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231章 就业是个大问题

振奋新明 第231章 就业是个大问题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振新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因为别人的就业问题而着急上火。整个长安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涌入了从外部迁入的好几万人。

这是在古代社会,一下子骤增这么多人,真的很棘手。

“开这个会,主要是为了解决最近一段时间内迁人口的安抚问题。先请张总督说一下,目前的情况”军政府为此事召开了会议,必须尽快解决当下的问题。

“目前到西安府的外人,大概有六万多,主要是河南那边过来的人,有四万多剩下的就是从各地来的,江南、湖广、还有四川都有”

“四川吴长伯是怎么搞的怎么那里也有人过来”其它地方来人,李振新还能理解。四川不都被光复了百姓怎么还会向陕西迁

“这几年四川连年征战,百姓们的家园都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吴三桂占了以后没什么安民措施,川陕的通道又被打通,他们听说咱们陕甘百姓的日子过的好,就来这里谋生了”

会议开始后,首先弄清楚了,迁移人口的成分。这些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战争难民。家园残破,故国又有中兴迹象,他们就携家带口的来这边谋生计。

还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是,清占区的宗族大户,他们是不想生活在满清的治下的义民和历史上北宋灭亡以后南下的士人家族一个心思。剩下的两三千人,就是读书人团体了。他们即是为了报国,同时也是为了谋求进身之阶来陕的

“本帅的想法是,多管齐下,解决现在的问题主要从这几个方向来考虑、屯田、招兵、招工、招官吏绥远那边应该能迁一部分、关中现在也有不少荒地,可以安置一部分陕北尤其是延安、延川的工坊能解决一部分,长安城也要建些工坊,剩下的人就通过招兵和招官吏来解决。”

经过众人一番合计,最终定了在绥远和关中想办法安置三万人左右的农民。陕北那边的工坊估计能吸收三千左右的工人,这些工人以及家属加起来就有一万多人被消化。再新编两个保安团,也能解决一部分青壮和家属的生活问题。剩下的人就靠在长安、耀州建工坊安置了。

“方向定下来了,咱们就说具体的执行问题。绥远和关中两地移民种田,要将待遇做个区分。不然大家就都想着留在关中,不愿意北上招工和招兵的事,要率先展开,其它的事稍微往后拖一下,毕竟这两种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高一点长安城的产业,暂时先建一个大型兵工厂,如今战事不断,不管是咱们还是各路友军,兵械方面的需求还是很大。纺织这块也能好好搞一下,关中陕南都能产棉,大明现下掌握的地盘,没有大的纺织产业,市场没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国公、属下觉得熬橡胶的工坊在长安要建一个,这里离陕南秦岭比较近,可以就近收胶。现在这胶的用量越来越大,俺看着搞多大都不愁销路。北地胶草熬的胶没有秦岭的杜仲胶好,两者的市场不重合还有炼钢做机器,这个也能搞。其它的像水泥、烧砖、制车都能在长安做”吴老三干了这么多年的商贸和情报工作,眼光与见识比其它人强不少,提的意见每条都很有可行性。

“贞敏吴老板三自己取的字所言条条在理,长安城以后要成为大明的工业中心这些产业都要搞,吾看你就很适合当长安的知府”老吴这人确实事个人才,五十岁才开始读书识字,见大世面,可人家的业务能力,一点不比在坐的各位大佬差。这样的人值得被重用

由一个放羊老汉,成为重城知府。在听到李振新的最新任命后,老汉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在会场里嚎啕大哭,这个际遇是他想到不敢想的。能有如此传奇的经历,此生足矣

将移民安置的大头解决以后,剩下的问题才更棘手。三千多读书人,咋办

别看这个群体人数不多,可带来的麻烦绝对不能低估。解决不好就会带来大问题,李振新可是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世的近现代史上,几次重要的事件,都或多或少与没有及时解决知识分子群体突然骤增后的就业问题有关。

这些人不像普通人,只要解决吃饭问题就能安顿好。他们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群体,同时又有一定的见识,生活稍有不顺,就会有别的祸端出现。而且他们对工作身份要求很高,李振新当年就有同学三十多岁了还一心考公,别人介绍的工作一点都看不上眼。在整个同学群体中,考公和在国企工作是主流思想,读书不吃公家饭,那就是有违天理。

这个问题在大明更严重,不管是秀才、举人还是童生,他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官。学而优则仕,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想要转变这个思想,贵为国公爷的小李真没这个自信。

这玩意似乎是无解的,对大多数平庸的读书人来说,确实很难找到比吃公家饭更合适的就业方向。让大明的这些士子们去工坊和商业机构上班,他们难以接受,估计那些商人们也不好受。再说现下的各种民间机构,也很难合适的岗位和待遇。

商人资本家才不管你是否学富五车,人家只看重效益。别说明末的资本家没这个觉悟,就是后世的巨头大咖级企业,也没这个意识。996等各种压榨劳动力的手段,玩的是不亦乐乎,还美其名曰是福报

李振新有时候也再想,欧洲和北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的社会似乎没这个问题,进入官僚体系对社会中坚阶层的吸引力并不特别强。这么大的群体不是一个代议制选官制度就能解决的,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和社会氛围。可李同志,没出过国,未能亲身见识过所以他真不知道,有啥可借鉴的好办法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