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230章 知识青年涌入长安

振奋新明 第230章 知识青年涌入长安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别山、朝廷对鲁王一系擅立监国的事,有何处置意见”刚回到西安不久,就收到了福建漳州郑成功等人,成立了东南临时国事委员会的消息。郑大木和鲁王两系人马勾搭在一起,大有和整个西部抗清武装分庭抗礼的架势

“朝廷自然不会同意这事,他们这是在窜国谋权”

“我们支持朝廷的意见,坚决反对另立朝廷的阴谋兴平时报上要发表文章,批评这几股阴谋势力,尤其是郑系。其父当年投敌叛国、败坏国事,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情要写出来。其武装势力,据海为王,偷逃国税,盘剥海商的恶行也要揭露出来。直接挑明,其势力名为国臣、实为国贼,长期破坏抗明大业”

给人面子,人家不要啊若是纵容大木同学的分裂势力,其他的的军阀有样学样,遍地立监国怎么办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就不再是有名无实,而是连名都没了。

兴平时报连篇累牍的批评文章,很快在民间引起热议,形成一股声讨郑氏国贼的风潮。

今年反清复明形势一片大好,老百姓以前在大明治下生活的时候觉得各种不满意,结果换了人之后发现还不如故国,所以现在谁破坏中兴事业,谁就是国贼。

民间的批判风潮,很快从西北扩散到全国。不光是现下控制的地盘,即使郑成功的腹地东南沿海,风议也起来了。百姓们对这支雷声大,雨点小的队伍本身就有意见。借着这个理由,一下子把长期积攒的怨气都表现出来,郑系名声被臭了大街。

“天下百姓都瞎了吗自吾起兵抗清以来,昼夜操劳、累日奔波,结果现在被他们说成了国贼,气煞人吾也查了,此事起于陕西的李羊毛,此人真乃颠倒黑白的歼贼。诸位有何策,可以将这狗贼给收拾了”

“主公、陕西的李贼与我部有大量的商货往来,我们可以断了这条商路,让他们的货卖不出去”

“冯亨臣,你出的着什么主意现下清虏在东南沿海进行封锁,我部海贸本来就受影响,再断了陕北货的渠道,这不是伤人八百自损一千吗况且陕北货本身就供不应求,人家未必稀罕咱们的商路,此事万万不可行”

陈鼎一听冯澄世出的馊主意,就急了这主意一点可行性都没有,纯粹是瞎搞。

“陈文举、吾的建议你觉得不行,那你说个好的出来”

“主公、如今天下大势已变,西部定了陪都,正是民心所向之时,切不可意气用事。吾部与夏国公素无旧怨,当下所争皆是意气用事,还有缓和的余地。”

“文举、将你的想法说出来,吾斟酌一下,此事要考虑周全再行事”

陈鼎的一番话让郑成功冷静下来了,转念一想,就有些后悔之前被张煌言蛊惑,头脑一热做的决定。这事现在看来,除了找骂以外再无任何好处。

“主公、应速派人到陪都和长安将事情解释清楚,同时昭告天下与鲁王等人切割至于东南设国事委员会的事,咱们可以学夏国公在陕西的方式,成立一个军政委员会暂摄东南国事。夏国公,定无理由再出言反对咱们两家关系缓和,让其在兴平时报上出言帮衬一二,民心自然就会收拢”

陈鼎这个建议不错啊,除了将鲁王给撇到一边以外,其他的好像都没损失早知道就这么干了,非要掺和鲁王那破事干啥狐狸没打到,却惹了一身骚,十分不智。

大木同志派陈鼎等人为使者,去重庆和长安修复双方的关系。同时公开发布告,反对鲁王在东南监国,大明正朔只有陪都的永历这一支

被队友给卖了,鲁王一系现在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逼得他们又一次自取监国号。

“苍水、现在形势对我们很不妙汝可有良策”鲁王一系的主要头领张名振,眼看着形势急转直下,忙让张煌言赶紧再想个办法,这样下去他们就真无立足之地了。

“侯服,为今之计只有一策,我等速速派人到长安,想办法说服夏国公。就说鲁王殿下已经放弃监国号了,但为了安抚江浙人心,殿下这边必须占一个国事委员的席位这也是为了日后安危做的考量,夏国公应该能理解”

“可事可行吗突然多出一个人来分权,西南的那些军头能答应再说要占这个名额就得给朝廷每年交两万两银子,咱们如今财货吃紧有点困难啊”

鲁王一系现在日子过的相当苦逼,一年两万两银子虽然能拿出来,但也是砸锅卖铁,损伤元气,张名振真不想掏这个钱。

“吾觉得有可能,如今西南的国事委员是双数,一旦意见相持就需要圣裁,若是鲁王殿下占了一系,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对夏国公等人架空皇权有利。至于给朝廷的贡份,估计也不会有人太为难。鲁王殿下好歹是宗室,享有免贡的特权,应该可以商量”

最终两人做出了和郑成功一样的选择,先派人去长安,把骂人最凶的给安抚了再说。

鲁王和郑城功派人往陕西走的时候,长安城已经有点人满为患了。自从重庆定了陪都,从清占区涌入光复地域的人就骤然增加。这些人中有难民,但大量的是知识分子。所谓的有志青年们,一波一波的往西边跑。

在西部诸个势力中,投奔长安的人数最多。因为这里地方大,行政体系健全,同时就业机会也多。尤其是以秀才为主的中低层知识分子,更是将这里定为首选之地。

进士和举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可能还有犹豫可秀才们就没啥选择余地,到了重庆或者是其它军阀的地盘,有个毛线的前途,没人把他们当人才看。但是到长安就不一样了,听说此前投奔陕甘军政府的人,有不少秀才直接分了官,这待遇其它地方可没有

大量知识青年的涌入,最头疼的就是张同敞,安置这些人就业成了大问题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