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16,庆历和议

中华世纪谈 316,庆历和议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033年1044年宋夏爆发战争。战争以宋“岁赐”议和结束。

现在的李元昊已经跟当年的李继迁不能同日而语,不仅地盘扩张了很多倍,人口也增加了很多倍。想当年李继迁不过几万人马而已。现在的李元昊拥兵50万。“吐蕃、达靼、张掖、交河,莫不服从”。

达靼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突厥人的一支。交河在西域境内。西夏的势力范围从黄河以西一直延伸到西域,包括陕甘宁青疆。这个范围内的各民族都归附了西夏。

李元昊率兵进攻宋朝的延州陕西延安。

延州受到攻击向后方请援。各路援军立即开往延州。

援军走到三川口陕西延安安塞区东的时候遭遇西夏军队。两军激战两天,宋军大败。

适逢天降大雪,夏兵在延州城外饥寒交迫,于是撤兵而走。

朝廷对三川口之败非常震惊。宋仁宗重新组织军队增援西北。他任命夏竦为安抚使,韩琦和范仲淹为副使,前去西北指挥作战。

这三人都是文官,饱读诗书之士,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夏竦靠“恩萌”做官,从主簿文员做到户部尚书。

韩琦是进士出身,以诗词闻名。时任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

范仲淹是应天府书院的高才生。应天府书院是宋朝四大学院之一,用现在的说法叫全国重点中学。中学毕业后考上进士,入朝为官。时任权知开封府,相当于首都开封的代理市委书记。

宋朝皇帝重文轻武。“满朝朱紫贵,全是读书人”。穿红袍、紫袍的高官都是熟读圣贤书、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文人。连带兵的统帅都使用文官。武官只是充当鹰犬的角色。不过隔行如隔山,文官毕竟不是干这行的,即使熟读兵书也不一定能运筹帷幄。

韩琦和范仲淹在战略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老韩主张攻,老范主张守,各有各理,各不相让。夏竦也协调不了,只好上报朝廷让皇帝裁决。宋仁宗更没主意,让他们自便,各带一半兵,爱攻攻爱守守。

韩琦坐镇泾州甘肃泾川积极准备进攻。范仲淹坐镇延州修造防御工事。

夏竦很是无奈,上书朝廷,反对分兵。敌军集结兵力迎战我军。我军两路夹击,尚且担心有一路迟到,不能重创敌军。如果单靠一路迎战敌军,恐怕没有胜算。

朝廷议而不决。李元昊已经杀过来了。

李元昊进犯渭州甘肃定西陇西县东南。范仲淹坚守不出。韩琦主动迎战。

韩琦倾军而出,派将军任福前去迎战。

李元昊以诈败吸引任福来追。任福果然上当,被李元昊牵着鼻子引进了口袋阵。宋军大败,损失一万多人。任福战死沙场。

韩琦被宋仁宗阵前撤职。

朝廷命范仲淹率军再战李元昊。范仲淹说任福是边关名将,尚且打不过李元昊。我手下没人,更没胜算。还是继续打防守反击的好。范仲淹拒绝出兵。

朝廷对范仲淹非常不满。后来听说范仲淹和李元昊私下有书信来往,朝廷大怒。

原来,李元昊为了麻痹宋军派人向范仲淹假意求和。范仲淹知道李元昊并非真心要和,写信劝降,历数战与和的利弊。警告他,如果真打起来,你可不是个儿。信使一来一往之间,韩琦已经败了。李元昊回信大加讥讽就这点能耐还想跟我打

范仲淹感觉背着朝廷跟李元昊书信来往有些不妥,便把来往书信删减后寄给朝廷。他删减的是李元昊不敬之语。但朝廷认为范仲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人臣无外交”。范仲淹背着朝廷跟李元昊谈战言和就已经有错在先。朝廷有人建议处死范仲淹。后来有人替范仲淹辩护,说他的初衷毕竟是想招降叛军,罪不至死。朝廷最终把范仲淹撤职。

辽国得知宋军被西夏打得一败涂地,对宋朝起了轻蔑之心,决定撕毁“澶渊之盟”出兵南侵。

1042年,辽军在幽州集结,准备南下。

宋朝这边得到消息,一方面加强河北战备,开展大练兵活动;一方面派人去跟辽人谈判。

辽人派间谍侦察宋军练兵,发现宋军并不弱,至少河北宋军的战斗力不弱。辽人开始重新衡量南侵的利弊,最终决定先跟宋朝谈判,谈不成再说。

辽人要求宋朝归还关南之地。宋朝坚持领土问题不容谈判,只能谈判“岁币”问题。宋朝答应增加“岁币”二十万两白银,也就是每年多给他们二十万两白银的援助。辽人想想,南侵胜负难料,还不如多得个钱实惠,于是中止了南侵计划。

李元昊得知辽国准备南侵,宋军注意力转向北方,立即率军卷土重来。

十万夏军兵分两路夹击渭州。宋朝泾源招抚使王沿命令前线部队依城防守,然后打防守反击。但是他手下的将领违背命令主动出击去打李元昊,结果被李元昊引至定川寨宁夏固原西北包围起来。李元昊切断了定川寨的水源,让宋军连口水都没的喝。宋军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只能选择突围。野外是西夏骑兵的天下。宋在突围过程中死伤大半,一败涂地。

宋军一战不如一战。

宋军几十年不打仗似乎已经不会打仗了,战斗力严重退化。宋仁宗只得下令转攻为守,不再主动出击。

西夏以骑兵为主,善野战。宋军主动进攻稍不留神就让西夏钻了空子。所以宋仁宗安排宋军据城防守,跟西夏打消耗战。

宋仁宗重新启用韩琦和范仲淹。韩琦也不敢再吵吵着攻了,构筑永久工事,和范仲淹一起据守边境。

西夏对宋军坚守不出也是想不出应对之策。双方因此转入对峙。

但是大军老在边境待着也不是个事,花钱哗哗的。宋仁宗开始考虑讲和。

西夏也抗不住了。西夏吃的粮穿的衣喝的茶都来自中原。西北那地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长根草都难。中原边界一关,西夏的生活立马回到原始社会。

李元昊又来向范仲淹试探讲和一事。范仲淹这回学乖了,立马上报中央。宋仁宗早已此意,准奏。

1044年,宋夏双方经过谈判签订“庆历和议”。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庆历和议的主要内容是,西夏向宋朝称臣,宋朝“岁赐”西夏价值25万两白银的绢、茶等物,并且恢复边境贸易。说是“赐”,实际上也是仿辽国的先例用钱来摆平冲突,再签一个“澶渊之盟”。

宋仁宗跟宋真宗一样也是抱着破财免灾、花钱买平安的想法解决两国争端。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不过战斗力在那摆着,算政治账又如何

虽然西夏向宋朝称臣不过是名义上的称臣。宋朝承认西夏独立。宋夏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河西走廊从此从中原割裂出去。

从此,宋朝和辽国、西夏三国鼎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