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95,陕西民变

中华世纪谈 395,陕西民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630年1638年陕西民变波及陕西周边五省。崇祯以洪承畴为帅平剿。

崇祯重新起用孙承宗,让他接替袁崇焕负责辽东战事。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剿匪不力被罢免。崇祯让陕西巡抚洪承畴取而代之,全权负责陕西剿匪。

陕西因为大旱引发民变。星火燎原迅速波及陕西周边省份。闹饷哗变的士兵也加入其中。民变与兵变叠加使陕西局面更加难以控制。

杨鹤主张剿抚并用,抚为主,剿为辅。但是“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政府无力安置投降的变民,变民没饭吃还是跑出来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打不过就降,降完再反,反完再降。陕西一直是乱乱哄哄。

崇祯撤掉杨鹤把洪承畴派过去。

洪承畴是个狠角色,只剿不抚。他到了陕西,见一个杀一个,投降也杀。

变民怕了洪承畴,逃出陕西跑到山西。各路变民二十万在山西搞了一个农民军联盟,叫“三十六营”,其中包括“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等。

李自成那时刚投奔高迎祥不久,仅是高迎祥手下的一个“闯将”。而张献忠已经自立门户成为一营的“营长”。

崇祯督促山西追剿变民。

再说孙承宗回到辽东,亲赴前线巡视,决定恢复高第放弃的关外城防,增加山海关的防御纵深。他希望把战线尽量往前提,把祖大寿派到大凌河辽宁锦州凌海市一带筑城防守。

皇太极闻讯立即率军前来破坏。

皇太极害怕明军的红衣大炮,不敢强攻,决定围城打援。

皇太极围攻北京的时候见识了万炮齐轰的威力,回来便找能工巧匠给他仿造明军大炮。他此番进攻大凌河,带来了六门红衣大炮。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强攻大凌河。明军大炮数量多又是居高临下,他的大炮占不到便宜。

他依靠大炮的帮助清除了大凌河四周的城堡,然后挖了四道壕沟把大凌河团团围住。他知道大凌河存粮不多,打算困死城内军民。

祖大寿岂能坐以待毙,拼命往往外跑,但数次突围都被赶回,只能固守待援。

孙承宗也不敢怠慢,不断派兵救援,但每次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金兵原本就擅长野战,现在又有了大炮助战,很轻松就把明军的援军击溃。

城内被围一个多月弹尽粮绝,先是吃马充饥,后来开始人吃人。军民三万多最后只剩下一万多。祖大寿万般无奈只得开城投降。

不过祖大寿虽然投降,心里并不服气。他对皇太极说我的老婆孩子都在锦州。趁锦州还不知道我投降了,我领一支军去锦州,你我里应外合拿下锦州。皇太极很高兴,放他回去。没想到祖大寿进了锦州之后闭关拒守。皇太极领兵过来,祖大寿避而不见。皇太极吃了个哑巴亏,只得怏怏而回。

祖大寿对朝廷解释他是诈降。朝廷也没怪罪,就让他留守锦州。

祖大寿被围的时候朝廷征调山东登州山东烟台蓬莱区的守军前去救援。领军的是原来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毛文龙被杀后,孔友德被调离皮岛。现在东北吃紧,孔有德又被派回东北。

孔有德北进途中因为粮饷供应不足沿途劫掠百姓。他的士兵抢了一个退休高干的家,还烧了人家的庄园。孔有德害怕上峰怪罪,索性领着这帮兵造反,杀回登州。毛文龙旧将耿仲明跟孔有德内外勾结,打开城门放入叛军。登州遂被叛军占领。孔有德让耿仲明留守登州,自己率兵去打临近的莱州山东烟台莱州市。

登莱是辽东的后方基地。登莱有失,辽东难保。

朝廷也顾不得祖大寿了,不但把增援东北的兵改派登莱,还调来了东北的边防军。

东北军的领队叫吴襄。说起吴襄,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说起他儿子吴三桂,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吴襄是祖大寿的部下,在救援大凌河作战中临阵脱逃被免职。这回是戴罪立功。他的儿子吴三桂随父出征。

吴襄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一通猛攻就击溃了孔有德。孔有德逃回登州,伙同耿仲明率领残余部队和家眷从海上逃走,投降了皇太极。

孔有德的到来让皇太极得到20门红衣大炮。更重要是,孔有德给后金带来了技术精湛的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炮手。后金军工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火器部队的训练水平因此得到快速提升,后来跟明朝不相上下。

不久,毛文龙的旧将尚可喜也投降了后金。他给皇太极带来了万余人的军民和一支舰队。

皇太极依靠三位叛军的帮助不但有了自己的火器营还有了自己的水军。皇太极把他们都封为王作为酬谢。

皇太极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跟随金军将领鳌拜去攻打皮岛,一举拔掉皮岛这颗钉子。后金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再说明朝这边,朝廷在围剿登州叛军的同时调兵遣将去平定聚集山西的陕西农民军。

鉴于陕西已经基本平定,崇祯把洪承畴手下大将曹文诏调去山西剿匪。曹文诏进了山西跟黄鼠狼进了鸡窝一样。“三十六营”农民军马上炸了窝,四散奔逃。

陕西有洪承畴不能去,山西有曹文诏不能待,他们跑到了河北。

崇祯调兵将农民军围在了河北。农民军节节败退。官军步步紧逼。农民军以诈降为缓兵之计。官军的太监监军下令停止进攻,等他请示朝廷。这时黄河结冰,农民军趁官军防守松懈踏冰过河,跳出官军的包围圈,跑到河南。官军只得再向河南集结。农民军发现聚在一起目标太大,容易让官军包圆,于是分成几股往湖广、四川逃跑。

高迎祥、李自成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下跑到汉中,被官兵堵进了一个叫车箱峡的地方。车厢峡顾名思义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农民军出不去了。官军堵住峡口打算饿死农民军。农民军再施诈降计,以用珠宝贿赂官军将领陈奇瑜,请求投降。陈奇瑜接受了贿赂也接受了他们投降的请求,派人押送他们返乡。结果他们走出险地之后杀了看守再次反叛。高迎祥、李自成带着这支劫后余生的部队翻过终南山逃入河南。

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山西到处都有农民军的身影。农民军各省游走。用句时髦话说,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哪里。明末天灾**,官僚**,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百姓纷纷响应农民军。农民军越来越壮大。

五省都起烽烟。崇祯任命洪承畴为五省总督,协调各地兵力剿匪。

五省官军联动,农民军的日子不好过了。农民军发现分散活动的确容易脱身,但是一旦被人抓住无力反抗,还是聚在一起实力强些。各路农民军相约在河南会师。

农民军会聚河南后再次召开盟会。现在农民军壮大了,已经增长到三十万人,分为“十三家七十二营”。原来的盟主战死,大家推举高迎祥为新一任盟主。

高迎祥率领农民军打到安徽的凤阳,挖了朱元璋他们家的祖坟。

崇祯气疯了,把拱卫京师的精锐“天雄军”调过去协助剿匪。为了尽快剿灭农民军,崇祯不惜抽调东北和京师的兵力。

官军把高迎祥作为首要目标,死追高迎祥不放,终于把高迎祥击败活捉。高迎祥被押解到京师后凌迟处死。他的残部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此后开始自称闯王。

高迎祥一死,农民军联盟就算被瓦解了。这对农民军的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高迎祥死后,农民军中实力最强的要数李自成和张献忠。于是他们俩又成了官军追击的新目标。

一通死缠烂打之后,张献忠战败投降。李自成的队伍被打散。李自成侥幸逃脱,逃入陕南商洛山中,身边只剩下17骑跟随。其他各路农民军也降的降,亡的亡。各地战火逐渐平息。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