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42,清帝退位

中华世纪谈 442,清帝退位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812年 袁世凯与南方诸省谈判,议定逼满清交出专权,建立中华民国,共推袁世凯为总统。清朝由是亡。

孙中山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统。

孙中山是广东人,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哥哥孙眉因为家穷跟随一个经商的亲戚去了美国打工,立下脚后把全家都接了过去。孙中山打小在美国念书,后来去香港读了医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

因为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孙中山思想比较开放。甲午战争后,他在美国檀香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创办了一个兴中会,宣传民主。孙中山向往的是美国那样的没有皇帝的民主体制,强烈主张推翻皇帝,尤其是满人皇帝。因此他立下的兴中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因为远在国外他们只能清谈救国。孙中山认为靠嘴皮子推翻不了满清皇帝,必须靠武力。于是他又跑到香港组织了兴中会的分会,张罗人马准备在广东发动起义。

为了能够迅速组织起一支武装,孙中山吸收帮会首领入会。广东的三点会洪门别称的老大、三合会天地会的别称的老大都加入了兴中会。

孙中山以三点会的三百弟兄为突击队,以三合会的一千弟兄为支援队,准备突袭广州。

谁成想人多嘴杂走漏了消息。突击队刚到广州就被清政府人枪并获。孙中山闻讯逃走,跑到日本避难,后来又流亡美国、英国。

在伦敦避难期间他被清朝驻英使馆的人发现。一日,孙中山去拜访他当年在医学院的老师,路上遇到一个自称老乡的人,跟他攀谈甚欢,硬拉他去家里坐坐,于是拐进一个深宅大院。“咣当”门一关,孙中山被告知“你被捕了”。原来孙中山被人诱入使馆。

使馆联系轮船准备押解孙中山回国受审。那肯定是砍头了,没准还会被凌迟。孙中山央告给他送饭的使馆杂役,一个英国人,务必帮忙通知他的老师。杂役很仁义,果真把信带到。老师急忙动用自己的关系把事情闹得满城风雨。

英国人得知清政府跑到英国抓人,非常生气。并且听说孙中山是个向往西方民主的人,因为反对独裁政府而遭通缉,非常同情孙中山。英国政府也被惊动,气冲冲跑到清使馆要人。使馆不敢得罪洋人,只得把孙中山送出。

孙中山从此以一个民主斗士闻名英国以及西方各国。孙中山也铁下心来闹革命。

义和团期间,孙中山回国策划了第二次武装暴动。

为起义准备的枪支弹药陆续运往广东。三合会的六百弟兄赶往惠州集结。

可就在孙中山紧锣密鼓准备起义的时候,起义的消息又一次泄露。清军闻讯赶到惠州搜捕起义军。战斗被迫提前打响。起义军开始时攻势很猛,但是因为弹药不足,最终还是失败了。孙中山不得不下令解散起义军,再次流亡日本。

孙中山发现单靠兴中会人单力孤,成不了大事,出面聚拢侨居日本的各个民主团体党派,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包括黄兴、宋教仁、陈天华领导的湖南华兴会、章太炎、陶成章、蔡元培、秋瑾领导的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青帮、洪门等帮派。

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

同盟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孙中山进而又归纳成“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人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后来成为国民党的政治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多次在国内组织起义,但都遭失败。

清政府得知孙中山一直躲在日本策划暴动,央告日本驱逐他。日本政府迫于清政府的压力,很抱歉地请孙中山离开日本,临行时给了孙中山一笔钱作为歉意的表示。孙中山也没跟同盟会领导层商量,拿了钱就回了美国。

“总理”出走,同盟会名存实亡。各成员组织此后开始独立行事。

共进会联合文学社发动武昌起义,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辛亥革命由此爆发。

孙中山当时在美国。一种说法是孙中山去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餐馆打工,准备放弃革命过自己的小日子。偶然看到报纸,得知国内爆发武昌起义,他又激动起来,马上启程回国。另一种说法是他在海外筹集捐款,资助革命。但是奇怪的是,他回到中国时身无分文。别人问他带回来多少钱他回答说我没有一文钱,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的精神

孙中山虽然短暂脱离革命第一线,但他的声望在国内还是非常高的,论资排辈是老革命,国内有人气有粉丝,国外也有知名度。

因此孙中山被民国临时政府推举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黎元洪被推举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孙中山做了大总统干劲十足,制订各种章程,草创政府,设计国旗,改阴历为阳历,下令剪辫,禁止缠足,并且筹划北伐统一全国。但是各省对孙中山的北伐不太感兴趣。他们组建这么个政府的初衷是出于自保,不敢奢望统一全国。

虽然南方的军队加起来有40万,而袁世凯的军队只有16万。但是南方的军队只有少数正规军,大多数是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袁世凯的军队都是洋式正规军。对于孙中山的北伐,多数省觉得胜算不大,即不愿出兵也不愿出钱。

孙中山名为大总统,其实根本指挥不动各省的军阀。国库账面最惨的时候只有10块钱,政府根本无法运转。孙中山于是向日本求援,想以东北利益换取日本援助。

他对日本人说“倘近数日内,无足够资金他开价1500万元以救燃眉之急,则军队恐将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将面临瓦解之命运作为最后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约,以防天下大乱”。“当此次举事之初,余等既拟 将满洲指东北委之于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国革命”。“日本政府如确能火速资金援助,余或黄兴中一人可赴日本会见桂公日本首相桂太郎,就满洲问题与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计”。

孙中山也是急疯了,刚建国就想卖国。

不过他想卖也卖不出去。日本方面没有回应。当时列强都不承认孙中山的中华民国,处于观望状态。

孙中山借不来钱,无奈之下只得接受别人的建议,跟袁世凯谈判。

其实武昌黎元洪那边已经在洋人的调停下开始谈判。他们许给袁世凯只要你袁世凯同意共和,让清朝皇帝退位,我们就推你为大总统。

南方诸省都赞成这个协议。孙中山虽不情愿,但也只能接受。

袁世凯对南方提出的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清廷我充其量也只能算二把手,还是半壁江山的二把手。如果同意共和,我就是整个中国的一把手。这是于国于民于己三得利的好买卖。

于是,袁世凯停止进攻武昌,上奏朝廷请求接受民国的条件。他承诺将会给清廷最佳优待条件。

清廷岂肯接受共和。立宪都不情愿,何况共和。接受共和等于拱手让出大清的江山。但是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南方独立了。北方控制在袁世凯手里。袁世凯说是请求,实际上就是逼宫。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袁世凯以围剿起义军的名义调出皇家禁军,让忠于自己的军队控制了北京。

醇亲王后悔把军权交回袁世凯手里,但已铸成大错无法挽回,只得黯然辞职回家,再不过问政治。

醇亲王辞职后,隆裕太后垂帘听政。

隆裕太后从没参与过政治,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前局势,只能听群臣怎么说。

大臣们莫衷一是,出什么主意的都有。隆裕太后也不知道听谁的好,只知道哭。

袁世凯答应把优待皇室写进宪法里面,永世不变。他吓唬隆裕太后,如果不肯退位,革命党杀进北京就会让满人鸡犬不留。

列强此时也开始发表声明,明确表示支持满清退位,准备承认中华民国。

北洋系将领和袁世凯内阁的成员纷纷上书要求皇帝退位。

满清大臣坚决不同意。保皇派的顽固分子皇室宗亲和满人大臣良弼、溥伟、铁良等组成宗社党,誓死捍卫满清统治。

不久,宗社党领袖良弼出门让同盟会的刺客炸死。其他骨干分子发现北京已不是安全所在,纷纷溜出北京。

支持帝制的大臣都跑了,隆裕太后没其他选择只能接受现实。

清廷宣布接受共和。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皇帝退位。

这时的小皇帝溥仪刚过完6岁生日。他对宫外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还没上台就已经下台了,成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ga 了。

清朝灭亡也标志着中国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走进共和。随后,孙中山把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北京正式开始民国时代。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