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178章 百年大计 不好搞!

振奋新明 第178章 百年大计 不好搞!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山西老王因为少花钱而心情大好,延川的李侯爷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缺钱了。

“宋先生,每县修两所小学堂目前办不到吗”

“以目前每县的收支,很难负担得起,除非军政府往下拨钱”

“往下拨钱,不是长久之计军政府现在管辖的县域少,若是多了那不就被拖死了”

今年军政府的税收终于有了质的改观,除去振川公司的纳税,收上来税超过了三十万。抛去各项开支,还有一点结余,李振新就想着提高一下教育的普及率。俗话说的好,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再苦也不能苦娃娃。

结果一算账才发现,这个事有点搞不起。一所完全免费的小学堂,招生人数一千人,一年的开支就在**千两左右。**千两是事什么概念一般的县全年的税收也就一两万。

不搞免费的教育行不行当然不行陕北这地方,你要是教育敢收费,家长门就敢让娃娃们去放羊。本来上学就让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若是再花钱,一般的家庭就不得不打退堂鼓了。

生存环境决定社会意识,江南为什么文治昌盛人家那地方一个成年劳动力种出来的粮食,能养活好几个脱产市民。陕北是没这个条件,一个成年劳动力养活两个脱产人士都费劲。老人、小孩、妇女都需要当劳动力来使,一年下来出产的东西才勉强够一家人吃用。

想在这个地方普及教育,不免费是不可能。目前准备推出的政策是学费全免,一天管一顿饭,每一个县办两所小学堂。孩子们大多是需要寄宿的,上五天学休两天。

就这么一个简易的教育普及计划,因为缺钱的问题,也不得不腰斩了。

“宋先生既然各县负担不起两所学堂的经费,那就先办一所吧让军政府给各县发文,一年内要把小学堂都办起来,三年之内招生的人数要过千。”

“恐怕,有的县还是会缺钱”

“再缺钱,就把知县和其它的官员给换了。换一个能挣钱的人来当。”李振新被惹急了,一县之地因为缺万八千的银子而耽误教育的事,这样的官员留着干什么

宋应星见李侯爷突然起急,忙解释了道“侯爷,这有的县穷,有的县富,知县等人也是没办法除非是摊派和加税,不然怕是做不到啊。”

“除了摊派和加税就没办法了吗当年延川在延安和榆林两府算是富庶的县吗如今延川一县的出产怕是一般江南的县也比不上吧”延川是李振新的功绩,拿来举例子最合适了。

停了一下,李侯爷继续说道“当官是为了给老百姓找活路,是为了让百姓因为有官府而生活的更舒心做不到这一点,要官府和官员干什么老百姓自己就能活的好好的,为啥要给这些官老爷缴税李自成为啥点了福王等人的天灯、杀了那么多官员,百姓会拍手称快就是因为这些人只拿钱不办事”

闯贼造反,是因为朝廷拿钱不办事面对这个奇葩理论,宋应星一时有些难以消化。上郡侯,总是能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论。虽然乍一听是毫无道理,可仔细回想他的解释,又感觉似乎道理是通的。

米脂县衙,知县刘旭东看着刚刚送过来的公文,心里有点坐蜡。当知县一年多了,也就这段时间感觉有点顺心。主要是这段时间收的粮税比较多,衙门里有了结余。

可这钱还没捂热乎,上边的一纸公文就要把这些钱全花出去,而且还不够。

“大家议一议,这学堂的事按军政府的意思,每县都要要建一个容纳千人的小学堂。这一年下来的开支,没有着落啊”知县不得不召开委员会,大家合议拿出个集体意见。

“要不就给农户摊派点,让大户们捐一点反正这两年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去,加点钱也能受得住。”县丞是本地人,以前就在县衙里当二把手,想问题肯定是从传统角度出发。

县丞的话刚说完,税务局局长就发言了“武县丞这话就不要说了,我这边收到了总局的公文,说要严格执行军政府不乱开税源的规定,什么捐输,摊派都不容许发生一旦发生,就撤职查办,追究连带责任。”

“对对对,加税、摊派这些事咱们就不要打主意了一旦发生,侯爷和军政府绝对不会轻饶的。”知县也赶紧表了态,这可是政治态度,千万不能犯糊涂。

武县丞被众人呛了一顿,脸上有些不好受。不过他也没有发作出来,在县里的军政委员会中,他是弱势群体。基本上所有的决策,都被从外地调过来的委员们把持着。

这次出摊派的主意,也不过是一时口快,说出了以前大家经常用的解决办法。没想到犯了这新政府的政治忌讳,以后可得注意了

兴平军刚来的时候,武县丞并没有当回事,当时接管的人员问他能不能接任临时县令,他一口回绝了,怕以后清军杀过来被报复。

结果这个决定,能让他后悔一生。时间过去了快两年,清军杀过来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其他接任临时县令的人,后来基本上都稳住了职位,被轮调到其他县当正经的知县。

以前在米脂地位比他低一截的钱粮主簿,如今在神木当正印的知县。错过了第一波投机机会,米脂县正式组建军政委员会的时候,武县丞就着急忙慌的出仕了。再不出仕,黄花菜都凉了。一步慢步步慢,出仕之后的武县丞,工作干的并不顺心,不但受知县的管,就是其他的同僚也时不时地挤兑一下他。

军政委员会这种形式,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分上下,只要是一个委员会的人,大家都能坐在一个桌子上吵架。这让县里的二把手很没有存在感,知县还好一点,人家毕竟是掌印的一把手。若是意见和其他人不一样,人家可以不盖大印,将分歧报给上边的委员会让他们定夺。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