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外一章 金匮之盟

中华世纪谈 外一章 金匮之盟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能够继承大统,据宋史记载是宋太祖“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也就是说宋太祖按照母亲杜太后的遗旨在死后传位于弟弟赵光义。

杜太后的理由是“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后周不就是因为立了一个小皇帝,被你夺了江山吗你要再立个幼君不又给了别人可乘之机了吗

宋太祖深以为然,于是在太后面前赌咒发誓死后一定会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见证人赵普立即把宋太祖的誓言白纸黑字记下放入金匮之中锁起来。

宋太祖有四个儿子,年岁最大的当时只有10岁,的确岁数不大。不过,宋太祖当时才34岁,岁数也不大,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正当青壮之人郑重其事地讨论身后之事好像也忒早了些。

宋太祖死时50岁,孩子都已经成年。

自从唐太宗首开审阅起居注先例以来,皇朝历史都是在皇帝监视之下完成的,可信度大打折扣。“金匮之盟”有无其事令人生疑。有史书以“烛光斧影”暗示赵光义弑兄夺位。

辽史虽然不认为宋太宗弑兄夺位,但指明宋太宗是非法继位。辽史说“宋主宋太祖匡胤殂,其弟炅宋太宗自立”,也就是说宋太宗在没有传位诏书的情况下自立为帝。

不过宋会要辑稿记载了宋太祖的遗诏。遗诏说“皇弟晋王宋太宗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如果这份遗诏是真的,“烛光斧影”和“自立”都不攻自破。

但是宋太祖暴病而死,有没有时间立遗诏还很难说。并且如果真的有遗诏,哪里还需要“金匮之盟”来申明继位合法性因此遗诏的真实性也遭到质疑。

同样,“烛光斧影”也不被多数人认同。想想看,赵光义进宫喝酒,腰里别着两把斧子。可能吗皇帝的寝宫也不是厨房,会备把斧子砍柴剁肉

总而言之,“金匮之盟”和“烛光斧影”一直以来都遭到普遍质疑。大家倾向于宋太宗“自立”为帝,也就是宋太宗虽然不是弑兄篡位,但继位缺乏合法性。

宋太祖暴死那天晚上跟宋太宗喝酒聊天。宋太宗走后,宋太祖上床睡觉。睡觉时什么事没有,但是到了后半夜宋太祖被人发现已经死了。

宋太祖的寝宫晚上都有人值班。值班的人听到宋太祖呼吸声异样,过去看时,呼吸已经停止了。

没有知道宋太祖的死因。有人怀疑宋太宗酒中下毒毒死了宋太祖,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极小,因为太过冒险。“烛光斧影”更不可能。现代人怀疑死于酒后猝死,比如心肌梗塞、脑溢血等。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宋皇后得到宋太祖死讯的第一时间派宦官王继恩去叫赵德芳入宫。

赵德芳是宋皇后所生,是宋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是戏曲评书中“八贤王”的原型。宋皇后叫赵德芳入宫,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不过按照排行,宋太祖的发妻、第一任皇后贺皇后生的儿子赵德昭才是法定继承人。

宋皇后想让自己儿子继位。王继恩却想让宋太宗继位。他自作主张把宋太宗招进宫。

宋太宗进宫后,“后宋皇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宋朝称皇帝为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宋皇后吓坏了,求宋太宗高抬贵手,放她母子一条性命。

宋太宗随即召集群臣宣布即位。

野史说宋太宗“受遗践阼”显然瞎掰。宋太祖是猝死,哪有时间立遗诏即便立了遗诏也会被宋皇后毁掉。各部史书所载遗诏最大可能是出自宋太宗之手。

大家怀疑遗诏的真实性,进而质疑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闲赋在家的赵普主动站出来力挺宋太宗。他说,当年老太后临死前让我执笔写过一份遗嘱。遗嘱内容是和太祖商量过的,就是立太宗为皇位继承人。遗嘱现存于某某地方,不信你们可以找。大家一找还真找到了。宋太宗的腰杆因此硬了起来。赵普也得到宋太宗的重用,再次做上宰相。

这份遗嘱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是,对于“金匮之盟”,没有一本史书记载了它的原文。

不同史书对于“金匮之盟”的内容说法不一。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被称为一传说,即宋太祖死后传位给宋太宗。一个版本被称为三传说,即宋太祖死后传位给宋太宗,宋太宗死后传位给三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三传说显然正宗的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相比第一个版本更有可信度。并且三传说也能很好地解释“金匮之盟”为什么被宋太祖、宋太宗当做一个秘密。

从宋太祖的角度说,他同意定下“金匮之盟”仅仅是出于孝心,让临终的太后安心闭眼,并非心甘情愿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金匮之盟”对于他来说充其量就是个备胎。除非他死的早或儿子太不成器,他才会按照“金匮之盟”传位给弟弟。他想等临死之时再最终确定继承人。所以他在有生之年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立皇太弟。没想到他暴病而亡让宋太宗钻了空子。

宋太宗为什么宁可饱受质疑也不肯公布“金匮之盟”呢

因为他有私心。他想把皇位将来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赵廷美。

赵普之所以公布“金匮之盟”是出于政治投机。他作为“金匮之盟”的起草人和见证人不仅知道“金匮之盟”的存在,还知道“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并且猜到宋太祖、宋太宗为什么不肯将之公之于众。

于是他把“金匮之盟”的“三传说”篡改为“一传说”。这样既让宋太宗获得了继位的合法性,又不动声色地剥夺了赵廷美、赵德昭的继承权。对于宋太宗来说只有利没有弊。

有记载,赵普公布“金匮之盟”之前进宫见过宋太宗。果然如此,篡改“金匮之盟”是两人合谋。一个人说“金匮之盟”藏在哪,一个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不过是两人演的双簧。

不管怎么说吧,宋太宗坐上了龙椅,并且最终坐稳了江山。

其实宋太宗继位有没有合法性,“金匮之盟”是否存在,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只不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其实是一本糊涂账。

远古时期没有文字,我们对那时的历史不太清楚情有可原。后来有了文字,但文字保存下来比较困难,我们对那时的历史一知半解也情有可原。到了宋朝,笔墨纸砚印刷术都发明了,大量文字保留了下来,但我们仍然对那时的历史不是很清楚。因为历史不知怎么跟政治掺和到了一起。皇帝亲自挂帅监视历史的记录,人为设置雷区。文字虽多,雷区也多,造成历史还是含糊不清。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