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50,府院之争

中华世纪谈 450,府院之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16年1917年 民国恢复共和。总统府与国务院因对德宣战爆发权力之争。

袁世凯死后被安葬回老家河南。他的墓碑跟武则天一样也是一块无字碑。本来可以大书特书的墓志铭却因为袁世凯荒唐的称帝闹剧搞得不知该如何落笔,只好空着让后人评说。

袁世凯死了,共和恢复了,按理说大家都满意了,该消停下来搞建设了吧没想到,闹得更凶了。

按照民国建立时的临时约法,总统死了,副总统接任。黎元洪是副总统。

本来袁世凯让黎元洪做副总统是想用这么一个虚衔、闲职明升暗降把他军权夺了,有点杯酒释兵权的意思。没想到自己57岁暴毙而死,让黎元洪意外转正了。

不过黎元洪虽然做了总统,但他没了兵权,在军阀当道的民国,注定是一个弱势总统。

他按照多数军阀的意见任命段祺瑞为总理,宣布恢复临时约法,恢复第一届国会及议员,择期召开国会,使一切重回正轨。

但一切都回不去了。天下大乱并没有因为袁世凯之死而平息。虽然大家都同意袁世凯一死一了百了,彼此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但已经交过手了,流了血,死了人,结下的梁子哪能说了就了。再说已经打下的地盘或丢失的地盘该怎么算

有些军阀好说好商量,停战撤军,言归于好。有的军阀不肯停也不肯撤。比如孙中山的武装,原先在国内一寸地盘没有,如今在山东、广东、广西、福建都打下一块地盘。你叫他撤,他撤哪去他们不肯把进嘴的肥肉再吐出来。

有的军阀虽然停战但积极为下一次混战做准备。奉天辽宁督军张作霖以地租做抵押向国外借款,积极扩张实力。

地方打,中央也打。

黎元洪做了总统,让段祺瑞做总理。段祺瑞根本瞧不起他。在段祺瑞眼里,他就是踩了狗屎运的暴发户。辛亥革命开始时,黎元洪只是一个统领,而段祺瑞已经做了总督。可一不留神,黎元洪成了他顶头上司。

段祺瑞有什么事根本懒得跟黎元洪商量,直接叫人拿过去让黎元洪盖章。黎元洪知道自己势弱不敢得罪段祺瑞,拿来就盖。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慢慢地,黎元洪也不愿老当这个橡皮图章。好歹自己也是总统啊,怎么就窝囊得给他当傀儡呢再遇到事,黎元洪开始参加自己的意见。于是摩擦开始产生并且越来越严重。

有一次因为一个人员任免命令,两人意见不和闹翻了,段祺瑞一气之下摔门而出,撂挑子不干了。黎元洪无奈,请徐世昌出面调停。徐世昌在中间和了把稀泥,算是把这事圆过去了。

之后两人好好打打,一直别别扭扭。

国会重开。国民党议员回归。国会继续之前被袁世凯中断的宪法审议。国民党跟进步党分歧严重,整日里吵闹不休,甚至动起手来。

张勋召集长江以北包括北洋系控制的湖北、江苏等十三省代表在徐州开会,组成特殊的院外政治集团,以武力为后盾对抗南方各省和国民党。国民党控制的国会扬言要弹劾段祺瑞。张勋便扬言解散国会。国会最终不得不屈服。

从中央到地方都是这么一个状态,大分裂造成的裂痕看似因为公敌袁世凯之死而得到弥补,实际不过是用稀泥遮住而已。中国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美日先后想向中国招手,希望宣布中立的中国加入他们的阵营。

这场大战开始于1914年。一个塞尔维亚愤青刺杀了来访的奥匈帝国的王储,引发两国战争。而这两国都有自己的哥们弟兄,于是单挑变成群架。奥匈德是一拨,称同盟国;俄英法是一拨,称协约国。后来意大利、美国和日本也加入战团。

这场战争异常惨烈。自动步枪、机关枪、重炮、飞机、坦克、潜艇、毒气弹全出现在战场上。一场战役下来动辄几十万人死伤。

前线缺人手,美国就想到了中国。中国四万万人口,随便划拉划拉就够他们使不清的。美国盛情邀请中国参战,跟他们携手打德奥。

美国人说了,我们也不用你们出兵,你们就派些劳工帮我们挖战壕修工事就行,食宿全包,报销来回路费。日本人说,你们政府缺钱我们还可以给你贷款。

段祺瑞觉得这是好事啊,只赚不赔。如果打败德国,咱就是战胜国,欠德奥的庚子赔款也一笔勾销了。另外,以前我们有求于你们,你们总是给我们讲条件。现在你们有求于我们了,我们也可以给你们提条件。

段祺瑞跟协约国商量,让我们参加协约国这没有问题,但你们能不能在关税和庚子赔款上面让让步。协约国很痛快地答应了他。关税提高5。庚子赔款延期十年。

关税自清末以来一直被列强控制着,税率一直没变过。中方想提高关税,列强不肯答应。八国联军时期清朝欠下的庚子赔款也由民国担着。

段祺瑞很高兴,写了份宣战书去让黎元洪盖章。黎元洪不盖。德国是咱惹得起的吗万一德国赢了,扭脸还不把咱灭了段祺瑞说不能,德国现在连还手之力都没了,投降只是时间问题。黎元洪觉得不靠谱,推说宣战是国会职权范围内的事,让他先去找国会批。段祺瑞说那咱们先宣布跟德国断交,给协约国一个交代。黎元洪也不肯批,也让他去找国会去。

段祺瑞急了,撂挑子走人,回天津了。

黎元洪没辙了。政府离了段祺瑞还真玩不转,只得请副总统冯国璋出面把段祺瑞请回来。黎元洪说对德绝交我可以签,但是对外宣战是大事,真得等国会批了我才能对外宣布。

段祺瑞说没问题。

据大公报报道“段总理率国务员谒见大总统,经将对德断交照会呈请盖印交付德公使。德公使即日出京”。天津、汉口的德租界随即被中国政府接收。

对德断交后,段祺瑞向国会提交对德宣战案。

他找来一些国会代表吹风,要求他们立即召开特别会议,审批宣战书。

孙中山反对参战。他向国会吹风不要批宣战书。

虽然国民党已不复存在,但原国民党籍的议员还是受孙中山的影响。孙中山把国民党籍以及进步党议员拢到一块成立一个“宪政商榷会”,大概300多人。孙中山通过这个“宪政商榷会”对国会施加影响。

段祺瑞感觉国会对参战不是很热心,便让人想些办法造造舆论。

手下人挺能整,马上纠集了一批人冒充各行各业的请愿团,聚集在国会门口。这帮人一边喊口号一边挨个往国会代表手里塞传单。谁敢不接,大嘴巴抽他。代表们鼻青脸肿地逃进会议厅。

这帮家伙跟进会议厅,要监督代表投票。谁敢投反对票,就当场弄死谁。

代表暗地一打听,都是段祺瑞找来的人,气坏了,打电话叫段祺瑞来国会接受质询。段祺瑞还以为是质询宣战的事,马上来了。代表们一拥而上把段祺瑞围在墙角,开起了批斗会。开完批斗会,代表们告诉段祺瑞,不批

国会发话出来,要想批宣战书,首先得改组内阁。

段祺瑞气坏了,扭脸去找黎元洪,让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

黎元洪心话你也忒不要脸了,你干出那事还好意思怨人家国会。黎元洪不同意。

段祺瑞故伎重演,撂挑子回了天津。

黎元洪早对他忍无可忍了,这回得罪了国会又撂挑子辞职,正是办你的好机会。

黎元洪签发命令,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段祺瑞在天津得到消息,针尖对麦芒,对外放话,没有总理副署的命令一律无效。

按照临时约法,任何重大决定必须由总统、总理共同签字才能生效。黎元洪免掉段祺瑞的命令必须让段祺瑞签了才有效。

这下黎元洪傻了。政府瘫痪了。这可怎么收场。

想让冯国璋出面调解。冯国璋不愿再掺和。那再去找谁呢黎元洪想到了在北洋军里有老大哥之称的安徽督军张勋。

督军就是都督。在袁世凯“军民分治”改革后,都督被拆分成督军和省长。但大权还是在督军手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张勋在北洋军里年纪最大,比袁世凯都大5岁,说话好使。谁都给他几分薄面。再说张勋是十三省的盟主,背后有枪杆子撑腰。谁也不敢不给他面子。

黎元洪想请张勋进京调解。但是还没等他请呢,北洋军旗下的各省宣布独立的消息传来,霎时间惊得他目瞪口呆。

北洋军的将军们得知段祺瑞被人欺负,替自己兄弟打抱不平。

张勋以老大哥的身份请北洋系统的督军们来他的徐州开会,商量对策。奉天辽宁的张作霖、江苏的冯国璋、直隶河北的曹锟等13个省的督军都应邀而来。段祺瑞让自己的心腹徐树铮代表自己参加会议。

大家聚在一起大骂国会、大骂黎元洪,义愤填膺地要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有人说干脆咱们宣布独立另立中央得了。

张勋说民主共和这玩意简直就是胡闹,乱七八糟,一事无成,还是以前有皇上的时候好,一锤定音。我看还不如把宣统皇帝请出来,恢复大清呢。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大家乱哄哄地说就是就是,什么狗屁总统、国会,商量点事这么费劲,真不如皇上一言九鼎。

张勋以为大家都赞成他的想法,扭头问徐树铮,我想让宣统复辟,你们那里是怎么个意思徐树铮这事我可做不了主,得回去请示段总理。

张勋做主先宣布独立,给黎元洪点颜色看看。大家轰然同意。

在张勋的挑头下,13省宣布独立,要求黎元洪引咎辞职。

黎元洪懵了,我有什么咎可引啊

13省说你没有总理的副署就擅自发布命令,违法了临时约法。

黎元洪哭笑不得。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13省独立后开始筹备临时政府,计划请徐世昌出任总统。

这不明目张胆地搞分裂吗孙中山及非北洋系的省份发电声讨,警告他们你们敢另立政府,我们就出兵讨伐。

中国又来到内战的边缘。

黎元洪不能再等闲视之,请13省的大哥张勋进京协商,一切都好商量。

张勋说让我去可以,得有个条件,你把国会先给我解散了。

黎元洪也是没辙了,下令解散国会。国家要完了,国会还有什么用先保证国家不分裂再说吧。

张勋这才赶往北京。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