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84,张居正改革

中华世纪谈 384,张居正改革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572年1582年张居正辅政,实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改革,清查土地与人丁,使朝廷岁入翻番。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

张居正上任伊始推出“考成法”。这是针对加强吏治推出的官吏考核办法。他把评价官吏工作好坏的标准细化成一个个量化指标。比方说你作为地方官应该在你的辖区收多少税,如果收了90以上算合格,低于90就是不合格。朝廷布置的临时任务也规定出期限,超过期限没完成就是不合格。各项任务各项指标最后汇集出一个成绩表,你是该奖该罚一目了然。这比笼统地、抽象地评价一个人优良中差先进很多。

这大概算是现代绩效考核的鼻祖。

完不成任务的官吏要被降级降薪。完成任务的升职升薪。受罚还是受奖全凭成绩单说话。以前买好上司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指标考核的压力下,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动起来了,用尽浑身解数也得按时按量完成指标。以前懒散的工作状态一下子得到改观。

考成法还有消除冗官的功效。如果朝廷发现有的官吏没指标可完成,而不给他设指标又对其他官吏不公平,就会想这个岗位设得有什么意义呢

“考成法”主要针对文官,对武将怎么考核呢很简单,能打胜仗的将领就是好将领,相反就是差的。张居正要求各地军队的统帅自己推荐带兵之将,规定将领打了胜仗败仗,推荐人要连坐赏罚。这样一来,军队统帅都是挑善战之将领兵,不敢接受贿赂让人滥竽充数。军队将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考成法”初见成效,张居正又开始清查土地。

张璁、海瑞没有完成的工作,张居正继续做。他做得非常彻底,严令地方政府挨家挨户重新丈量土地,三年之内必须完成。

明朝初期全国的纳税土地是800万顷,到了后来只剩下400多万,少了一半。财政收入也因此大受影响。

张璁想查没查下去。海瑞想查丢官罢职。张居正顶住压力继续查。

有“考成法”的压力,地方官员不敢怠慢,全力清查。全国清查出土地300万顷。另外一百多万是王公大臣的封田或职田。

纳税土地几乎增长一倍,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财政拮据情况得到改善。

当然,清查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张居正也遭到了攻击。跟攻击海瑞一样,他们不直接攻击土地清查工作而是找别的由头攻击张居正。

当时土地清查正在热火朝天进行,张居正的父亲死了。按照惯例,张居正应该辞职回家守孝。但因为皇帝挽留,他没有这么做,继续留职工作。反对他的人认为抓到了把柄,群起弹劾张居正。这些人当中不仅有张居正的政敌,也包括那些拘泥于礼制的人。他们认为不守孝就是不孝。不孝的人没资格领导群臣。这些人要求张居正辞职。

前面讲过“大礼仪之争”。礼仪的问题被认为是天大的问题。不断有人上书弹劾张居正。摁下一个又起来一个。撵走一个又冒出一个。朝内热闹非凡。

但是太后、皇帝、冯保都给张居正撑腰,严厉惩处弹劾张居正的人,最终把这事压了下去。

朝中看到张居正后台这么硬,不敢再惹张居正。

土地清查进入尾声之时,张居正再推“一条鞭法”。这也是当年张璁在任时想推没推下去的政策。张居正接过来继续推。

“一条鞭法”是税制改革,将赋税、徭役等杂七杂八的税拢成一块堆折合成银两收缴。因为合n项为一项像一条马鞭,所以叫“一条鞭”。

古代的鞭子就像满人的长辫子,用若干细皮条编成一根粗皮条,合多股为一股。

“一条鞭”不仅简化了税法也让百姓明明白白交税,官吏无法中饱私囊。以前农民面临很多杂税,没完没了地交税。现在每年交多少税都是定额,只交一次。官吏以前可以随意加税,现在不行了。老百姓都清楚自己应缴税额。谁敢加税告谁去。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几经改革。唐朝以前实行“租庸调”制,按“丁”数收税。唐朝后期开始改成“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收税。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按“丁”和“亩”收税。

“一条鞭法”算是“两税法”的简化版,以田亩数作为财产的计算依据,同时不要粮食不要绢也不要劳役,只要钱。张居正把“租庸调”都折成了钱,简化了征收办法。

以前交公粮你得小斗量大车运,从村到县,从县到府,再到中央,费时费力。现在统一交银子,政府收上银子想买粮食买粮食,想买布匹买布匹,哪物美价廉就买哪。

以前服劳役也是让百姓头疼的事,正农忙呢让你去县里参加义务劳动,做买卖的也得放下生意去应差,既耽误生产生意也影响生活。现在政府可以用银子雇人干活,有的是闲散劳动力。

农民不用服劳役爱干嘛干嘛,种地、经商、打工、开作坊、开饭馆,随便。另外,因为交税交银子,农民得想办法把农副产品换成银子。换的办法当然是上市场销售。这都无形中促进了明朝工商业的发展。

张居正的“一条鞭”跟张璁时期的“一条鞭”还有所区别。张璁时期的“一条鞭”只按土地数量计税。结果有些人就提意见,比方说地主家地多人少,相对交的税比以前多。而放弃土地从事工商业的人不用交税,这让其他人觉得很不公平。张居正的“一条鞭”纠正了这些弊端。

张居正凭借“一条鞭法”使其在历史上与王安石齐名,成为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历史名相。有人把他称为明朝第一名相。

人口数和土地数是收税的依据。为配合“一条鞭法”的推行,张居正在土地清查的同时进行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的结果是6000多万,比明朝初期多点有限。

这个数字一直遭人质疑。明初因为战乱刚刚结束,人口少点也可以理解。经过近二百年的和平发展,明朝的人口基本没动实在说不过去。

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虽然明朝没有大范围、长时间的大型战争,但民变、兵变、边患、天灾始终不断。天灾**消耗了人口的增长。另一种观点是,明朝人口普查登记的是各家的人丁数,也就是需要交纳人口税的人数,不包括免税的老人、孩子和妇女。照此推算,明朝实际人口接近两亿。

甭管六千万还是两亿,明朝人口没有清朝多。中国人口在清朝突飞猛进地增长。这可能和清朝“摊丁入亩”鼓励生育有关。清朝把“一条鞭法”再加改进,刻意取消了人头税,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应缴税额完全按各家田亩数计算,跟家里有几口人没关系。没了人丁税负担的百姓叉开腿“咣咣”地生孩子,人口一下子窜到四五个亿。

张居正经过十年改革,使财政收入由250万两白银增长到435万两。财政收支相抵后结余85万两,扭转了财政长期亏损的状况。

1582年,张居正得病而死。

张居正当政十年是明朝中兴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明朝吏治明显转好,边防稳固,四境平安,财政也由赤字转为盈余,可以说是内无忧外无患。

张居正死后,万历辍朝一日以示哀悼,并送去五百两白银作为奠礼。

两个月前,万历过了20岁的生日。他问太后,我什么时候可以亲政啊太后说,在你三十岁前不要问我亲政的事,一切听张先生安排。

万历暗恨我爹才活36,你让我30岁以后再说,我能活到亲政的那一天吗

张居正年事已高,精力越来越不济。他向万历辞职,希望能允许他退休。万历暗喜,立即照准。

太后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把万历叫过来臭骂大明国能缺得了张居正吗你以为你能干得比他好吗赶紧去把他请回来。

万历只好照办,心里好不情愿。

张居正患有严重的痔疮,找很多大夫瞧过都治不好。最后从家乡请来一个名医,开了方子吃了药,痔疮果然见好,但身子垮了,吃不下饭去。张居正从此卧床不起,最终不治身亡。

张居正死了,太后只得让万历亲政。

憋了10年,万历终于熬出头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