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74,胡亥篡位

中华世纪谈 74,胡亥篡位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胡亥弑兄篡位。胡亥用法益刻,百姓振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得病而死。

秦始皇病倒后就预感到自己恐怕活不成了,下旨让大儿子扶苏回来主持葬礼。秦始皇没有明说立扶苏为太子,但让扶苏负责自己身后事也就是暗示扶苏将要继承皇位。

秦始皇之前没立太子。他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所以不着急立太子。另外秦始皇在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之间一直举棋不定,拿不定主意立谁为太子。

秦始皇没有立皇后,所以秦始皇的儿子没有嫡庶之分。扶苏是长子。按理说秦始皇应该立扶苏为太子。但是秦始皇不喜欢扶苏。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候,扶苏表示反对,惹恼了秦始皇。秦始皇把他撵到北部边境督导蒙恬守边。

秦始皇喜欢的是小儿子胡亥。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胡亥排行十八。按理说这个排行基本与太子无缘,但架不住胡亥会讨秦始皇喜欢。秦始皇推崇法家。胡亥便拜秦始皇的宠臣赵高为师学习法律。秦始皇出巡。胡亥也想出去玩玩,撒娇让秦始皇带他去。秦始皇同意了。可见,胡亥在秦始皇那里地位特殊。

胡亥后来杀蒙毅蒙恬的弟弟时俩人对话显示,秦始皇一度想立胡亥为太子,但被蒙毅劝阻。史料没显示蒙毅用什么理由劝阻了秦始皇。通常的理由是“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

秦始皇要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通常会强调幼子“贤”。可问题是胡亥贤吗

史料中关于胡亥早先的轶事只有一件,说小时候淘气把大臣们脱在门口的鞋挑式样好的都踩上一脚。那时的人跟现在的日本人一样,进门前脱鞋光脚进屋。这事要根据当下流行的性格测试题,说明这孩子忌妒心强。大臣们出门看到自己的鞋被踩坏了,肯定会对胡亥有看法。秦始皇要硬说胡亥贤肯定难以服众。立胡亥为太子,阻力肯定非常大。

秦始皇不能立胡亥为太子,又不愿立扶苏为太子。立太子的事就拖了下来。

现在快死了,这事就不得不马上决定了。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立扶苏为太子。扶苏在群臣中间人缘还不错。立扶苏为太子相对容易保持政局的稳定。

他写好了诏书,盖好了章却没有发出去,而是交给赵高保管。赵高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大概相当于秦始皇办公室主任。

秦始皇不急着发诏,是因为他安排扶苏回京主持他的葬礼,也就是灵前继位,但现在人还没死呢。万一他能扛过这劫,这诏书就不用发了。看来他还是不甘心把皇位传给扶苏。

可惜他没抗过去,死了。

赵高马上拿着诏书去找胡亥。他是胡亥的老师,希望胡亥继位。胡亥开始不肯,说什么夺哥哥的皇位不义啊之类的话。

赵高再劝。胡亥说现在父亲的丧事还没办,怎么好拿这事去麻烦丞相呢。言外之意,这事你得先做通丞相的工作,要不然不可能成功。

赵高于是去找李斯。李斯坚决不同意。赵高说那样的话丞相的位子可就不是你的了。等扶苏即了位,肯定会把丞相的位子给了蒙恬。李斯于是答应入伙。

三个关键人物统一了意见,事情就好办了。赵高重新写了一份诏书,让胡亥灵前即位。再写一份诏书勒令扶苏自杀。

赵高负责保管玉玺,矫诏是轻而易举的事。

扶苏正在上郡陕西榆林和大将蒙恬一起防御匈奴。扶苏接到圣旨,见父亲指责自己种种不是,令自己自杀谢罪,不禁泪如雨下,转身进内室准备自杀。蒙恬怀疑有诈,建议扶苏确认之后再死不迟。扶苏知道秦始皇不喜欢他,对诏书毫不怀疑,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有什么好确认的于是自杀了。

胡亥确认扶苏已经死了,放心即位,人称秦二世。

秦始皇死得也太着急了些,死时骊山陵还没修好呢。秦二世把骊山陵匆忙收尾,把秦始皇埋了进去。

骊山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七十万人从秦始皇登基那年起就开始修,一直修了四十年。试想工程有多大

秦始皇围绕骊山陵修了一座城,城内有皇宫,宫中有各式宫殿,主建筑是他的陵墓。陪葬坑遍布四周。现在只挖掘了部分随葬的兵马俑就已经震惊世界了。主坟没挖呢。据说主坟里埋着秦始皇历年搜集的不计其数的珍宝。但是否被盗挖过不得而知。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在技术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秦始皇墓暂时不能开挖。

秦二世即位后提拔赵高为郎中令相当于大内总管,位子仅次于丞相。

胡亥把赵高当做心腹,无话不谈,言听计从。

胡亥有一天对赵高说人生在世,如白马过隙,太短暂了。我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享乐当中去。你说这个想法可行吗

赵高说你现在皇位还没做稳呢,怎么能先想这事咱们矫诏夺位,你的兄弟们、大臣们都有疑心。如果他们不服闹起事来可不太好对付。

胡亥说那怎么办呢

赵高说“灭大臣而远骨肉”。把兄弟姐妹、前朝大臣都杀了,朝廷上下都换成自己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胡亥说“善”

于是胡亥捏造种种罪名处死公子公主。12位公子被斩首示众。十个公主被五马分尸。三个公子自知难逃一死横剑自刎。一个公子主动要求为秦始皇殉葬。排行在胡亥前面的兄弟都被他一个个送上西天。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他的子女都没有封地和军队,对秦二世的杀戮毫无抵抗能力。

蒙恬兄弟等前朝老臣也被胡亥随便安个罪名杀了。

一场腥风血雨之后,朝中的老干部、老革命消失殆尽。

诸事已毕。胡亥将朝廷大小事往赵高、李斯那一丢,躲入后宫“高枕肆志宠乐”去了。

秦始皇活着时候修建阿房宫供自己享乐。阿房宫规模非常大,工程量非常大,工期非常长。阿房宫还没修好,秦始皇就死了。

为了安葬秦始皇抢修骊山陵,胡亥暂停了阿房宫建设,把人手全调去修骊山陵。现在骊山陵还没完工,但胡亥已等不及要住进新宫殿了,于是重新征发劳役。

阿房宫规模宏大,“覆压三百余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需要的人力物力不亚于修建骊山陵。

老百姓的负担更重了,一年所得的大部分都交了公不说还要担负无休止的劳役和兵役,并且还要忍受秦朝的严刑酷法。

秦朝法律是非常严苛的。胡亥篡位上台,出于维稳考虑“乃更为法律,务益刻深”。他修改法律,使严苛程度更上一层楼。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大官们为保住禄位而奴颜婢色阿谀取容。百姓担惊受怕如履薄冰。

赵高认为这种效果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人臣当忧死不暇,何变之得谋”臣民天天关心的是自己还有没有命活下去,哪有工夫谋反啊

实际上恰恰相反,暴政与暴动常常是因果关系。

陈胜吴广暴动爆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胡亥的严刑酷法。如果没有失期当斩”的严刑酷法,陈胜吴广也可能不会走极端。秦朝也可能不会二世而亡。

其实根据出土的秦律显示,误期的处罚并非砍头,而是罚款。“失期三日到五日,谇sui;六日到旬,赀zi一盾;过旬,赀一甲”。根据迟到的时间,或责骂,或罚一盾或一甲,也就是跟盾牌、铠甲等值的钱。罚款虽然对于贫苦百姓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但总好过砍头。

陈胜吴广说“失期,法皆斩”。如果此言当真,那说明胡亥修改了秦律,加重了违法处罚。从罚款直接升级为死刑,这也太狠了。

秦朝法律原本就严苛,这再无限制地升级,老百姓的日子可真没法过了。

在阿房宫复工的当年爆发了陈胜吴广暴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间暴动。虽然开始时规模并不大,只有900人,但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六国遗老遗少借机复国,使战火迅速向全国蔓延。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