐三镇。

李守贞等人仗着城高粮足有恃无恐。联军攻城不下,损兵折将,士气受挫。各路军将领开始互相埋怨,闹起矛盾。后汉担心前线将领自己再打起来,请老将郭威出马前去督战。刘承佑任命郭威为枢密使、同平章事,让他担任主帅统一指挥平叛作战。

郭威到达前线,对前线将士大加赏赐,稳定住军心。他召集众将研讨作战方案,认为强攻伤亡太大,影响士气,不如改为围困。他下令停止进攻,重新部署军队围困叛军,征发当地百姓修筑堡垒。

叛军担心被困死,一面反攻,一面向后蜀求援。

后蜀不断向关内派出援军,但都被后汉军击退。

后汉军化装成后蜀的援军来到王景崇的城下,要求王景崇出城接应。王景崇信以为真,打开城门出兵接应,结果遭到城外后汉军的伏击。从此以后,王景崇再接到援军里应外合的请求时担心上当不敢出城。后汉军得以专心对付后蜀。

叛军对后汉军的堡垒非常忧虑,担心堡垒修成后自己插翅难逃,不断出城袭击后汉军的堡垒。常常是堡垒刚刚修好就被叛军摧毁。但是郭威很有耐心。你毁了我再建。你还毁我还建。他乐得看到攻防转换。谁进攻谁吃亏。攻方的伤亡通常比守方大。叛军的兵力因此越来越少。

城内的粮食也越来越少,坐吃山空,总有吃完的那一天。城内断粮后,越来越多的人饿死。没饿死的也没力气再打仗了。不断有人偷跑出来投降后汉军。赵思绾扛不下去了,开城投降。

郭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下令对李守贞发起总攻。后汉军轻易地攻破城池。李守贞在城破之时自杀身亡。

后汉军随后又去打王景崇。叛军无力再战,请求投降。王景崇拒绝投降,zf而死。

战争打了一年终于打赢。郭威得胜还朝。

路过洛阳后汉的西京的时候,西京留守王守恩自认为自己是同平章事挂宰相衔,和郭威平级,没有高接远迎,而是等郭威进城安顿下才坐着小轿过府拜访。

郭威认为王守恩怠慢自己,借口正在洗澡避而不见,把王守恩凉在客厅,然后写了一张便条令人送到随行的保义节度使陕州军区、同平章事白文珂那里,命白文珂任西京留守。

白文珂知道这么做不合规矩但也不敢违背,立即带人去接管洛阳市zf。

王守恩正在郭威的客厅里等得心焦,里面出来人告诉他新留守已经到任。王守恩大吃一惊,急忙返回府衙。他看到自己的家人和部下已经被赶出市府大院,站在大街上卖呆。

同为同平章事级别,郭威一张便条就调了一位同平章事的职,免了一位同平章事的职。朝廷得知此事也不敢得罪郭威,乖乖补办了调动、任免手续。皇帝刘承佑也不敢过问。

郭威回京,皇帝刘承佑重赏之后又请他北上抗辽。辽人在郭威西征这段时间频繁骚扰后汉腹地。各藩镇不敢出城迎敌,听任辽军在城外劫掠。辽军越来越肆无忌惮。辽军骑兵已经深入到黄河岸边。京城惶惶不可终日。

郭威义不容辞,又带兵开往河北抗击辽人。

郭威走后,朝政由其他几个辅政大臣苏逢吉、杨邠、史弘肇负责。

苏逢吉是文人出身,为人奸诈,媚上欺下,嗜血残暴。他以铁腕治天下,动辄灭族。

杨邠是小吏出身,精通政务,直言敢谏,但有些贪权弄权,有时候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史弘肇是武将出身,专横霸道,看不起文人,跟郭威关系不错,跟宰相苏逢吉合不来。

这三个人当政,意见不一,矛盾重重。

大臣王章也是宰相级的人物,主管财政。有一次他请客,把朝中同僚都请到家里喝酒。为了活跃气氛,席间行起酒令。史弘肇是个粗人,不擅长这玩意儿,总被罚酒。苏逢吉酒喝多了,口无遮拦,笑话他老婆就是干这个的怎么没跟着学两手史弘肇的老婆原是“酒家倡”,也就是酒店的三陪小姐。史弘肇大怒,找刀要杀苏逢吉。杨邠赶紧把他拦下。

刘承佑知道后请两人喝酒,想让他们握手言和,但没有成功。史弘肇跟苏逢吉从此成仇,再不说话。

有人走太后的门路跑官。史弘肇知道后非常生气,竟把那人给杀了。

太后想给自己的亲弟弟李业谋个官职,让皇帝刘承祐去给杨邠打个招呼。杨邠不同意,直言外戚也不能享受特殊待遇。

刘承佑赏赐倡优锦袍玉带。史弘肇知道后大发脾气,批评刘承佑有功将士不赏赏优人。让人全部追回。

有一次杨邠等人在刘承佑面前讨论国事。刘承祐插嘴这个一定要考虑仔细,别让人说闲话。杨邠竟然毫不客气地对刘承祐说“陛下但禁声,有臣等在”。您闭嘴吧,有我们在呢。刘承祐又羞又恼。

刘承祐对杨邠、史弘肇专权日益不满。

国舅李业对刘承祐讲这哪成啊,君不君臣不臣的,跟犯上作乱有什么区别

刘承祐也不愿再做空头皇帝,决定除掉杨邠、史弘肇。

某日凌晨,杨邠等人入宫等候早朝。几十个宫中侍卫突然冲过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杨邠、史弘肇拖出来杀掉。刘承佑让人宣旨,称杨邠等人谋反已经伏法。

刘承佑让苏逢吉主持朝政。

刘承佑认为郭威跟史弘肇关系不错,留着总是隐患。他派人携密旨去前线,让太后的弟弟李洪义杀掉郭威。同时刘承佑迫不及待地下令灭了史弘肇、郭威等人满门,连婴儿也不放过。

李洪义在郭威手下当差,接到密旨不敢动手,把密旨和皇帝特使一起交给了郭威。

这下麻烦了,郭威反了。

郭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军杀回京城。

太后建议刘承佑闭城固守,派人好言相劝,说服郭威撤兵。刘承佑不肯服软,亲自率军出战。

刘承佑指挥军队向郭威发起进攻。郭威不愿担承弑君的骂名,命令军队只守不攻,等刘承佑打累了自己撤走。刘承佑无法击败郭威,只得悻悻撤回。手下将士见刘承佑打不过郭威,纷纷投向郭威。

刘承佑回到城门口。城上将军喝问他你的兵马呢刘承佑无言以对。将军下令射箭,阻止他进城。刘承佑只得逃走,在途中被乱兵所杀。

郭威占领了京城。

清君侧把君也清了。这可怎么办好

郭威与群臣商议打算重立新君。将士们不同意我们已经跟刘家结仇,怎么可能再立刘家人为帝。将士们扯下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皇帝。

951年,郭威登基坐殿,建立了后周。

后汉四年而亡,是五代里最短命的朝代。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