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365章 京城不宜多建大学

振奋新明 第365章 京城不宜多建大学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北洋大学新建,李振新倾注了很多心血。这是第一所与国际大接轨的大学,办的好会对大明本身的学术体系产生巨大的补充作用。

初步计划先设置五个学科专业,航海学、西学、海船制造学、译员科、博物科。教师是中外各占一半,大明这边还是能找到一些对西学有涉猎的人士,一些在东亚地区流浪的外国人,基本上也会说汉语,直接聘请过来就能用。

大学聘请教员的公告一贴出来,就有三四十号欧洲人跑过来应聘。主要以传教士和流浪雇佣兵为主,经过面试李振新留了二十多个。剩下的人也没有直接打发走,而是给他们了到港口还有海事衙门工作的机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千金买骨。

这些人,李振新专门接见了一下。主要是的看看他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经过面试发现,水平还能凑合,不过短板明显。比如在海船制造这方面,就很难找到相应的人才,在学术方面同样没有啥有建树的人才。

造船是高端技术,目前欧洲各国都进行着技术封锁,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人才。这就于大明这边,将蒸汽机制造技术等一些高端技术进行封锁一样。

费尔南多是一名葡萄牙籍的海员,前些年跟随海船到了澳门。他所受雇的海船被海盗给抢了,没法回到欧洲去。没办法,就只能流落到澳门讨生活。

澳门的生活并不如意,因为他没有专业技能。唯一的强项就是当水手,这技术在澳门没啥用。最后只能受雇于一些商人当帮闲。

所谓帮闲就是跟着商人满地儿去采购东西,给人家当佣人,还没有固定工资。一般情况下是商人给他们食宿,到了地方上除了帮商人做买卖以外,他可以自己带点东西进行贩卖,赚的差价就是他的收益。

这种买卖最多也就糊个口,跟着别人的商队,你能带多少东西混迹了几年,依然没有攒够能回欧洲的路费,费尔南多觉得自己很失败。

前不久有趟从澳门发往北方天津港的商船,有个商人招帮闲,费尔南多急忙应聘跟着他北上。这几年大明北方的好货很多,贩卖所谓明国陕货的生意利润不错。听说北方的天津港,已经被掌控明国陕西的一位将军从鞑靼人手中夺了回来。从那个港口可以直接买到陕西货,会比通过其它渠道便宜不少,这就是费尔南多乐意北上的主要原因。

从澳门到天津,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广东沿海有不少海贼,到了大员海峡,倒是很平静。不过要给郑一宽交一笔不菲的过路费,买通行旗。郑一宽势力,在整个远东范围内,都没有对手,强大的西班牙海军、以及荷兰海军被他的船队打的不敢在这一带露头,他们想要在这一带做生意,也得乖乖交保护费。

过了大员海峡、就又不太平了。这一代有个明国贵族的武装,他们是郑一宽的敌人,进入他们的海域,很容易被当做敌人对待。好在这几个月,郑一宽的舰队加强了对海域的控制,听说明国贵族武装已经撑不住了。

到达北明国海,基本上不会遇到大股海贼,但同样得小心,这里会有日本海盗、朝鲜海盗、还有明国北方的小股海盗。

万幸、费尔南多这次北上没遇到什么危险,顺利的到达了天津港。这个港口现在秩序比较好,而且不像以前的明国人和鞑靼人统治时期那样,排斥外国船只进入。

在港口临时划定的自贸区,费尔南多以及他的雇主将货物都从船上搬了下来,堆在公共摊位等待买主。

其实他们带的货,并不畅销,都是些香料、药材、杂七杂八的东西,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从进明国货,拉到澳门港,或者马尼拉港,等欧洲跨洋商人采购。欧洲跨洋商人,一般不会深入到明国海域进货,时间上不划算,这也是他们这些二道贩子的生存空间。

卖了几天货,费尔南多听到了明国招外国人到学院里当老师的消息。一番打听以后,他非常心动。待遇很不错,只要应聘成功,每月最起码能拿四两明国银元。一年还有两个月的假期,除了工资之外,还有不少奖金福利,干满三年,会发两百两银子的探亲路费,让他们坐船回欧洲探亲。

欧洲人就这点好,啥都不懂,只要有钱赚,就会去试一试。费尔南多,啥都不懂,可还是去应聘了。并且还神奇的应聘成功,成为了北洋大学的教职人员。

能够应聘成功,得益于他的语言天赋。这家伙不但懂汉语、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和英语居然都懂。碰见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放过。北洋大学目前,真就需要他这样的人。来的外国教职人员尽管多少懂一些汉语,但普遍水平不够,需要专业的翻译人员帮助解决问题。同时译员科,也需要专业的教师。

“嗨、托雷斯,今天过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明国的文字实在太难写了学校里要求我们尽快把教材编出来,实在是让人头疼。”

“不要着急、时间长了就好了晚上一块喝一杯,说不准情况会变好一些。”

“费尔南多、我可没那个心情。明国给我们老师的待遇还不错,我得努力适应,不然丢了工作就不好了你晚上能帮我练字吗”

“没问题、我也得珍惜这份工作在欧洲,咱们这样的人,可没机会成为学院里的教授。”

“那是肯定的、说起来明国这方面真是包容,他们建了这么好的大学,居然会用大量的外国人当教授。”

不但用外国教授,李振新甚至提出,所有礼部人员必须要轮流到北洋大学学习西语,礼部官吏三年内必须掌握一门外语。

“总裁、这样的提议简直是无理取闹,是在侮辱我们读书人,让我们学鸟语我不能同意”

“怎么就成了侮辱人礼部将来主要做外事方面的工作,不懂外语自然没法展开工作。让你们学外语是为了打开眼界,放眼世界。”

“我堂堂天朝上国的官吏、学番邦的语言干什么他们要和我们交往,自然会主动学我们的。”

“那儿来的天朝上国你也看过万国图,咱大明有多大心里没点数吗天朝上国会被人差点灭国吗你们知道辽东有多大、漠西有多大吗不了解这些,不放眼世界,大明还想被灭一次国不主动了解对手的力量,经常等人主动上门,人家会提着刀枪打上来的。两宋被女真和蒙古所灭,不就是因为对对手不了解人家都有把辽和金灭了的实力,我们还傻乎乎的和人家结盟大明被满人差点搞灭国,还不是因为对他们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辽东的纵深不比草原小,轻视了满人,才让他们有机会做大”

吴贞毓最后还是答应了礼部官吏系统学习外语的事,不过他提出能不能在京师建个大学,这样大家学习起来也方便。

想了一下,李振新否决了这个提议。他不准备在京师多建大学,近几年来说,建个师范大学就行了。其它的大学机构,原则上主要建在长安。很长一段时间里,那里将是学术和制造业中心。京城若是大力发展教育,不利于北方各地的平衡发展。再说这里政治氛围太浓厚,会让学术与官场的关系太过紧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