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87,抗倭援朝

中华世纪谈 387,抗倭援朝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592年1598年万历怠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却派出矿监税使四处扰民,致朝野混乱。明军抗倭援朝侥幸取胜。

朝廷刚把李如松派往宁夏平哱拜之乱,朝鲜又爆发战乱。

日本的关白丰臣秀吉派出十万大军、数百条战船入侵朝鲜。

“关白”相当于宰相,比幕府将军地位更高、权力更大。当时的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的gjys。日本实权掌握在丰臣秀吉手里。丰臣秀吉跟天皇的关系就相当于现在的日本首相和天皇。

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了日本,随后就开始扩张。第一个扩张目标就是朝鲜。

朝鲜二百年没打过仗,军队已经闲废了。日军登陆之后如入无人之境,横扫朝鲜半岛。

朝鲜那时还没脱离冷兵器时代。而侵朝日军早已通过葡萄牙人装备了火绳枪。日本兵采用三排轮射方式,三排火枪兵轮番射击、装弹,不间断地打击朝鲜兵,把朝鲜兵打得溃不成军尸横遍野。

朝鲜国王弃城而逃向明朝求救。

朝鲜向明朝称臣。明朝有义务帮助朝鲜。并且明朝认为日本侵朝“实所以图中国”,是冲着中国来的,所以决定抗日援朝。

当时李如松正在平定宁夏之乱,一时半会回不来。救兵如救火,明朝等不及李如松回来,派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两千骑兵驰援朝鲜。

这两千人杀到平壤,携带的火器因为途遇大雨无法使用,只能使用冷兵器作战。祖承训贪功轻敌,挥军杀入平壤。明军掉进日军的陷阱,几乎全军覆没。祖承训只身逃回。

朝廷震怒,将祖承训革职查办,调李如松率兵再战日军。在李如松没回来之前,明朝以和谈拖住日本。

李如松从宁夏匆匆赶回,随即又投入朝鲜战场,率领4万明军精锐跨过鸭绿江。

李如松的部队装备了火炮和火铳,没有装备鸟铳。鸟铳虽然早就传到中国,戚继光的部队就装备了鸟铳,但没有很快普及开来。主要是量产问题拖了后腿。明朝生产枪管是用铁板锻造而成,合格率低,可靠性差,容易炸膛。明军现阶段还是使用粗笨的火铳。不过火铳虽然不如鸟铳,但明军的火炮威力强大,可以弥补火铳的不足。李如松的部队就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日军其实也有火炮,但数量很少。日本资源短缺,造枪都费劲何况造炮。

李如松率军到达平壤。驻守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八千人。李如松部署军队“围三阙一”,故意给日军留出一条逃生通道。

战斗打响后,明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发动进攻。李如松亲临前线指挥。他的坐骑被日军炮火击毙,他换匹马继续指挥冲锋。不久,他连人带马又被炮火掀翻在沟里,爬出来继续往前冲。在李如松的率领下,明军冒着枪林弹雨攻进平壤。

日军收拾残兵弃城而逃。李如松早已在日军逃生之路上埋伏下炮兵部队。数百门火炮一起发动,惊天动地,火光一片。一半日军当场丧命。

日军残兵趁夜抢渡大同江,一溜烟逃进汉城。

明军马不停蹄进逼汉城。李如松得到情报说日军已经放弃汉城逃走,信以为真,督军急进。没想到他得到的是一个假情报。事实上,汉城日军非但没跑还得到后方日军的增援。

明军在汉城附近遭到日军的伏击,虽然死战得脱,但损失惨重。

明军只得退守开城。

得到增援的日军出兵两万发动反攻。李如松率军应战,同时派出奇兵迂回到日军背后,烧了他们的粮草。朝鲜水军不断骚扰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使日军的后勤不能及时送到。“倭遂乏食”,萌生退意。

日军提出议和。明军回复,只有交出汉城才有商量。日军果然退出汉城,向釜山集结准备回国,并且交出了俘获的朝鲜王子和大臣。

双方互派使者开始议和。

战争告一段落。

明军陆续撤回国内,只留一万人协防朝鲜。

李如松进京述职,因功封太子太保。

先前万历承诺立储,可第二年又反悔了。他让人跟当时的首辅王锡爵讲,我先把这仨儿子都立为王。等皇后生了儿子,我就有了嫡子了,那时再立太子不迟。王锡爵认为可行,替皇帝拟好了诏书。

但这事被群臣知道后,舆论大哗。皇帝说话不算数,耍花枪呢群臣联名上书万历,要求马上立太子。王锡爵被大家认为丧失立场,遭到炮轰。王锡爵没法干了,只能请求退休。

万历又气又无奈,不再提封王的事,但也绝口不提立太子。

王锡爵退休了。万历让吏部推荐首辅人选。吏部郎中相当于中央各部位里的司长顾宪成力推王家屏。万历不同意,驳回。顾宪成再推人选,推来推去都是坚定的立太子派。万历怒了,将顾宪成赶走。

顾宪成回到家乡无锡,修复了一所废弃的学校东林书院,开始收徒授课。他授课不单讲授四书五经,经常跟时政挂钩,理论联系实际。他也经常请一些政客来宣讲他们的政治见解。一来二去,东林书院成了影响很大的政治沙龙。一帮人聚在这里,讨论时政,评价政治人物。他们批评朝中的当权者包括皇帝和他们的政策、做法。朝中支持他们的大臣予以响应。而反对他们的人称他们为“东林党”。那时候被称为党可不是什么好词,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意思。

万历最终选的是“柔而懦”的赵志皋为首辅。赵志皋是和事佬,谁都不想得罪。

万历仍待在宫中“养病”。有人上书批评皇帝“十不如初”跟太后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了;祭祖也让别人代替;不如以前好学,把经筵大学士进宫给皇帝讲读经书,研讨国事都罢了。不如以前勤政;祭天也不去了;赈灾不积极,派宦官下去开矿、收税倒挺积极。不如以前节俭;不如以前虚心纳谏;跟诸王关系也疏远了;任贤用能也不如以前。

有人把万历当前的状态总结为“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简而言之,什么都不愿意干了。

不过也得分什么事。有人上折子说开矿、收税的事。他积极着呢,马上批,马上办。

当时皇宫的坤宁宫突发大火,大火从坤宁宫蔓延到乾清宫。这两座宫殿是皇帝、皇后的寝宫,是后宫的核心宫殿。万历正张罗重修,祸不单行,前三殿又烧了。前三殿是皇帝办公地方,是前宫的核心建筑。

明朝皇宫就是现在的北京故宫。前三宫、后三宫坐落在故宫中轴线上。这些宫殿被烧毁后,大臣上朝,一进午门就能看到御花园。

重修前三宫、后三宫等于重修半个皇宫,工程浩大,花费巨大。

但是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修宫殿。宁夏、朝鲜两场战争已经把财政榨干了。

怎么办呢有人建议皇帝开银矿。找出银矿也就等于找到了聚宝盆摇钱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万历很高兴,马上派出大批宦官以矿监的身份去各地找矿开矿。

有人建议加税,这个比开矿来钱还快,并且还没有成本。万历马上照办。宦官作为皇帝的税使,下到地方接管了当地的税务部门,开征矿税、店税、商税、船税。

宦官出去属于皇帝的钦差,没人敢惹。

矿监奉旨开矿,说哪有矿就挖哪,根本不管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损失。比方矿监来到某处,当地伺候不周或不肯贿赂,惹矿监不高兴了。矿监说谁家下面有矿。手下立即动手拆房。房主不得不贿赂求免。

税使负责收税,任意加税摊派,设卡收费。你拿个针头线脑去卖也得交税。当地的工商业受到严重干扰。受冲击最大的是商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设卡收费让商人的买卖实在做不下去了。有的地方百姓不堪忍受盘剥起来造反。

宦官一边替万历捞钱,一边为自己捞钱。民间怨声载道。不断有人上书万历要求撤回矿监税使。万历不理。弹劾矿监税使的人遭到宦官的打击报复。

后来民变越来越多,万历撤掉了几个民愤极大的矿监税使以平民愤,但仍不肯取消矿监税使。

1597年,朝鲜战争再次爆发。

明朝跟日本的和谈旷日持久,但最终以破裂告终。丰田秀吉要求跟明朝和亲通贡,并且让朝鲜把南部割让给日本。明朝答应册封日本,但不准日本通贡,要求日本立即撤兵并且发誓再不入侵朝鲜。双方谈判条件差距太大,最终导致破裂。

日本增兵12万乘坐上千条战船再次入侵朝鲜。加上釜山留守日军,日军的总兵力达到14万。日军向汉城方向发起进攻。

明朝得到战报立即派兵增援朝鲜。

当时,东北蒙古人进犯沈阳。朝廷留李如松对付蒙古人,派右佥都御史相当于中央巡视组组长杨镐率军先行入朝。

李如松率兵长途奔袭蒙古人的老巢,不幸遇伏战死沙场。

杨镐率军4万进入朝鲜,率领明、朝联军向日军发起反攻。两军在蔚山爆发激战。

蔚山日军不多。他们使出缓兵之计,以诈降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杨镐中计了。他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坐等日军出来投降。等他发现日军大部队赶到对他形成反包围时大惊失色,弃军而逃。明军无人指挥被日军杀得大败,损失惨重。

杨镐退守汉城收罗残兵败将,统计人数,伤亡两万人。杨镐瞒下不报,向国内谎报军情,把败仗说成胜仗,把损兵两万说成损失百余人。朝廷下令嘉奖。赞画主事相当于参谋长丁应泰气不过,上书揭发杨镐的无耻行为。万历大怒,下令杀了杨镐以正军纪。时任首辅赵志皋是有名的老好人,把杨镐救下,仅仅给与免职处分。

明朝增兵再战。而此时日军却开始撤军。

取得蔚山之胜的日军将领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吉不愿他立功过多、声誉过高,怕影响自己亲儿子继位,令他率本部军回国休整。侵朝日军一下少了一半人。

明军增援部队入朝后再攻蔚山。而此时丰臣秀吉又得病死了。侵朝日军一看老大都死了还打什么打,于是全线撤退。

明朝和朝鲜水军联手在海面上追杀日军,令日军损失惨重。

南海是朝鲜战争的第二战场。明朝水军跟朝鲜水军联手跟日军舰队周旋,打了很多胜仗。

韩国有部电影鸣梁海战描写的是朝鲜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海战。朝鲜水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日军舰队。

装备了火炮和铁甲的朝鲜战船在朝日海战中出尽了风头。朝鲜的铁甲战船被称为“龟甲船”,浮在水上象一个铁壳乌龟。龟甲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向日本舰队,连轰带撞,把敌船打得粉碎。日本缺铁,舍不得给战舰披铁甲,结果吃了大亏。

但是海军的胜利只能干扰日本的海上运输线,扭转不了整个战局。主要战场还是在陆地上。

因为日军主动撤退,这场战争最终以明朝和朝鲜一方获胜而告终。

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再次陷入内战。德川幕府跟丰臣家族为争夺日本控制权展开大战。丰臣秀吉的那个养子临阵反水,使丰臣家族一败涂地。德川攻陷丰臣的据点大坂。丰臣家的武士全部力战而死。丰臣秀吉的儿子切腹自杀。德川代替丰臣掌握了日本大权。日本从此进入江户幕府时代。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