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皇后无所畏惧 > 122、变革

皇后无所畏惧 122、变革

作者:初云之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7:26: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倭人使臣一到,乔毓就来了精神, 这头督促着工部匠人改良□□, 那头还惦念着舰船的营造。

水军古来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夫差与勾践的争斗之中, 水战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往后, 汉朝时候变有了四层高的舰船, 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现下工部正筹备的便是车船, 通长三十丈余丈,每艘可容军士八百人, 因为打算远渡重洋的缘故,更要注重舰船的强度与航行速度。

此外,唐军此前从未前往过倭国,人生地不熟,是第一个难处;过去挖人家金矿银矿, 免不得要同倭国打起来,这是其二;最后,金银挖出来简单,运回来可就麻烦了。

具体主持此事的楼船将军却没将这放在心上, 进宫求见皇帝,道:“人生地不熟只是小事,从使节中绑几个过来问问, 不就熟了吗?只是他们现下正在驿馆,臣等不好越过鸿胪寺要人……”

皇帝正翻阅奏疏,闻言头也没抬:“去挑人吧,就说是朕准允了的。”

楼船将军喜不自胜的应了,躬身退了下去,皇太子在侧听见,又向皇帝道:“既然是去开矿,免不得要带工匠过去,开采之后,更要加以冶炼,如此一来,路上便更麻烦。儿臣觉得,倒不如干脆就在倭国矿藏旁边开设矿场,将金银熔铸成锭,清查数目之后,再行运回国内,一来可以就近借用倭国人力,二来,也免了污染国内水土……”

皇帝听最后那话有点玄乎,抬头道:“你母后说的?”

“是,”皇太子颔首道:“矿窑容易出事,这是难以避免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当然是叫倭国人去挖了。”

皇帝征战沙场,心如铁石,这会儿怎么会心软,想着乔大锤说过的倭人嘴脸,半点儿都没犹豫,就点了头:“就这么办。”

顶层这么一通风,下边儿人就哼哧哼哧的开始干了,倭国使臣高平次郎在驿馆中等了近半月,都不见皇帝召见,几次三番去问鸿胪寺的官员,却都被打发回去了。

倭国还打着在大唐留个三年五载的主意,这会儿见自家认定的冤大头态度不甚热切,便有些慌了,想着这些中原天子都爱戴高帽,教化四方,就重新去找了鸿胪寺的官员,殷勤道:“倭国仰慕大唐威仪,天子圣明,故而来访,望请长安不吝指导,感激不尽……”

最开始的时候,皇帝还对这群矮子抱有那么一丁点希望,觉得他们虽然腆着脸来要这要那,心里总该是有点逼数的,不说是带什么朝贡之物,起码也要有点土特产吧?

结果呢?

这群王八蛋咸鱼都没给他带一条,就打算空手套白狼!

皇帝给恶心坏了,跟鸿胪寺下了死命令,给他们口吃的,给个地方住,别的什么都不准给!谁要是敢拿大唐的钱装阔,朕就把他家抄了贴补倭人!

这话一落地,从鸿胪寺到驿馆的官吏都提起一万个心来,唯恐一不小心落个抄家的下场,平白便宜了那群矮子。

再后来,倭人笑的跟菊花儿似的问他们要白纸写字,要汉书典籍,要技艺工法,连个好脸都没得到。

这会儿高平次郎又一次重申,显然不会发生任何作用,接待他的官员漠然的看了这人一眼,假笑道:“使节先回去等等吧,我会将你的心意告知上司,请他帮忙上达天听的。”

五天前你就是这么说的。

高平次郎脸皮一阵抽搐,却也不敢发怒,强笑着回到房间,便见有人慌乱的前来回禀:“汤川君与他的侍从,都不见了!”

他所说的汤川,也是倭国颇有名气的后起之秀,伯父便曾经随从使隋,自幼耳濡目染之下,精通汉学,也是倭国打算推荐给国子监的留学生之一。

高平次郎骤然听闻他失踪,不禁变了脸色:“什么时候不见的?”

“……不知道。”侍从面有难色,歉然低头:“有人发现他一直没有出现,打开房间的门,才发现他早就不在了。”

失踪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

倭国使节在大唐的驿馆中失踪,有这样的理由在,他们总不能继续将己方扣在这儿,不予理会吧?

高平次郎眼底浮现出一抹喜色,旋即便压制下去,面色焦急的去寻鸿胪寺驻守官员,道:“与我们同行的汤川君和他的仆从在驿馆内失踪,贵国是否应当给我一个解释?”

他凛然道:“倭国虽小,却也是诚心来朝,大唐如此相待,恐怕会叫周遭小国不安!”

鸿胪寺的官员冷漠的看着他演戏,等他说完,才假做诧异,道:“怎么,汤川没有告诉你吗?”

这态度叫高平次郎心头震颤,忽然不安起来:“什么?”

……

“高平君,我仰慕大唐文化已久,此次抵达长安,就不打算再回去了。”

不多时,汤川健次便出现在高平次郎面前,他神情中有转瞬的迟疑,但很快就被贪婪与向往取代:“我已经改姓林,从此以后,就是大唐人氏了。此前没有告知于你,望请多多见谅!”

绚丽的蜀锦、秀美的瓷器,整洁宽阔的道路、巍峨庄严的太极宫,大唐文明的灿烂灼伤了汤川健次的眼,不需要威逼,几句利诱,他就心甘情愿的低下了头。

向往强者,服从强者,并且以此为荣,这是镌刻在倭人骨子里的东西,等闲无法改变,见到了长安的繁荣富丽,他再也不想回到落后混乱的倭国去了。

汤川健次两手下垂,深深鞠躬,语调十分歉疚,姿态却坚决极了。

高平次郎虽不知这些唐人肚子里在打着什么主意,却也知道他们不会平白无故收纳一个倭人,更没想到汤川健次就这么改了国籍,在那武官模样的人身后,殷勤的像条狗!

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半晌都没说出什么来,鸿胪寺那官员便假惺惺道:“这是汤川自己的意愿,可跟我们没关系……”

汤川健次彬彬有礼纠正他:“在下已经改汉姓为林了。”

那官员绕有深意的看他几眼,微微笑了,高平次郎忍了又忍,才没有拔出短剑,将这倭奸给杀了,勉强寒暄几句,扭头离去。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却就此打响了。

倭人在大唐也不是全然无助,最早跟小野妹子一道出访隋朝的人当中,便留下了数十人,几十年过去,总会有些人脉的。

更不必说在士林清流眼中,外族来朝,便是大唐天威所在,理应加以厚赐,以彰国威,对于皇帝现下的漠视与近来越来越大的动作,他们由衷反对。

朝臣们在太极宫说及此事,又被皇帝喷回去的时候,乔毓正在朱虚侯府帮萧世南诊脉。

天气愈加冷了,窗外那几株梅花却开的精神,幽香透过半开的窗扉,悄悄潜入内室。

“脉搏较之先前更加有力,气色也好了,”乔毓将手收回,喜不自胜道:“确是有所好转!”

他的气色见好,她的气色却不甚好。

人毕竟是人,无论多么强健,隔三差五的取血,身体也会虚弱下去的。

萧世南心中微叹,知晓她秉性,便没有开口去劝,只笑道:“当浮一大白。”

“不行不行,”乔毓莞尔:“你身体是好了,离能喝酒和远着呢。”

那窗扉半开着透气,不免有冷风袭来,侍从们送了暖炉和香茶过去,叫他们俩取暖。

乔毓饮了口茶,道:“那天我来时,遇见老管家了,我叫我劝劝你,身子既好了,便该想想以后的事儿了……”

她说的有些含糊,萧世南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轻轻摇头,道:“现在还没有这个打算。”

乔毓便道:“那就算了。”

萧世南微微一怔,忽然笑了,如春风拂面:“你怎么不再劝劝我?”

“我说那一句,是因为答应了老管家,不好推脱,再说就没意思了,”她道:“世南哥哥不是会钻牛角尖的人,前路如何走,想必也自有计量,我若执意劝你娶你生子,不像是关怀,倒像是为了了结一桩心事,匆匆叫你去做决定了。”

“你这等性情啊,”萧世南笑着点了点她,道:“上天入地独一家。”

乔毓捧着茶杯笑,他则继续道:“听说万年变法如火如荼,正是最热切的时候。”

“鲜花锦簇,烈火烹油,哪有这么容易,”乔毓与他相熟,也不隐瞒:“万年的摊子不小,说是日进斗金也不夸张,工坊里的男女工人们举家迁往万年居住,再过几年,兴许会是一座不下于洛阳的雄城,可是世南哥哥……”

她叹口气,道:“商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跟农耕抢人,以农为本的国策乱了,农民破产,粮价不稳,流民再生,这天下就要不太平。稳中求进,难呐。”

“总是在变好的。”萧世南静静听她说完,宽慰一句,又笑问道:“听说明年春,圣上便要开科取士了?这却是你的功劳。”

“是呀,”乔毓脸上的笑容一下子真切起来:“现下回想当初在万年筹备考试的事儿,真是跟做梦一样。”

有些话她没跟萧世南说,但也没刻意隐瞒,他又聪慧,总能猜到几分端倪。

临分别的时候,萧世南送她出去,到了门前,轻轻道:“别把自己逼得太紧,阿毓。你才十六岁,也还是个小姑娘呢。”

乔毓心下一暖,笑吟吟的应了声“好”,翻身上马,扬鞭离去。

已经到了冬天,寒风料峭,她没穿大氅,两颊也被吹的泛红,只是从朱虚侯府到卫国公府不过一刻钟路程,倒也不怵。

催马越过崇仁坊门槛的时候,乔毓感觉有什么东西凉凉的打在自己脸上,抬头去看,却见细碎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掉在地上后,又悄无声息的融化掉。

下雪了啊。

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她这么一出神的功夫,雪就下大了,鹅毛般飘落下来,打在人身上,慢慢泅湿了衣衫。

“瑞雪兆丰年,好兆头啊。”

乔毓笑了一声,扬鞭催马,往卫国公府去,远远瞧见府门了,却见那儿静默着一行骑士,肩头薄霜,似乎正在等谁。

她勒住马,笑吟吟的近前去,道:“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在这儿做什么呀?”

那人道:“在等人。”

乔毓道:“等谁呀?”

那人笑了一笑,道:“等我夫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打算明天发的,想了想,还是今晚吧,不过明天那一更可能也要晚了,跪求大家原谅_(:3∠)_

ps:评论抽人送红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