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05,平蜀灭汉

中华世纪谈 305,平蜀灭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964年971年 宋太祖水陆两路攻灭后蜀。伐北汉,灭南汉。

西路宋军杀入汉中,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后蜀军一败再败,很快就丢了汉中。王昭远烧毁栈道,逃回四川。

东路的曹彬率军乘船逆江而上进入三峡,一路攻关拔寨打到夔kui州四川奉节。

夔州就是现在的瞿塘峡,三峡第一险。杜甫诗云“江水开辟流其间,夔kui州险过百牢关”。瞿塘峡激流险滩、绝壁悬崖非常艰险。

后蜀兵为了阻截宋军通过,在江上修了一座浮桥,桥上修了一座三层楼,由弓箭手驻守。两岸设有石砲夹击。

宋军乘船硬闯肯定会遭到弓箭、石砲的密集攻击。宋军舰队靠近浮桥时发现水路强攻肯定伤亡太大,于是弃舟登岸,从两岸向后蜀兵发起冲锋。后蜀军把防御重点放在了水路,忽视了陆路防守。宋军从陆路杀过来,一举夺取了浮桥。

宋军突破后蜀军防线,继续西行杀到夔州城下。

夔州守将建议死守不出,耗死宋军。监军不肯,认为那是畏敌避战。他亲自率军出城迎战,但刚一出城就被打了回来。宋军跟在败兵的屁股后面冲进夔州。守城的后蜀兵再想关闭城门已经晚了。宋军一拥而入。监军只得率领残兵弃城而逃。

夔州算是四川的后门。宋军拿下夔州后迅速向四川腹地前进。

这时西路的王全斌也取得重大战果。王全斌明修栈道,暗度罗川四川广元境内,一举攻破后蜀兵的防线,杀入四川。

王昭远在重镇利川四川广元依江列阵阻击宋军。

宋军发现江上有座浮桥竟然没被毁掉,喜出望外,立即向浮桥发起猛攻。战至天黑,宋军攻占了浮桥。

王昭远见防线已被攻破,趁天黑收兵退守大漫天寨四川广元漫天岭。

宋军包围了山寨。王全斌不愿仰攻,令人围住山寨叫骂。王昭远被骂急了,率军出战。骂街的宋军被打得抱头鼠窜。王昭远一时追得兴起,忘记离开山寨已经很远。他再想回去,晚了。宋军的伏兵切断了他的后路。王昭远乱了方寸,不惜一切代价往回打。他突破包围逃回山寨,但手下精锐丧失殆尽。山寨是不可能守得住了,王昭远率残兵弃寨而走。

宋军乘胜追击,三战三胜又拿下利川。

王昭远收拢残余部队退守剑阁,沿途毁掉所有桥梁。

后蜀皇帝得知王昭远战败忧心忡忡,紧急招兵增援剑阁。他派太子率军出征,做最后一搏。但是援军未到,剑阁已经丢了。

王全斌兵至剑阁,沿途打听有没有其他途径绕过剑阁。终于在一个俘兵口中,王全斌打听到一条小路可以避开剑阁天险。于是王全斌率军佯攻剑阁,吸引后蜀注意力,派奇兵沿小路迂回到剑阁背后。

王昭远正在床上酣睡,被手下急报惊醒。当他得知宋军突然出现在剑阁后面,呆若木鸡。将领前来请令。王昭远已经傻掉了,一语不发。

后蜀军全线崩溃。将领见大势已去,拖着只知道哭的王昭远弃军而逃。

剑阁天险和三峡天堑是四川的城墙和护城河,一夫当道万夫莫开。剑阁和三峡都丢了,四川门户洞开,此后再无险可守。

东西两路宋军势如破竹攻向成都。

后蜀太子率领的援军此时刚走到绵州四川绵阳。太子听说剑阁丢了,吓得弃军而逃,跑回成都。

后蜀皇帝闻讯由惊愕转伤心绝望。大臣建议固城坚守。后蜀皇帝摇摇头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肯为我射一箭,哪能指望将士们为我卖命

王全斌率军杀到魏城四川绵阳游仙区魏城镇。曹彬后蜀皇帝素衣扶棺出城投降。

后蜀四十六个州于是归了宋朝。

曹彬所部在后蜀秋毫无犯。而王全斌所部军纪松弛,肆意抢掠,招致后蜀军民的痛恨。

后蜀兵在绵州举兵叛乱。周边州县军民群起响应。叛军高达十万之众。先后有17个州加入叛军。

王全斌派兵讨伐,竟然打不过叛军。叛军不愿替后蜀皇帝卖命,但愿意为保家卫民流血牺牲。宋军再战后蜀军感觉换了一支军队。

当时成都有降兵三万人。王全斌害怕降兵响应叛乱,将他们引入夹城之内全部屠杀。

曹彬率军进剿叛军,首战便俘虏了万余人。叛军人数虽多但缺乏统一指挥,在王全斌、曹彬的夹击下渐入颓势。到了第二年,叛军已成流寇,逃入深山躲避宋军。王全斌率军进山追剿,最终将叛军剿灭。

王全斌平乱期间,朝廷逐渐掌握了王全斌纵兵抢掠、屠杀降卒、引发叛乱的犯罪事实。

灭亡后蜀只用了两个月。平定后蜀叛乱用了一年多。而叛乱原本可以避免的。

百官认为“全斌等法当死”。但宋太祖念王全斌平灭蜀有功,不愿治他的罪,只是将他贬官。

拿下四川,宋太祖得到一个大粮仓,从此不再为粮草发愁。

宋军兵精粮足,士气高昂。宋太祖开始琢磨下一个征服目标。

最合适的目标当属南唐。拿下南唐就能把吴越、南汉顺手收入囊中,中国的统一大业就完成了大半。

宋太祖在京城外建造教船池,让军队操演水战,为攻打南唐做准备。另外他为了出师有名也在寻找出兵的理由。

南唐担心宋太祖打他,百般讨好宋太祖。南唐在后蜀灭亡后立即送上两万两白银的贺礼,随即又以祝贺宋太祖新宫落成再送上一万两白银。当官不打送礼的。南唐卑躬屈膝礼享备至让宋太祖不好意思拉下脸皮去打他。

这时北边传来消息北汉皇帝死了,国内爆发争位内讧。宋太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即摁下南边,御驾亲征去打北汉。

宋军势如破竹攻到北汉都城太原城下。

北汉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辽国叔叔呼救。

太原城墙高城厚。宋军久攻不克。宋太祖亲自到城下督战也不能取胜。

宋太祖看到太原邻近汾河,计上心头。他下令停止进攻,修筑堤坝围住太原。堤坝修好后,宋太祖让人把汾河水引入太原,水淹太原城。与此同时,宋太祖令人造船,准备水战。

经过多日浸泡,土砖垒就的城墙开始逐渐崩塌,出现了缺口。宋太祖心急,等不得城墙彻底崩塌,派船队发起进攻。他想借机演练一下水军。

宋军的舰船装备着强弩。宋军在强弩的掩护下杀至城下,向城墙的缺口发起进攻。北汉军以箭雨来压制宋军的进攻,同时用草垛填堵缺口。激战中,宋军的前线将领被流箭射中。宋军失去了指挥只能暂时退下来。

将领们纷纷向宋太祖请战,希望明日跟汉军决一死战。宋太祖顾忌伤亡太大不允许进攻,让大家耐心等待城墙垮塌的那一天。

出乎他的预料,太原城很坚挺,死活不肯垮塌。而他的士兵挺不住了。

天气逐渐炎热,宋军在湿地上随地大小便引起疾病流行,跑肚拉稀比比皆是。风闻辽军倾国之兵南下增援北汉,宋太祖没有必胜把握,决定撤兵。

宋军前脚刚走,太原城轰然倒塌。

宋太祖认为北伐受挫关键是南方还没有平定,牵扯了大量精力和兵力,于是恢复执行先南后北的策略。

南唐“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阴为战守计”。宋太祖北伐北汉时,南唐有人建议趁虚而入,出兵收复江北。只不过南唐国主李煜畏惧宋朝,不敢采纳他的建议,希望等更好的机会。

宋太祖知道南唐怀有贰心,但苦于找不到出师的借口。

宋太祖决定先解决掉不肯臣服的南汉再说。

南汉的末代皇帝刘鋹chǎng是个昏君,沉溺后宫享乐,不理朝政,把朝政都交给宦官和宫女嫔妃打理。他不信任朝廷百官,认为他们有老婆孩子拖后腿,不能全心全意为朝廷服务。除非他们像宦官一样一刀下去六根清净,他才肯委以重任。于是朝内宫内充斥着宦官和半路出家的宦官。不足百万人口的南汉竟然有两万宦官。

南汉政治混乱正是趁乱攻取南汉的好机会。

宋太祖通过南唐规劝南汉臣服宋朝,归还南汉占领的原属湖南的桂州广西桂林、贺州广西贺州。南汉断然拒绝,并且出言不逊。宋太祖大怒,于是以此为借口派兵讨伐南汉。

970年,宋军大将潘美领兵南下。

潘美就是评书杨家将里的潘仁美。在评书里,潘仁美被描绘成一个残害忠良的大奸臣,而实际上他是宋朝的名将、和曹彬、赵普等人“配享宗庙”的大功臣。死后能被供进皇家太庙,和皇帝一起享受后人祭祀,这是当时人臣死后最高的荣誉。

潘美率军从湖南出发,绕过湘粤交界的险地,长途奔袭富州广西贺州昭平县,得手之后马不停蹄进攻贺州。

刘鋹得报急忙派军救援贺州。但“南汉旧将多以谗死”,他派出的领军之将是个二把刀。

潘美探知南汉援军到来,假装撤军而走,引诱南汉军来追。南汉军中计,掉进宋军的伏击圈,伤亡十之七八。贺州随之开城投降。

潘美乘胜攻克桂州、连州广东清远连州市等地。

刘鋹以为宋军是为湖南旧地而来,拿到贺州、桂州等湖南旧地就会收手,没做反攻或决战的准备。

971年,经过休整的宋军突然杀入南汉本土,连克英州广东清远英德市、雄州广东南雄。

刘鋹大惊,一面组织军队迎战,一面派人求和。潘美回复刘鋹除了和,战、守、降、死、逃任选。

宋军击溃南汉军队,直插广州。

刘鋹收拾金银财宝装船准备下海逃走。没想到他最宠信的宦官伙同皇宫卫队把船和财宝都偷走了。刘鋹忙活半天,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刘鋹欲哭无泪,望洋兴叹,只得投降了宋军。

此战从开战到战争结束仅仅耗时五个月。通常情况下,攻克一座据城死守的城池没个一年半载下不来。南汉六十个州,没有半年时间就全部被攻克,说明没有一座城池肯为南汉皇帝死战的,几乎就是闻风而降。

拿下南汉,宋太祖也不会再留着南唐。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