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91,移宫案

中华世纪谈 391,移宫案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620年1621年天启帝朱由校即位,以宦官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理奏折。魏忠贤由此乱政。

萨尔浒之败明军损失了九万人一说四万五千人、两万支枪炮、三万匹马。人员容易补充,但枪炮、马匹难以补充。明朝国库空虚,粮饷都拖欠,哪有钱置办装备。

此战让明军元气大伤。

努尔哈赤乘胜占领了开原、铁岭。

朝廷派出的剿匪部队竟然被匪剿了。消息传来,朝野震惊。

恐慌的明朝大臣们跪在宫门口,哭求万历赶紧出来主持大局。哭了一整天,到傍晚时分才从宫内传出口谕朕生病了,你们先回吧。

大臣们目瞪口呆,对传旨的太监说金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我们能对他们说,皇上生病了,你们先回吧

太监无语。

群臣上书弹劾杨镐,要求将其处斩严明军纪。

万历传话出来,将杨镐撤职下锦衣卫狱,任命熊廷弼代替杨镐负责辽东战事。

熊廷弼接旨火速赶往辽东重整防线,经过一番调兵遣将,东北的混乱局面初步安定下来。

1620年,万历这个大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最懒的一位皇帝,死了。

原本明朝在隆庆时期出现回光返照,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万历的前期,也就是张居正当政时期。之后随着万历开始怠政,国势一泻千里再也无法收拾了。

万历如愿住进早已备好的豪华大墓,遗言让他心爱的女人郑贵妃死后去陪他。皇后那时已经死了。万历临死前把郑贵妃封为皇后,好让她死后名正言顺地住进地宫。但是万历还没来得及为郑贵妃举行正式的册封仪式就死了,郑贵妃依旧是贵妃身份。最后陪他住进地宫的是他最不乐意看见的太子他妈。郑贵妃死后被埋在跟万历墓隔河相望的嫔妃墓区。

太子朱常洛在万历死后被大臣们拥戴上台,史称明光宗,又叫泰昌皇帝。

泰昌帝上台大赦天下,宣布撤销矿监税使。遭灾地区的税赋被免除。那些因为进谏万历受到贬斥的大臣得到平反。官员的缺额陆续得到填补。泰昌帝从万历的内帑中拿出一百万两白银充当边饷。

新人新气象。朝野对泰昌帝充满期待,感觉国家也有了希望。

郑贵妃为了巴结新皇帝,选了八个绝色美人送了过去。泰昌皇帝不计前嫌,全部笑纳。结果八天后泰昌帝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给泰昌帝开了药,让他好好调养调养。但泰昌吃后跑肚拉稀。好汉抵不住三泡稀。泰昌干脆下不来床了。

大臣李可灼献上一盒红丸。泰昌吃了一个,感觉挺爽。再来一个,飘飘欲仙。忍不住又来一个,还真成仙了,死了

泰昌帝即位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朝野议论纷纷,怀疑皇帝死于谋杀。而谋杀的幕后主使就是郑贵妃。她想害死泰昌帝让她儿子继位。当年的梃击案没有得手,一计不成生二计,如今又策划了红丸案。这回终于阴谋得逞了。

红丸案也是明末三大案之一。但这个案子只是下边人吵吵得厉害,上边并没有立案。时任首辅方从哲不想节外生枝,只是处罚了崔文升、李可灼,没有再深究。他因此受到大臣们的弹劾,不得不辞职回家。

泰昌死后,16岁的儿子朱由校即位,史称明熹宗,人称天启帝。

新君即位伊始又冒出一个移宮案。这是三大案的最后一案。虽然被称为大案,实际上那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泰昌帝最宠爱的女人李选侍还没有封号嫔妃在泰昌帝即位后跟泰昌帝一起住进了乾清宫。泰昌帝把内阁叫来,吩咐封李选侍为贵妃。李选侍不干,非要封皇后。泰昌帝有些为难,认为还是一步步来比较好。大臣见人家两口子拌嘴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在一边打圆场,说这事也不着急,咱们回头再商量。谁承想这一回头,没日子了。泰昌帝嘎嘣死了。李选侍别说皇后,连个贵妃都没得着,还是一个没有封号的嫔妃。

李选侍不甘心,想让天启帝给她一个封号。她是天启帝的养母,认为天启帝会给她这个面子,甚至奢望以太后身份执掌大权。而天启帝因为李选侍虐待自己和生母,一直怀恨在心,不肯封她。李选侍便赖在乾清宫不走,以此作为要挟。她不走,天启帝就不能搬进去,登基大典就无法举行。这事就搞僵了。

群臣对李选侍霸占乾清宫意见不一。一些人坚决要求李选侍搬走。而有些人认为养母也是妈,不应该如此对她。于是朝廷纷争又起。天启帝和宦官魏忠贤也参与其中。

在登基大典的前一日,内阁大臣齐聚乾清宫门外督促李选侍赶紧搬走。天启帝也下旨要求李选侍“即日移宫”。李选侍无奈只得从命。

登基大典得以顺利举行。天启帝也从太z宫搬进乾清宫。

“移宫案”之后又出现一个续集。大臣们要求天启帝的乳母客氏搬出皇宫。

客氏原本是个农妇,被招入皇宫喂养当时还是婴儿的天启帝。客氏做了一手好饭菜,天启帝断奶后喜欢吃客氏做的饭。客氏因此一直留在宫中。可以说,天启帝是客氏一手带大。

天启帝让客氏住进乾清宫附近的咸安宫,方便她照顾自己。

大臣们劝他放客氏出宫。你已经成年了,还留着乳母在身边让人笑话。

天启帝恋恋不舍地放客氏出宫。

但是客氏走后,天启帝吃不香睡不香。于是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又把客氏叫了回来。天启帝把客氏当做太后奉养。

客氏有个对食叫魏忠贤。对食是指宫里的太监跟宫女搭伙过日子,结成假夫妻。但是魏忠贤是太监,客氏不是宫女,两人结成假夫妻其实算是姘居。

天启帝知道两人关系,但不介意,并且爱屋及乌宠信魏忠贤,提拔他为秉笔太监。魏忠贤因此掌握了宫中大权。

天启帝朱由校即位时16岁。

因为父亲不受万历待见,天启帝自小也不被万历重视。老大不小了也没人给张罗找老师。

在万历死的前一年,有人上书万历,说“皇长孙十有五岁矣,亦竟不使授一书,识一字。我祖宗朝有此家法否”朱由校都15岁了,竟然还没有读书识字。这是我朝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这个上书没有下文。万历看了没有都不知道。

一年后,他爹做了皇帝,给他安排了老师。但字还认全呢,他爹就死了,他随即被推上皇位。

天启帝做了皇帝写个手谕,涂涂改改,语句不通,让大臣们哭笑不得。

这样的文化水平看奏折都费劲,批奏折更困难了。当然了,有司礼监太监在一旁帮忙,他可以不用看,不用写,只管点头摇头即可。但是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政治经验缺乏,点头摇头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困难的事。他哪知道这事可行还是不可行,该批还是该驳呢他毕竟长在深宫,从来没机会参与政治。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难以应付。

其实他爹死时给他指定了辅政大臣。但他跟他们不熟,信不过他们,不知道他们谁忠谁奸。他希望找一个既熟悉又信得过的人辅佐自己。

魏忠贤是他生母的贴身太监、乳母的对食,从小跟他相熟,深得他的信任。于是他提拔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帮他批阅奏折。只可惜魏忠贤也是个半文盲,照样看不懂奏折。不过没关系,天启帝给他配俩识字的太监做他的秘书。魏忠贤只需要帮自己判断点头还是摇头即可。魏忠贤的阅历丰富,遇事有主见。

明朝后期党争问题严重。有人认为万历几十年不上朝就是厌倦了党争,惹不起躲得起,以此作为对党争的抗议。天启帝更是没有能力摆平朝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索性也躲了起来,让老江湖魏忠贤去应付。

当时朝中党派林立。势力最大的党是东林党。

东林党起源于万历年间的无锡东林书院。这是个民办学校。主办人是几个仕途不得志的退休官员。他们在教书的闲暇坐而论道,探讨治国之道,点评朝政得失。后来影响力逐渐增大,粉丝越来越多,在职官员也加入其中。一帮坐而论道的清客逐渐发展成一个党派,人称东林党。

东林党自称清流,以维护儒家教义为己任,致力于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的重建。但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思维模式使东林党非常容易挑起党争。

在明朝后期频繁党争之中,几乎处处可见东林党的身影。东林党不再满足议政,坐而论道,空谈救国,而是积极参政,通过朝中的代言人向朝廷施压。

东林党在“国本之争”、“三大案”等党争中获胜,名气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多,成为朝中势力最大的政治集团。朝中虽然党派林立,但任何一个党派都不能跟东林党抗衡。如果明朝有参众两院,东林党肯定是占多数席位的第一大党。

东林党对朝政或大臣的评论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或大臣的仕途。

受到东林党压制的其他党派开始搞联合,抱团取暖,一致对外。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组成齐楚浙党,跟东林党分庭抗礼。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势力,向魏忠贤靠拢,借助魏忠贤的势力对抗东林党人。东林党人称他们为阉党,鄙视他们,排挤他们。

朝堂之上,天天上演窝里斗。不管什么事他们都会争得吐沫横飞。群臣站队哪一边不是依据国家利益而是依据党派利益。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党争已经没了正邪对错之分。

天启帝无力制止党争,也分不出谁对谁错,索性不去上朝,由他们自己吵去。群臣上奏折,他就扔给魏忠贤处理。

有了魏忠贤的帮助,朱由校省心、省事多了。他可以放心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天启帝这孩子可能是鲁班转世。他对木匠活的喜爱超过了本职工作。

要说他的木匠手艺真的好生了得,做出来的东西构思精巧,美伦美央。他设计并制作出轻巧的折叠床,可以轻而易举地搬来搬去。他雕刻的木偶活灵活现,再刷上五彩的漆,栩栩如生。他雕刻、油漆的花鸟屏风叫人拿到市上拍卖,竟卖了1万钱相当于现在万把块钱。

现在的微缩景观都是天启帝那时玩剩下的。他做的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细致精巧,形象逼真。他不光做小的,也做大的,亲自设计、监工甚至动手建造新的宫殿。

他对木匠活乐此不疲、废寝忘食,把斧柄搂在怀里,却把权柄拱手送人。魏忠贤替他全权打理一切。

魏忠贤代替皇帝批阅奏章,按规矩没有拍板的权力,得请示皇上定夺。魏忠贤专找小皇帝玩得兴起时去汇报,说这个事是不是该办,那个事是不是该那么办。天启帝哪有那闲心听这个,连说行行行,你去办吧。魏忠贤于是按自己的意思批复奏章,然后盖上玉玺,作为圣旨发下。

魏忠贤“忠”则忠矣却是不“贤”。他是个顺毛驴,顺己则喜,逆己则怒。顺毛驴掌握了权柄,那当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中正直之士饱受排挤,阿谀逢迎之辈蜂拥而入。

这些无耻之人认魏忠贤为干爹,称魏忠贤为“九千岁”,在全国为魏忠贤建造生祠。被舔得很爽的魏忠贤应这帮乖儿乖孙的要求,残酷打击他们的政敌。他们的政敌主要是东林党人。

有了魏忠贤的加入,东林党人开始落入下风。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