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246章 安北计划(一)

跨界商明 第246章 安北计划(一)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随着后金的衰弱后金与朝韩的关系肯定是不可能保持039039兄弟之国039039了,这个关系完全是屈服于武力之下的,朝韩乃是口服心不服的。

现在大明与后金军事形势逆转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转变态度的,实际上他们既无力对抗后金,却是连毛文龙的军队也打不过的,所以任由辽东难民退入境内耕种。

这时后金收缩后退,难民不少也随着回来生活在东江军收复的土地上的人多了起来。但这时毛文龙仍然沿着鸭绿江建设几处堡垒,这让人有些不大理解。

按这时人的想法辽东明军与毛文龙军肯定会乘他大败时围攻了,穿越众却不这样干,因为那肯定是会把后金往北方赶,明军向北追击就会遇到进入草原一样的补给不继问题。

因而计划等有足够的军队后绕道从西北两个方向攻击,如此才能尽量全部歼灭他们,而不是放到更北的地方去打。

那么从北面包抄一路需要从锦州方向出发向北从西北往东南压,另一边就需要守住鸭绿江并由北向南压。如此一来南面是海,四面合围之势形成了。为了这个计划鸭绿江边一要封锁,二要备下支援过来军队的粮草。

不过这个计划还在考虑什么时候施行,按穿越众最初计划还要二三年再动手,但这时候各方面形势比预计好。如陕地形势安稳程度就出乎预料的好,原因有骑兵分散剿杀义军效果太好,有电台联络义军刚起来就遭围剿,旋起旋灭发展不起来。

还有造反者抓住或投降都被移走,少了反复之人及骨干力量。再说穿越众向那里摧广山薯、玉米、土豆种植粮食危机有所减轻。

还有从黄河移民走了一部分人,运入的粮食以工代赈救济了一部分人。一边打、一边缓、一边救、一边移民综合措施下陕地虽然缺粮危机仍然不能大为好转,义军却是发展不起来。

如此在陕地的兵力随时可用,还有新培养的良马虽还不可用,上一次缴获的马足够多,包抄的军队完全可以骑马行动。

还有新军已经整编五万以上,本来准备有了十万加辽东的关宁军加毛文龙东江军再行动,这时看缺粮让后金随着时间过去不是恢复而是比之前大败后愈来愈逐渐衰弱。

让后金无法恢复的原因一是缺粮,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内部纷争与分裂。内部纷争是代善、豪格、阿济格等人争权夺利与争位还有下面怎么办的分歧。分裂是被努尔哈赤征服的各部落族群对下面形势悲观,对求和迫切,就是因为他们的人这时分散不然早内战了。

就算是如此如叶赫那拉部等秘密派人表示愿意当内应的意思,条件是恢复他们过去的一切。对此穿越众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对这些部落同样要甄别外,人也要按照各族平等原则重新统一安置。

不想如此快剿灭建奴的形势已经成熟或仅是军队的准备还不足,不过明年秋收前最迟后年开春后就可以行动了。

之所以这时改称辽东为平叛剿匪那是努尔哈赤本为大明建州指挥使,之前自立一国称了皇,这时虽又称贝勒相当于王爷,但这些大明没有承认过自然不算。

上述称呼乃是小道胜负盛衰才为重要,所以还有一事这时需要行动了。这就是辽东更北方的土地也有不少部落存在,那里过去为大明的努儿干都指挥使,现在也是建奴的势力范围。

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北大荒、大小外兴安岭这时只能渔猎的地方,今后可是大粮仓与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为此穿越众筹划的第一条铁路就是京哈线。

不过这京哈线修筑时间会很长,分段修建只有京沈段才会几年内完成,要控制到黑龙江、乌苏里江起码十几年后。

但这样一来大明在那边就会迟到不短时间,可为了象征意义更大的控制那里而派出大军代价不小还没什么好处。还好可以直接进黑龙江溯流而上的。

这用船溯流而上的好处是运输量大,运输量大就可以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岸建造一些小型堡垒并兼商品交换场所,如此一方面先恢复奴儿干都指挥使的一部分政权,另一方面用商品换取那边部落居民的裘皮、东珠与金沙等物品。

那样干不仅陆地军队过去省力省钱,还大有钱途外,也交好了当地部落。因为盐、布、瓷器、茶叶、炊具、丝绸、铁制刀斧等等,甚至是皮革制品少说有十倍利。

但那边二三百人就可以守一个据点,带给当地人的商品却是建奴自己也缺乏的,就算是有一点交换价格也会极高的。那是他们自己也缺物资外,陆路行走困难又运输量小成本大。

早有计划未曾实施主要是之前造船能力、技术与速度等之前不具备,船只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容易从登州或天津卫过去却是要绕过半岛的,加上其它因素还是用大船过去为好。

可船大了在江中帆风就不自由了,虽说顺风侧风的时候会占一半多,江中与海上航行大不相同。海上可以利用四面来风,区别只是船与帆的结构对风的利用效率高低,好的帆船只要错开极小角度就可以逆风而行,但真正逆风而行是不可能的。

所以几十吨的帆船在黑龙江或乌苏里江行驶,但这样的船运输量太小,只适合平时使用不合适开拓时期大量运输人与物资。

只是船一大进入江中如帆船只能候风而动,一点也不自由,最好由机帆船来执行开拓任务。那也是穿越众有这个实力,不然也只能派大量小帆船过去或在那边造些小帆船,将大船运输过来的人与物分驳进江。

那也是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办法,穿越众这里有机帆船还是大型的当然尽量利用这个条件。不过之前不仅造船条件还不成熟,有了船也要先忙移民,还有为了避免刺激后金。

到天启九年这样的顾虑不复存在,造船速度因为有了沙船帮,还有这时从郑芝龙控制下的地方弄到了大批工匠,在这方面也缓和了不少,于是天启九年五月底三条三体千吨船在登州载上了近万人后启程出发。

这是名为安北计划开始了,这时上船的近万人有三千为登州兵与他们的少许家人。那是这些兵要驻扎三年才允许他们带上自己的妻子或幼儿,因而军人只有一千多家人反而更多一些。

除了军人还有就是一些辽东难民,还有的是一些流民与被抓获的义军俘虏,这些俘虏被判了三年左右劳役属于去强迫劳动的,另外还有少数商人等等。

从登州出发经过五天时间一千二百海里航行,三条大船拖了六条五十吨左右小帆船,来到了之后被称之为海参崴的地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