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49,护国战争

中华世纪谈 449,护国战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15年1916年 袁世凯称帝。蔡锷于云南起兵护国。诸省响应。孙中山率众归国参战。袁世凯众叛亲离,病死。民国恢复共和。

正在袁世凯紧锣密鼓筹备登基之时,云南突然传来消息,蔡锷宣布独立,发起“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袁世凯非常惊讶。蔡锷在北京时亲笔签的请愿书,支持我称帝,怎么突然翻脸了

袁世凯下令免去蔡锷的所有官职和勋位。处分命令说“蔡锷等讨论国体发生之时,曾纠合在京高级军官,首先署名,主张君主立宪,嗣经请假出洋就医,何以潜赴云南,诪张为幻,反复之尤,当不至此。应着褫职夺官”。

其实蔡锷并非反复之人。他是一个坚定的共和派。

蔡锷在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反对孙中山。因为那时袁世凯代表共和,孙中山在破坏共和,蔡锷主张用法律手段而不是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担心地方势力坐大,让蔡锷等人入京为官,明升暗降收了他们的兵权并加以监视。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逼他表态。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违心签了劝进书。他通过假劝进骗取了袁世凯的信任,让袁世凯同意他离开北京。他摆脱袁世凯的控制后立即潜回云南组织倒袁。他组织“护**”讨伐袁世凯,同时通电全国,号召大家起来推翻袁世凯。

四川泸州、贵州、广西发电响应。

蔡锷带着几千兵马就上路了。他先去打重庆。袁世凯不敢怠慢,派兵迎战,一路军增援四川,一路军进攻云南。

蔡锷的护**在四川被袁军阻截。虽然他的团长朱德挺能打,但护**毕竟只有几千兵马,武器落后,不能有太大作为。

但是有了挑头的,就有跟风的。陆续有8个省宣布独立,加入“护国战争”。另外17个省联名上书袁世凯要求放弃帝制,恢复共和。

日本幸灾乐祸。为报复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的不合作,把袁世凯搞下台,日本出手帮助一切反袁势力。

日本政府把著名的特务头子青木宣纯中将派往上海协助反袁军。

青木宣纯原来是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帮助袁世凯训练新军,后来升为将军,被日本军部调到旅顺担任日军司令。

青木宣纯的任务是援助和整合所有的反袁力量,推翻袁世凯。

广西缺少粮饷军械,“未敢昌言讨贼”。原“二次革命”讨袁军大元帅岑春煊出面向日本“借得日币一百万元,并两师炮械,携之归国,西师始得东下,围攻广州”。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到日本,在日本建立了“中华革命党”。他要求党员宣誓无限服从、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于他。

黄兴等革命党要人觉得孙中山把党搞得像黑帮入会似地,拒绝宣誓,与孙中山分道扬镳。他成立一个“欧事研究会”与孙中山分庭抗礼。

孙中山在日本积极运作“三次革命”,希望得到日本人的资助。为了尽快反攻大陆,孙中山不惜跟日本人签下中日盟约,并且把“三民主义”改为“二民主义”,不再强调民族主义。

日本人不相信他能推翻袁世凯,对他的反攻大陆计划不感兴趣。

“护国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改变主意,资助孙中山回国反袁。日本人给了孙中山70万元让他招兵买马东山再起。

日本人同时资助蒙古d势力、满清复辟势力,让他们一起给袁世凯捣乱。

中华革命党国民党首先在传统势力区上海、广东等地组织起反袁军,随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在青岛组织了东北军。

“欧事研究会”也加入反袁行列。孙中山跟黄兴在反袁的大旗下再次联手。

在武装抵制的同时,各省都出现了反帝制游行,声援反袁军。

国内外一片反对、声讨之声让袁世凯震惊并且有些手足无措。他一面派段祺瑞、冯国璋率兵去镇压,一面宣布暂停登基。

但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视为左膀右臂的段祺瑞、冯国璋也公然站到他的对立面。他们以军队闹饷为名拥兵逗留不进,并且公开发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袁世凯为了登基大典,装修三大殿,赶制龙袍。他登基穿的那身行头花了60万元。他的三宫六院的娘娘们的凤冠霞帔花了二百万元。“总计帝制用费约达三千万元以上”。国库因为筹备登基大典已经空空如也。袁世凯也因此拖欠了军队的军饷。北洋军将领对此非常恼火,也开始反对帝制。

袁世凯的心情恐怕跟辛亥革命期间的清廷一样又惊又怒又无奈。他当年就是这么对付清廷的,逼清廷退位。现在段祺瑞、冯国璋反过来向他逼宫。

袁世凯试图安抚北洋军,向列强紧急贷款发饷。他叫停登基大典,向列强举债。但是列强已经看出袁世凯地位即将不保,不肯向他贷款。

袁世凯傻眼了。

袁世凯又想到了镇压“二次革命”的急先锋张勋。没想到张勋硬撅撅地把他顶了回去。你搞帝制我没意见,可以把紫禁城的宣统皇帝请出来啊。你自己做皇帝算怎么回事对得起死去的隆裕太后吗

这下袁世凯没戏了,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袁世凯别无选择,只能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

皇帝我不做了,我还是做回原来的总统,这总行了吧

袁世凯做回大总统,任命黎元洪为副总统。黎元洪原本就是副总统,袁世凯称帝后被封王,现在又做回副总统。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为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想借此笼络北洋军。

北洋军各大军阀见袁世凯认错改错也就罢了。

但是蔡锷等南方军阀仍然不依不饶,连大总统也不愿让他做了,要他直接下台。

作为幕后黑手的日本人想借机推翻袁世凯,换一个亲日的总统。

冯国璋出面调停。他拿出一个折中方案,允许袁世凯继续做总统,但要立即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同时恢复各省都督的职权,大赦革命党人。也就是说,将一切都恢复到“二次革命”前的状态。

各路反袁势力对冯国璋的调停方案反响不一。

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愿意接受调停方案。他们跟袁世凯没有重大利益冲突,反袁主要是因为袁世凯称帝搞世袭堵住了他们的上升通道。段祺瑞一度担任总理,离总统只有一步之遥。袁世凯称帝,他们只有做臣子的份了。只要袁世凯恢复总统制他们就可以跟袁世凯重归于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愿接受调停。他们反袁是跟袁世凯有仇。袁世凯一声令下,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省议会,随后又废除共和搞帝制,将革命党人的革命成果几乎一扫而空。他们恨死了袁世凯。即使袁世凯肯恢复到“二次革命”之前,他们也不愿放袁世凯一马。

以蔡锷为代表的南方军阀也不肯放过袁世凯。他们反袁说到底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自治权。袁世凯从辛亥革命以来一直在削藩,先是强迫各地裁军,然后又搞“军民分治”剥夺了都督的政权、财权。裁军降低了他们的军事实力,“军民分治”分走了他们的政权和财权,他们从割据一方的诸侯变成一个落魄将军。他们也恨袁世凯恨得要死。即使袁世凯肯恢复都督的权力,他们也不愿再跟袁世凯合作。

冯国璋再提修改方案,让袁世凯暂时留任总统,重开国会,等新国会产生并选出新总统后再说。

南方依然不干,坚持让袁世凯立即辞职,由副总统黎元洪接任。

冯国璋对黎元洪这个人选并不满意。他希望权力留在北洋系。

有人建议在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之间三选一。无人响应。

双方于是陷入僵持。

就在这时,袁世凯心力交瘁,病倒了。美国报纸报道说袁世凯中风了。日本方面说袁世凯中毒了,口不能言。

袁世凯因病不能理事,委托冯国璋召集各省代表商量平息内战的解决办法。

冯国璋在南京召开会议。有17个省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多数人赞成袁世凯退位。但是张勋等拥护袁世凯的北洋将领放话,谁敢逼袁世凯下台就兵戎相见。南京会议无果而终。

袁世凯公布帝制案的来龙去脉,解释自己也是受骗上当,希望能取得大家谅解。但独立各省仍然坚持袁世凯不下台就不会停战。

袁世凯愁苦难当,病情加重。先是头痛腰痛夜不能寐,后来吃饭就吐,撒尿都撒不出来了。袁世凯知道自己不行了,开始交代后事。他遗命副总统接任他的总统一职。

1916年6月,懊悔攻心的袁世凯一命呜呼。临死时大呼“杨度误我”

杨度在参加袁世凯葬礼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仍然坚持认为,以当前的国情来说,君主立宪是最佳选择。他说“有句老话说勿以成败论英雄,我之所以摈弃共和、主张君宪,是考虑到在目前中国的条件下,实行欧美的民主共和会导致政令不一、地方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今日民主共和制似已取得胜利,切请诸位拭目以待,看日后会不会出现我所预言的局面”。

让他不幸言中,中国之后果然陷入军阀混战当中。

其实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中国采用什么样的制度都会发生军阀混战。因为国家军队掌握在军阀手里,而军阀的处事方式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打才怪呢。

袁世凯称帝引发“护国战争”。袁世凯没称帝在搞共和制时也爆发了“二次革命”。打不打内战跟采用什么制度没有关系。

只要全国的武装力量没有收归国有,军队没有脱离政党,军人没有脱离政治,民主制就不可能实现,爆发内战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打响了军阀混战的第一枪。袁世凯称帝更是给了各大军阀武力夺权的借口,使混战进入**。推翻了袁世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各路军阀人手一支军队,谁也不服谁,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