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88,妖书案

中华世纪谈 388,妖书案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598年1604年万历连发“三大征”获胜,以此为功。因万历怠政,朝廷运作几近瘫痪。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明朝刚结束朝鲜战争,播州贵州遵义又爆发战乱。

1598年,播州的苗人叛乱。朝廷派去三千官军平乱,被苗人全歼。万历大怒,命令贵州周边各镇的军队合力围剿播州。八路明军二十万人集结播州,终于把叛乱给平定了。战后朝廷取消了当地苗人自治,把播州自治区归到周边州县管理。

万历连续发动“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以及播州之役,都取得胜利。万历以此为傲。

但是“三大征”使财政不堪重负。“三大征”花了1200万两白银,相当于三年的财政收入。加上万历及宫中的各种花销、赏赐、修宫殿,财政出现严重的赤字。为了搂钱,万历派出矿监税使,向百姓加税,甚至不惜卖官鬻爵。百姓负担越来越重,苦不堪言。

大臣吕坤上书进谏万历励精图治。他说“自万历十年万历亲政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百姓“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财政支出浩大,赋税劳役繁重,长此以往,百姓将“悉成寇仇”。他的上书被称为忧危疏。

忧危疏送进宫里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反响。估计万历连看都没看就扔垃圾桶了。

但是忧危疏被吏部官员戴士衡看到。戴士衡上书万历弹劾吕坤,声称吕坤讨好后宫居心叵测。他的理由是,当前要务是立太子,不是财政问题。吕坤拿财政说事是想转移大家的视线。

吕坤写过一本书闺范图说,记叙历史上贞妇烈女的事迹。郑贵妃看过很喜欢,增补了一些贤妇事迹,让伯父郑承恩拿去大量印发。作者名字还是写的吕坤。

新版的闺范图说里面增加了明德皇后的事迹。明德皇后是东汉时期汉明帝的皇后。她起先是贵人,后来逆袭为皇后。

戴士衡攻击吕坤以明德皇后的事迹讨好郑贵妃。

群臣纷纷跟进弹劾吕坤,同时要求万历赶紧把立储的事办了。

吕坤上书申辩,说新版的闺范图说不是我写的。这个很容易查明白。

万历知道新版的闺范图说是郑贵妃所为,对群臣的弹劾不予理睬。

不久,京城开始传播一个小字报,题目是忧危竑议,内容是通过讲解历史上废长立幼的案例抨击吕坤的忧危疏和闺范图说。明里攻击吕坤,暗中攻击郑贵妃。

郑贵妃去找万历讨公道。

万历让锦衣卫秘密调查小字报的作者。

锦衣卫怀疑是戴士衡干的,就把戴士衡抓来审,严刑拷打之后,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的罪名结案。

万历不想把事情搞大,把戴士衡贬官外放就算了。

但是没想到,几年后京城又传出一份小字报续忧危竑议,把郑贵妃企图争位的事挑明了说。

万历气蒙了,要求东厂、锦衣卫限期破案。

锦衣卫到处抓人,抓了审,审了抓,株连了很多人,搞得朝野鸡飞狗跳。内阁大臣也被拉下水。但审来审去也没审出个结果。最后,锦衣卫在限期到来之前抓到一人,将其认定为主犯,把这个案子草草结案。

万历下令将主犯凌迟处死。

这个案子把吕坤折腾得够呛。他原本只是想警醒皇帝大明江山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没想到卷入一场文字狱里面。而这个文字狱不是皇帝掀起的,而是同僚掀起的。文字狱让他饱受攻击心力交瘁。他实在待不下去了,借口生病辞职回家。他在家乡办了一个书院,传授阳明心学,后来成了一个哲学家。

这个案子被称为“妖书案”,在当时影响颇大,但究根诘底不过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但是越是无聊越能反映出当时官场的无聊。大家热衷党争,不干正事,内耗非常严重。百姓生计、经济、边防被认为是无聊的小事。无聊的立长立幼问题被看做大是大非压倒一切的原则性问题。为了所谓的“国本”,这帮家伙喋喋不休地争论了十几年。

万历把全部精力放在敛财上面。他把太监派往全国各地担任税使、矿监。这些税使、矿监在地方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滥施淫威,科敛无度,丝毫不顾百姓死活。民变因此多发。

不断有人上书万历要求召回祸乱天下的税使、矿监。万历不理。

1601年,皇长子朱常洛大婚。这事又挑起群臣要求册立太子的请愿**。太后也急了,催促万历赶紧立太子。你这都快当爷爷了,太子还没立呢,等什么呢

万历本想等病怏怏的皇后死了立郑贵妃为皇后,让三儿子顺理成章成为嫡子,进而立为太子。但皇后一直半死不活地挺到现在,似乎还能继续挺下去。万历实在没辙了,同意立朱常洛为太子。

长达16年的“国本之争”最终以万历的妥协而告终。群臣皆大欢喜。

郑贵妃得知万历准备立朱常洛为太子,拿出一个宝盒,里面装着万历当年写的那份保证书。她打开盒子一看,保证书早已被虫子咬烂,放声大哭。万历很迷信,认为这是天意,拿定主意立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既然已经准备立朱常洛为太子,开始修补父子关系。他决定把朱常洛的大婚办得风风光光。他让人去户部支银子采办珠宝。户部说宫里这两年买珠宝支走了两百多万两白银,我现在这库里只剩下一千多两。万历让户部自己去想办法,反正得把钱给我送过来。户部能想什么办法只能加税呗。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倒霉的都是老百姓。

朱常洛大婚,花了二百万两白银。

朱常洛那边打发了,他也不能亏待郑贵妃的儿子。他封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福王,赐庄田4万顷,并且在洛阳那边花了几十万两白银给他盖王府。这些赏赐超过祖制的十倍。

群臣又开始抗议了。一个大府相当于市才有三四万顷土地,一个小府才一两万顷。你给福王四万顷,如果这成为亲王分封的标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把地分光了。到那时,百姓没地可种不说,国家也没赋税可收。

闹得万历没了脾气,将所赐庄田减去一半。

立完太子,群臣了却一桩心事,开始干点正事。他们把矛头集中到矿监税使身上,不断上书批评万历贪财扰民。万历理也不理。

1602年,万历突然得了重病。他以为自己不行了,把内阁叫来托付后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让内阁首辅沈一贯拟旨撤回矿监税使。但是第二天,万历缓过来了,马上叫人撤回圣旨。

群臣对万历言而无信非常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当年,广东、广西、云南、景德镇先后爆发反对税监横征暴敛的民变。

那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思想家李贽被迫害致死。李贽之死可以说是另一种性质的“妖书案”。

李贽曾做过姚安在云南楚雄知府,后来辞官不做回家办学,传播自由主义思想。

他对孔孟的儒学有褒有贬,对朱熹理学持基本反对态度,以“童心”反驳理学的“天理”。他所说的“童心”是指人的真心、本性,也就是人在最初未受社会污染、世俗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回归童心就能找到人的最原始、最纯粹的思想根源。

他认为从童心出发,世上根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帝王百姓、圣人凡人、男人女人、农民商人、佛道儒等各种学说都是平等的。

他反对男尊女卑,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改嫁自由。他认为人的私欲是天性使然,“存天理灭人欲”根本就是“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伪道学。他提倡思想解放,独立思考,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李贽的思想跟当时的主流思想朱熹理学格格不入。儒生士大夫对李贽恨之入骨,视李贽的学说为妖言,视李贽的著作为妖书。

礼部官员张问达上书万历,指控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万历怠政,很少批奏折。但张问达的奏折,万历不但看了还很快批复,下令逮捕李贽,焚毁李贽的所有著作。

李贽被捕后不愿受辱,在狱中自杀身亡。

明末皇帝多怠政。怠政不仅带来朝政混乱也带来思想混乱。皇权对思想领域的控制力降低。儒学、理学在思想领域一统天下的地位也发生动摇。各种思潮开始兴起,出现百花齐放的势头。在李贽之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陆续登场。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