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45,二次革命

中华世纪谈 445,二次革命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13年 孙中山以袁世凯独裁卖国发动“二次革命”,失败。

宋教仁被刺的时候,孙中山正在日本。他在日本到处发表演说,宣传“大亚洲主义”,希望跟日本联手以“王道的文化”反对“欧美霸道的文化”。

孙中山在讲演中说“亚洲今日屈伏于欧人势力范围之下。假使中日两国协力进行,不难造成一大亚洲,恢复以前光荣之历史”。

他的想法跟日本人非常契合。不知道日本在“二战”期间鼓吹“大东亚共荣圈”是不是受了孙中山的启发。

他跟日本政要频繁会面,希望中日结盟。“桂太郎与孙中山发起中日同盟会”。这个龟桂太郎是当时的日本首相。

孙中山得到宋教仁遇刺的消息立即从日本赶回国内。

孙中山一口咬定袁世凯是幕后真凶,主张“二次革命”兴兵讨伐袁世凯。

孙中山的私人秘书马素对外界说“宋教仁先生在国会开会前夕被暗杀。调查发现,北京政府的高层领导参与此事,时任国务总理涉嫌教唆杀人。有证据显示,袁世凯默许了此次暗杀”。“我党要求彻底调查此事,但袁世凯总统拒绝了,更袒护赵秉钧总理”。

黄兴建议孙中山通过法律手段报仇。马上就要召开国会了,我们可以通过国会改选总统或者弹劾总统。

党内意见不统一。这事就被暂时搁置下来。但孙中山不肯善罢甘休,暗中串联上海的陈其美、江西的李烈钧、南京的第八师等准备起兵反袁。第八师的前身是广西新军,受国民党同盟会控制。

国会如期开幕,开始选举议长,为制定法律做准备工作。大家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议会斗争上面。

这时“善后大借款”和“蒙事六条”等事曝光,政坛再次发生骚动。袁世凯遭到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

“善后大借款”是用于战后善后工作的费用。袁世凯向列强借款2500万镑用于支付各种到期外债、遣散南方多余的军队和政府日常开销,以及履行对清朝皇室的优待。

国民党认为袁世凯没有经过国会讨论就私自借款属于违法行为。并且这笔借款以盐税、关税为抵押,让外国人“协管”盐税,有出卖国家主权的嫌疑。

袁世凯拒绝国民党要求国会审议的提议,辩解说这是孙中山时期的南京政府定下的事。孙中山当时没借来,我出面去借,借来了而已,不需要再审议。

大家不认可这个解释,认为袁世凯借款其实是想扩张北洋军的势力,以损害国家主权为代价谋取私利。

这话倒也没冤枉袁世凯。袁世凯的确有借机增强北洋军实力的想法。北洋军的确实力不俗,但如果南方抱成团,袁世凯也发憷。袁世凯一面要求南方裁军,一面发展自己的实力。他知道南北各自拥有军队存在爆发战争的隐患。他希望加强中央军的实力让南方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当初孙中山向日本借款也是想扩充自己的实力跟袁世凯打。并且他当时也是以主权为抵押向外国借款,出卖的主权比袁世凯还多。中国名义上实现民主了,实际上都憋着以武力解决分歧。

国会宣布拒绝批准“善后大借款”。但袁世凯说钱都进账了,批与不批都没有意义了。

国会对袁世凯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国民党人不肯放过袁世凯。国民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袁世凯贷款。

袁世凯大怒,下令免去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职务,同时派北洋军南下进行武力威慑。

孙中山指示李烈钧通电反袁,宣布江西独立。同时,孙中山再次劝说黄兴发动“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凯。黄兴仍然有些犹豫。孙中山索性绕过黄兴进行起兵动员。

南京第八师的师旅长对孙中山起事的提议消极响应。孙中山忍无可忍,让人携款去南京“运动第八师的几个营、连长,叫他们杀了师长、旅长后宣布独立”。

黄兴担心国民党发生内讧,不得不同意起兵。

黄兴来到南京,宣布江苏独立。

黄兴现在是国民党的当家人。他出面组织反袁,大家纷纷响应。

安徽的柏文蔚、上海的陈其美、广东的陈炯明、福建的孙道仁和许崇智、浙江的朱瑞、湖南的谭延闿、四川的熊克武通电反袁,宣布独立。大家推黄兴为反袁军总司令。

国民党控制的省份不少,但是控制的军队不多。反袁军力量薄弱,跟袁世凯斗明显实力不足。

黄兴去游说黎元洪,希望跟黎元洪联手扳倒袁世凯。

黎元洪可不想跟国民党合作。你们的张振武企图发动兵变干掉我。你们的议员吵吵着要弹劾我。多亏袁世凯出手相助,我才渡过难关。让我跟你们合作去推翻袁世凯没门。

云南都督蔡锷那时是站在袁世凯这边的,反对国民党挑起内战。他认为袁世凯是大家公推的总统,代表着国家的统一。国民党搞二次革命就是搞分裂。政府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国会按法律程序解决。不能再用敌我矛盾的方式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蔡锷发表声明“万一有人发难,当视为全国公敌”。

反对内战的各省都督、各界名流纷纷发声劝国民党不要打内战。有话好好说。谁先动手,谁就是与人民为敌。

国内舆论也大多反对武力解决问题,对国民党的所谓“二次革命”既不理解也不支持。相反舆论支持袁世凯,认为他有能力保持国家的统一。国民党被视为乱党,为一己私利推翻政府。

国民党的“二次革命”既得不到支持也得不到支援,但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发。

李烈钧率领的江西反袁军在九江、黄兴率领的江苏反袁军在徐州迎战南下的北洋军。

陈其美率领上海反袁军进攻江南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是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生产枪炮和轮船。反袁军如果能够控制江南制造局,实力将会大幅提升。但江南制造局的守军支持袁世凯,拒绝反袁军接收江南制造局。双方展开激战。

蔡锷支持袁世凯,接受袁世凯的指令,起兵进攻四川。

讨袁军受到两面夹击很快败下阵来。

冯国璋、张勋率领北洋军杀入南方。

之前宣布独立的省份一看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北洋军真不是盖的,马上宣布反正或取消独立。他们跟风孙中山不过是借机追求更大的自治权而已,并非打算与袁世凯为敌。

孙中山、黄兴见势不妙逃之夭夭。讨袁军群龙无首很快被平息。

“二次革命”变成一场闹剧。

孙中山鲁莽行事得不偿失,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把自己又搞成通缉犯还连累国民党成了乱党。最要命的是,孙中山起了个很不好的头,拉开中国三十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从此大家不再相信民主,而是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另外,袁世凯为自己找到很好的借口抛弃民主、抛弃共和。

谈判有什么用讲道理有什么用这一出兵全解决了。以前我的政令不过长江,现在我说话好使了,南北真正统一了。以前任命一个县长都被认为是干涉他们的内政,现在我撤换他们的都督都没人敢吱声。袁世凯命令北洋军就势驻扎南方,看谁还敢闹事。

当然,并非因为“二次革命”袁世凯才起了背弃民主的心。他原本就没打算走民主的路。即使没有“二次革命”,袁世凯也会想方设法往独裁的路上靠。挤走内阁总理唐绍仪就是一个例证。

不光是袁世凯,孙中山也是一个德行。民主是说给别人听的。他自己也是一个独裁者。他做大总统就要求总统制,让别人做大总统就改为内阁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后来有点权力后,独裁倾向越来越严重。

民主在中国来说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时间让大家去接受、去学习。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它需要时间积累,需要时间打基础。革命党人带来民主的种子,但它需要足够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