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7,越国称霸

中华世纪谈 47,越国称霸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473年前469年 勾践取代夫差成为五霸最后一位霸主。春秋结束。

南方老牌大国楚国在楚昭王时期被吴国一度灭国元气大伤,在楚惠王时期实力有所恢复。楚惠王的母亲是越王勾践的女儿,论起来楚惠王是勾践的外孙。楚国和越国基本上还能相安无事。

晋国在六卿之乱后开始衰落,在黄池之会上被吴国夺去霸主之位。

齐国在齐景公时期崛起,一度成为霸主的强有力竞争者。但齐景公后的一系列内乱消耗了齐国的实力。在艾陵之战中,齐国惨败给吴国。晋国落井下石,在吴国之后讨伐齐国,让齐国再遭惨败。齐国因此元气大伤。

秦国一直在默默发展,但始终不能摆脱晋国的阴影。秦国被晋国和楚国隔断在遥远荒僻的西陲,跟中原几乎没有往来。诸侯几乎忘了秦国的存在。

楚晋齐秦这些老牌强国在新晋强国越国面前都黯然失色。

越国灭吴之后,托吴国的服,开始跟中原接壤,不再是游离在华夏文明之外的荒蛮之地。

勾践灭吴后,带兵北上。他想借机确立吴国在中原的地位。他招齐、晋、宋、鲁等国来徐州山东滕州南相见,商量接任盟主之事。吴国在黄池之盟上得了霸主之位,但现在被我吞并了,理所应当由我继任霸主。诸侯无人敢出言反对。

越国派人去周天子那里登记备案,通知周天子越国已经借壳上市成为新一届盟主。周天子派人送来彤弓矢胙肉等物,封勾践为伯,也就是承认他是新晋霸主。

勾践将吴国占领楚国、宋国、鲁国之地退还本主。楚国等诸侯感激不尽,诚心诚意奉勾践为霸主。

勾践就任霸主之后率军在江淮地区武装游行,威慑中原诸侯。诸侯无论是怕他的还是敬他的都赶来朝拜新霸主。

勾践名列“五霸”比吴王夫差够格得多。但吴国强盛昙花一现,越王勾践也无意参与中原事务,他的霸主桂冠只是个虚名。

范蠡在越国灭吴之后辞职下海,后来成为一方豪富。他在陶地山东定陶隐居,改姓朱,人称陶朱公。他把文种的“灭吴七术”用在做生意上,没多久就成为巨富。

据说吴国灭亡后,西施追随范蠡而去。也有说法勾践认为西施是造成吴国灭亡的红颜祸水,是不祥之人,将她沉于湖中。

灭吴的功臣文种被勾践杀了。

范蠡离开勾践前劝文种急流勇退。他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咱们的任务完成了,是该谢幕下场的时候了。

但文种想法正相反。他说这是咱们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怎么能走呢。

范蠡说我给勾践相过面。他是那种可以与你共苦,不能与你同甘的人。你我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继续留下去不会有好果子吃。但是文种不信。

范蠡走了后,文种做了越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

不久勾践担心他谋反,赐给他一把剑。这把剑是当年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逼他自杀的那把剑。文种一看就明白了,横剑自刎。临死前想起范蠡的话,感叹终于明白了“大恩不报”的道理。恩太大了没法报答,反倒成了一种负担,就像背负巨债无法偿还,久而久之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最终“大恩成仇”,恩将仇报。

公元前464年,勾践去世。越国的盛世也之进入坟墓。跟吴国一样,越国也是昙花一现。

随着“春秋五霸”最后一位浮出水面,春秋时代也就算进入尾声了。

此时的华夏,经过二百多年的洗牌,一千多个诸侯国已经所剩无几。

西周开始时候周天子封了一千多个诸侯,包括王室成员、外姓功臣和原有的方国。但到西周结束时,诸侯国只剩下几百个。其他的诸侯因为种种原因被周天子取消了封国。比方殷国、管国因为参加“三监之乱”被取消了封国。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没有能力取消诸侯的封国了。诸侯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诸侯间的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春秋的主旋律。到了春秋结束,诸侯大约也就剩下了几十个。

史记记载了十几个重要国家,给他们单独立传。

排在第一位的是吴国。吴国辈大。吴王夫差在黄池争霸时说过“于周室,我为长”。吴国的始祖太伯是周室始祖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的大爷。吴国在南方默默无闻几百年后突然崛起,灭掉了超级大国楚国,但是很快又被后起之秀的越国灭掉。

齐国的始祖是姜太公。齐国从建国时期就成为诸侯中的强国。到了齐桓公时代更是“春秋五霸”的首霸。但到了春秋后期,齐国依然强大,国君却已经变成傀儡。卿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到了战国时期,齐国不再姓姜而改姓田。

鲁国的始祖是周公。自从周公制订了礼制,鲁国一直是诸侯中著名的礼仪之邦。孔子这个礼之大家就诞生在鲁国。不过“礼”没能避免国君成为“三桓”的傀儡,以至于新君上台都先得挨门拜访这三位大夫请求关照。

燕国远在戎狄聚集的北方。但它没能像秦、楚、齐一样在荒蛮之地异军突起,还得麻烦霸主齐桓公帮忙抵抗山戎。地处偏远而又实力平平的燕国很少与中原来往也不掺和诸侯混战。

蔡国刚被楚国灭掉。它本是楚国的传统盟国,后来跟楚国闹翻了,联合吴国灭了楚国一刀。楚国缓过气后找它报仇,一举将它灭国。

陈国和杞国是舜和禹的后裔。他们在蔡国之后也被楚国灭掉。

卫国这个国家挺有意思。它开始只是个伯爵,后来行贿周王升为侯爵。烽火戏诸侯时因为护驾有功被提拔为公爵。进入春秋后因为地盘日益缩小,先自贬为侯,后被贬为君,最后被秦二世贬为庶人。

宋国是商朝遗民的封国。它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二流诸侯,被一流诸侯欺负的同时却又去欺负三流的诸侯。

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是霸主级的强国,随便拿出一个大夫都可以和一个诸侯匹敌。但这些大夫不和影响了晋国的发挥。春秋战国之交时,三位大夫瓜分了晋国成立赵、魏、韩三国。

楚国也是老牌的强国。虽然被吴国灭过一刀但很快恢复了元气。吴国灭亡后,它趁越国鞭长莫及重新把势力范围推到江淮地区,实力恢复到吴楚争霸前的状态。

越国是少有的幸存下来的方国。它跟吴国一样昙花一现后就归于沉寂。勾践死后越国逐渐没落,最后被恢复元气的楚国灭掉。楚国囊括了整个长江流域,重新成为南方大鳄。

郑国夹在南北两大集团之间能活到现在真是不易。墙头草也是它无奈的选择。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国家,秦国。它虽然在春秋时期表现不够抢眼,但进了战国时期让诸侯刮目相看。秦国最终一扫诸侯统一了中国。

春秋不只这些诸侯,但太小的国家史书觉得不值一提也就没有记载。史记对杞国的记述只有二百多字,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么一个小虾米国家在江湖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没什么事可值得一记的。比杞国更小的国家就更别提了。

杞国被世人所知是因为“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好像杞人很可笑,天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其实如果把天塌解释成杞国的末日,杞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寄身大鱼吃小鱼的江湖,他们作为一只微不足道的小鱼,不能不担心国破家亡的那一天的到来。一千多个诸侯国现在只剩下几十个,其中伴随着多少个诸侯国破家亡。杞国最终也没能幸免。

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周国。这个小虾米国如果不是地位特殊也到了“其事不足称述”的地步。它被“称述”的事大多是有新霸主就位,天子派人到场祝贺。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诸侯争霸,诸侯的大夫也在争霸。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赵、魏、韩,他们把国君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周天子。甚至大夫的家臣也在争霸。鲁国“三桓”的家臣阳虎通过控制年幼的主子控制了国政。

周朝实行分封制。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那时候封地就相当于现在的工资。老板给手下发工资不是给钞票,而是给地契。工资福利、五险一金都从封地上出。和现金工资不同的是,钞票是按月发,地契是一次性给。除非又立新功,老板再追加一笔奖金。

老板发的“工资”、“奖金”越多,自己的地盘就越少。手下得到的“工资”、“奖金”越多,自己地盘就越大。此消彼长到一定程度,手下比老板实力都强。

如果老板小气不肯发奖金,手下会想法自己去捞,搞些业余创收甚至灰色收入。

比如秦国,如果把周天子封他的犬丘之地算作他的工资,那么岐丰之地便是周天子给他发的奖金,他自主攻伐占领的狄戎之地就是他的业余创收,侵占同族国家晋国的河东之地就是灰色收入。七七八八加起来,秦国就成了诸侯中的大款、大国。

诸侯如此,卿大夫甚至卿大夫的家臣也是如此。齐国的田氏家族经过历代攻伐,吞并其他卿大夫乃至**的土地成为齐国的最强者。

诸侯逐渐势大不再把天子放到眼里。卿大夫势大不再把国君放眼里。家臣势大也跳出来翻天。

老板失去了权威,手下开始争相出头。诸侯在国际间争霸,卿大夫在国内争霸,家臣在家中争霸。

春秋的主旋律就是争霸。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