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06,收复南唐

中华世纪谈 306,收复南唐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971年976年 宋太祖收复南唐,基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崩。

南唐李煜得知南汉灭亡,惶惶不可终日,上书宋太祖自愿去除国号唐,改称“江南国主”,同时取消宋朝皇帝不直呼其名的礼遇,把自己降为宋朝臣属的地位。

虽然如此,宋太祖也打定主意要灭掉南唐。

972年,宋太祖亲临教船池,举行大型军事演习,检阅水军训练成果。

教船池在开封城外,是宋太祖为训练水军开凿的巨大水池。池内有楼船上百搜。宋太祖挑选精锐部队在此演习水战,准备对南唐开战。

荆南奉命制造千艘战舰。宋太祖要组建一支庞大的水军。

不过因为年景不好,不是旱就是涝,黄河频繁决堤,宋太祖忙于抗灾救灾,一时顾不上南唐。统一南唐之战在两年后才开始发动。

974年,宋太祖以祭天为由招李煜进京。

李煜害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托病不肯从命。宋太祖便以抗旨不尊为借口下令对南唐宣战。

大将曹彬、潘美随即率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南唐。

李煜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一直在暗中备战。但是他能做的不过是筑城聚粮缮甲募兵而已。他也想提高南唐综合国力,全面对抗宋朝,怎奈个人能力有限,面对积贫积弱的南唐力不从心。

李煜是个大词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这些名句都是来自李煜的诗词。只可惜,李煜对诗词、音乐、书画十分精通,对治国十分稀松。对于像南唐这样已经没落的国家,除非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才能够使之复兴。但李煜不是那块材料。

南唐佛教兴盛,军民厌战。李煜也笃信佛教,以仁孝治国。但佛拯救得了人心,拯救不了国运。

面对宋军的进攻,南唐毫无招架之力。

曹彬带领水军从荆南出发沿江东下,沿途击败南唐军的拦截,进至采石矶渡口在安徽马鞍山西南。潘美率领的陆军早已在江北等候多时。两军在采石矶会合。

李煜派军两万多人反攻采石矶,企图夺回渡口,结果大败而回。

曹彬用竹筏和大船搭成历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潘美率领宋军步骑兵迅速跨过长江直奔南唐都城金陵南京而去。

吴越也出兵助战,进攻南唐的常州。

南唐首尾不能相顾。

李煜调集各地军队勤王。各地军队向长江沿线集结并向宋军发起进攻。但是这种零星的攻击对宋军构不成任何威胁。

李煜调集十五万水军向采石矶浮桥发起攻击,企图截断宋军后路让宋军不战自乱。

曹彬率军迎战。

两军水军在江面上展开大战。

战斗中,唐军向江中倾倒桐油,点燃后利用风势发动火攻。眼见一片火海向宋军扑去,宋军就要在烈火中永生。突然风向一转,火海反扑回来。唐军本想火烧赤壁,没想到搞成zf。宋军趁乱发起猛攻。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南唐军队损失殆尽。李煜再无还手之力。

潘美和曹彬合兵一处包围了金陵。

李煜无兵可战只得向宋太祖求和,希望宋太祖高抬贵手放南唐一条生路。宋太祖的回话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975年,宋军攻破了金陵。

南唐后主李煜打算学习后唐后主李从珂举家zf,但火起之后又害怕了,改主意投降。

南唐以十九州之地坚持了一年多,终究还是归入宋太祖囊中。

李煜被宋军押回京城汴京开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传唱千古的名词,就是李煜在汴京被软禁期间写的。但就是这首词,要了他的命。宋太宗赵光义恨他念念不忘故国,叫人把他毒死了。

吴越王在灭唐之战后亲来汴京朝贺。吴越在灭唐战争中配合宋军夹击南唐,立下大功。宋太祖赞赏他的忠心,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动他一根汗毛。

南方大局已定,没有了后顾之忧,宋太祖令潘美三攻太原。可就在潘美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北汉,北汉坐以待毙之时,宋太祖暴病而死。第三次北伐嘎然而止。复国大业功败垂成。

宋太祖是比后周柴荣更伟大的皇帝。柴荣的伟大在于武功,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宋太祖的伟大不但在于武功,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他在文治方面也很出色。

宋太祖是一个比较厚道的人,讲究以仁治国。

宋太祖死前立下了祖训“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

对于进谏的大臣不能杀;对于柴家后人要法外开恩。即使犯了谋反这样的头等大罪,也只能杀掉犯罪的人,不能株连九族,并且只能在牢里悄悄地杀,不能推到街市上公开斩首示众。

他让人把誓言刻到碑上立在他的寝殿,规定每个即位皇帝都要念上一遍作为就职誓言。

“不杀谏臣”是极具宋朝特色的一项基本原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鼓励大家提意见,即使提错了,也不用担心扣帽子打棍子。

他对于“上书言事”的士大夫从不动杀心。有人入宫求见,赶上宋太祖玩弹弓射鸟正在兴头,不愿见他。这人说是急事。宋太祖只好放下弹弓接见了他。没想到这人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惹恼了宋太祖。宋太祖说,这就是你说的急事那人回答,怎么也比你玩要急吧。宋太祖一气之下抓起一件东西扔了过去,砸掉那人的几颗牙。那人把牙一颗颗捡起来放进怀了。宋太祖说你打算告我去吗那人回答,我能去哪告你啊。我只不过去告诉史官让他记录此事。宋太祖连忙道歉,并赏赐他很多东西。

赵普为相时曾保举某人。宋太祖不喜欢此人不同意。次日再奏,还不同意。第三天又来了,宋太祖把他的奏折撕碎扔在地上。赵普一言不发把撕碎的奏折捡起来揣在怀里。改天又来了,拿着粘好的奏折还是进奏此事。宋太祖气蒙了,说我就是不同意你拿我怎么着赵普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您一人的天下。宋太祖冷静下来,终于同意了。

宋朝谏臣不用担心掉脑袋,比其他朝代敢说话。

不杀柴家人据说是潘美的功劳。宋太祖入主皇宫后,见到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是谁的孩子。宫女说是周朝的皇子。宋太祖问谋士赵普怎么处理。赵普说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旁边的潘美闻言吓得倒退两步。宋太祖问潘美你是什么意思潘美说你我曾一起侍奉周家,周家待我们不薄。如果我劝你杀周家之后,感觉对不住周家。但要劝你别杀,又担心你怀疑我对你的忠心。

宋太祖说夺人之位,杀人之子。我也不忍心这样做。因此宋太祖规定柴家人享受法外开恩的待遇,并且发给柴家一个“丹书铁券”也就是俗话里说的免死金牌。

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氏后人,他之所以敢收留梁山好汉,使他家成了强盗的避风港,就是仗着宋太祖赐给的免死金牌。

宋太祖厚待柴氏既是想体现自己的仁义,也是想给未来篡位者做个榜样。篡了人家位还要砍了人家头,太不厚道了。祖上积德,萌阴后代。谁也不敢担保赵家不会有那么一天。

他对臣下比较宽容。“苟用其长,当护其短”。全面评价臣子的功过和优缺点。他去宰相赵普家串门,看到有人送赵普几罐海货,说这海货一定不错,打开瞧瞧。赵普打开一看,全是金子。当时就傻了。宋太祖哈哈一笑,说但收无妨。他一定以为朝廷事情都是你说了算。

宋太祖也不是一味地纵容。后来发现赵普不但受贿还庇护手下受贿,宋太祖立即罢了赵普的官。

宋太祖说,我朝以仁治国,什么罪都可以从轻发落,但惟独贪赃枉法不可以。贪官对国家对百姓危害太深。他在位十几年,每年都会杀一两个贪官以儆效尤。

他选拔官员择优录取,不在乎门第。作为古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科举允许所有人报考,不加限制。对现有的官员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有一年公务员大考核,他一次将400名不合格的官员削职为民。

他个人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说天子是为天下人守财的而不是任意挥霍天下财的。天子花的每一个铜板都是民脂民膏,不能不珍惜。

皇宫的苇帘都用粗布包边。宋太祖的家常衣服都是洗过很多次还在穿。他心爱的公主穿了一件翠鸟毛织成的外套被他看到。他立刻告诫公主不能再穿。他说你穿得好看就会引起皇亲贵妇的仿效。大家都穿起来,节俭之风就会受到破坏。并且翠鸟的价格上涨,引诱大家去捉翠鸟,也犯了杀业。皇家子弟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他节俭但不吝啬。史书常有宋太祖赈灾的记录,一有灾情就立即作出反应,比较体恤老百姓。

宋太祖文治武功给大宋王朝奠定了基础。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