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14,狸猫换太子

中华世纪谈 314,狸猫换太子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006年

虽然王欣若善于逢迎,但最终仍不免罢相。王钦若恃宠而骄,经常不奏明皇帝便自作主张。宋真宗得知他擅自任命官员,大怒。宋朝皇帝非常看重权力,对专权擅政零容忍。宋真宗立即免了王钦若宰相一职。后来他又被人告发受贿、私藏**、结交会法术的道士,宋真宗把他降职外派,召回寇准为相。

令人无语的是,一生正直不阿的寇准竟是因为逢迎才得以复相。

宋真宗晚年喜欢吉兆祥端。于是各地为讨宋真宗欢心纷纷声称自己的辖区出现吉兆祥端。有的说我们这里黄河水变清了;有的说我们这长出很多灵芝。

陕西某地声称他们那里出现天降天书。宋真宗不知真假,想找人核实,想起寇准现在陕西做节度使,于是让寇准去办。

寇准被贬到陕西,时刻想着东山再起。接到宋真宗的命令时,寇准开始有些犹豫。他根本就不相信所谓天书,用脚后跟想也知道那是有人伪造的。但是实话实说肯定惹宋真宗不高兴,于是寇准违心上报,说那天书是真的,是大大的祥端。

宋真宗非常高兴。他知道寇准这人从不说假话。他说是真的那一定是真的。

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需要有人帮他分担政务。寇准的办事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宋真宗于是将寇准调回京城,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职务。

不过很快寇准又被罢相。

宋真宗晚年中风也有说是风湿病,健康恶化。他把唯一的儿子赵祯立为太子以备不测。

寇准还朝的第二年,宋真宗病情加重,不再上朝。

寇准觉得宋真宗可能活不长了,建议让太子监国做代理皇帝,自己临朝辅政,使权力平稳过渡。

与寇准有过节的大臣丁谓向宋真宗进谗言,说寇准这家伙没安好心,这不是想篡党夺权吗宋真宗大怒,罢了寇准的相。

宋真宗让丁谓接替寇准。丁谓也是以逢迎为能事的人,是以王欣若为首的“五鬼”之一。

宋真宗喜欢逢迎之人。所幸宋真宗不是昏君,没让逢迎之人惑君乱政。另外,丁谓、王钦若等逢迎之辈也不是单纯靠逢迎当上宰相,还有相当才干的,是靠才干加逢迎获得皇帝的宠信。比如丁谓非常有脑子,让他负责玉清宫工程,原计划15年完成,他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完成了。

丁谓和王钦若虽被列入“五鬼”,但并没有被列入奸臣。在宋朝想当奸臣也不容易。首先皇帝严防大臣专权擅政。另外,宋朝不杀上书言事者,鼓励进谏。直言敢谏的人很多。谁想堵塞言路一手遮天也不容易办到。

丁谓、王钦若之流只不过靠逢迎往上爬,爬上去后希望能够长久盘踞高位而已。

丁谓是“溜须”的发明者。寇准做宰相时,喝汤弄脏了胡子。丁谓看到马上去帮寇准擦掉。寇准调侃他大臣是来参政的,不是来帮长官溜须的。丁谓因此恨上寇准。

寇准被贬后,宋真宗的病情日益严重,无法正常工作,只得让太子代理日常工作,自己退居二线。因为太子年幼,军国大事还是宋真宗做主。

1022年,宋真宗去世。

宋真宗在位25年。作为一国之主,他在文治方面做得不错,把国家引入盛世,但在武功方面乏善可陈。对北方的辽国,签了个檀渊之盟,纳贡求和。对西北的游击队长李继迁、李德明姑息迁就,任他占领了西北边地。一个赔款,一个割地,换来宋朝百年和平。

宋真宗倾向于在谈判桌上而不是战场解决双边问题,不仅使军队更被轻视,也让对方觉得宋朝软弱可欺。燕云十六州收复无望。西北党项逐渐做大终成宋朝一患。

宋真宗在执政期间最大的问题是成为“三冗”的罪魁祸首。

“三冗”是指冗官、冗兵、冗费,也就是多余无用的官员、军队、花费。

宋真宗在封禅之后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并且破格提拔、选拔官员作为一种福利。大量干部子弟涌入干部队伍。九千人的干部队伍一下子扩招了两千多人。为了安置这些人,朝廷不得不恢复了原本被废置的职位或者另外新设岗位。这就造成大量冗官出现。

宋真宗认为对外战争缺乏优势是军队的人数缺乏优势,拼命扩军,并且大量扩招募兵。为了扩军,他鼓励军人的子弟参军,允许他们待在同一支部队。宋军数量很快就翻了一番。但是兵不在多在于精。宋军人数翻番,战斗力没有翻番,徒增大量冗兵而已。

宋真宗扩招官员、扩张军队使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并且他封禅泰山、大兴土木、大肆封赏也花钱如流水。宋朝财政不堪重负。

“三冗”后来成为宋朝历代皇帝最头痛的事情。

宋真宗临死前让太子赵祯接位。赵祯也就是宋仁宗。

因为宋仁宗当时只有13岁,宋真宗遗命皇后刘娥垂帘听政。

宰相丁谓打算讨好刘后,在群臣讨论如何起草遗旨时,建议去掉“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一句中的“权”字。权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去掉权字那就是说太后可以永久拥有摄政权。

副宰相王曾坚决不同意,据理力争。丁谓只得作罢。

后来丁谓又建议刘后每月两次陪皇帝出来接见大臣,听取文武百官的工作汇报,其他时间由自己代理朝政。

这个建议看似勇挑重担,实际上是想跟刘后争权。他之所以想让刘后一直垂帘听政,是因为他觉得孤儿寡母好欺负。

刘后才不是好欺负的人。她明白丁谓想把自己架空,但在胜负不详的情况下不急于反击,不动声色地接受了丁谓的安排。

丁谓掌权后假借皇帝的旨意将寇准再次贬官,以报他讥讽自己“溜须”之仇。

他向刘后请旨是将寇准降职。刘后同意了,让宋仁宗签发了诏书。

丁谓暗中交代去向寇准传旨的使者背上剑,让人误以为皇帝要赐死寇准。

通常大臣料到自己要被处斩都会选择提前服毒自杀,一则留个全尸,二则不至于受辱。众人见到使者带剑而来都劝寇准自杀。但寇准坚持要看诏书。结果诏书只是宣布寇准又被降职而已。

朝廷有人知道丁谓耍花招害寇准的事,对丁谓说万一寇准死了,大家会怎么看待你

丁谓恬不知耻地说无非为寇准之死惋惜而已,又能把我怎样

言外之意,他自己把自己吓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谁规定使者不能带剑了

丁谓掌权后专权独断,排斥异己,引起同僚的不满。

宰相是皇帝陵墓工程的第一负责人。丁谓在给宋真宗修陵墓时听信手下和风水先生的话,私自决定把陵墓选址上移100步。结果所谓的风水宝地竟然是一块陵墓工程上的绝地,全是石头,并且没挖多深就冒出水来。工程实在没法进行下去。宋真宗入葬计划被耽误了。

丁谓想把这事瞒下来。但王曾把这事捅到了刘后那里。

刘后让丁谓进宫当面汇报。丁谓对着坐在垂帘后的刘后和皇帝为自己百般辩解。

后来太监告诉丁谓别说了。太后跟皇帝早走了。太监掀起帘子,后面果然空空如也。丁谓羞愧难当。

刘后把除丁谓以外的大臣召集到一起,讨论怎么处理丁谓。丁谓没人缘。大家一致决定罢免丁谓。

刘后让王曾接替了丁谓的宰相职务。

王曾被称为贤相。他跟刘后搭档使政局平稳过渡到宋仁宗时代。

刘后是一个武则天式的人物,有头脑有手段,镇得住朝野。她代理朝政11年,政局稳定,国泰民安。后人常把刘后和汉朝的吕后、唐朝的武后相提并论,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家境贫寒,是个孤儿,被人收养后嫁给一个银匠。刘娥跟着银匠丈夫来到开封穿街走巷兜售银器。为招揽生意,刘娥在丈夫的地摊前敲鼓唱曲。

刘娥曲美人美,被宋真宗的手下相中。宋真宗那时还不是皇帝,连王爷都不是,只是一个普通皇子。宋真宗的手下说动银匠把刘娥送给了宋真宗。

那时的人对女人二婚好像并不在意。也有说法,银匠和刘娥不是夫妻是表兄妹。

宋真宗和刘娥感情很好,后来把刘娥立为皇后。

刘后没什么亲戚,也就没外戚乱权的问题。她也没儿没女。宋仁宗是她收养宋真宗一个妃子的儿子。

据说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就是刘后。说她自己生不出儿子嫉妒别人生儿子,让太监用扒了皮的狸猫换走婴儿,对宋真宗说那个妃子生了一个怪物,害得那个妃子被打入冷宫。那个婴儿本应该被杀掉,但太监于心不忍偷送出宫给了八贤王。后来宋真宗没儿子想收养八贤王的儿子,于是那个婴儿又回到宫中。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宋仁宗做了皇帝后,包拯查明了真相,让母子团圆。刘后闻知畏罪自杀。

其实根本没有狸猫换太子的事。刘后收养宋仁宗是宋真宗一手安排的。因为刘后出身不好又不能生养,宋真宗几次提议让刘娥做皇后都遭到大臣们的驳回。宋真宗没办法就把妃子生的儿子当做刘后生的儿子,然后以刘后生下皇子有功封为皇后。

刘后对宋仁宗视为己出,非常疼爱。她对宋仁宗的生母也不错,只是不允许她透露实情。宋仁宗的生母死后,刘后以皇后的规格厚葬了她。本来母以子贵,宋仁宗的生母有做皇后的机会。刘后这样做也是愧疚的一种表示。

宋仁宗在刘后死后得知了真相,可能也听到类似狸猫换太子之类的传言。他想厚葬生母,打开棺木一看,生母穿着太后的礼服,已经是最高规格的葬礼,感慨人言不可信。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