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00章 棉花与粮食的两难选择

振奋新明 第400章 棉花与粮食的两难选择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商人们琢磨着怎么更方便做生意,农民们同样忙着琢磨怎么挣钱。

关中渭南、农户李国武正忙着给家里的棉田,放水灌溉。

给田地灌溉是农活里最辛苦的活之一,特别是春夏之交的时候,多放一水,收成会大不一样。每当这个时候,都是全家的劳力全部出动,守着水渠边上,等水过来的时候,赶紧将渠道堵上引入田里,还得随时盯着水流的走向,防止放的太多,或者是水冲破了自家田埂流到别人家的地里。

每块农田灌溉的时间都有限制,过了时间就得灌别人家的田。这是个争分夺秒的活,需要白天黑夜连轴转,晚上的时候,水渠旁全是提着马灯看水的人。每次放水就像是一场大战,各个村子、各家各户,因为争水很容易发生纠纷。口角、械斗是司空见惯的场面,若是放水的时候不发生点事,只能说明,今年的雨水太好了。

这不李国武家因为放水的事,就和邻居产生了矛盾。

“国武家的,你们家的是棉花,我家的是口粮。你们就不能晚两天再放,非要和我们抢时间。”

“秀川家的,这话就不对了。村里排的就是这个时间,晚几天晚几天还能有我们放水的份”

“你们棉花,少放一水怎么了这时间大家都种的是口粮,麦穗正结实哪,就你们家作怪,种棉花和人抢水。不能秋茬的时候,再种棉花。”

“我们家的地,爱怎么种就怎么种,用得着你操心你这么爱操心,怎么不搬到京师去,把兴平王爷的心一块操了,也让他老人家休息一阵。”

“你敢说兴平王爷的是非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两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最后还是村正过来让人拉开的。

“都是吃饱了撑的,这才吃了几年饱饭就安生不住了你们两家放完水,都去镇里往水站拉煤去,拉上两天煤就消停了。你看汽牛白天黑夜的干活,人家怎么就没脾气。”

蒸汽抽水机在各个村镇,现在待遇可高了。每年到了灌溉季节开始的时候,有抽水机的村镇都会组织祭祀仪式,慰问这位火龙王。祭祀的时候,若是有的村不献一只羊,会被其它村子耻笑的。杀鸡、宰羊、烧香祭拜完了之后,还要安排人好生伺候。懂蒸汽机安装、维修和保养的匠人,在乡里比以前的神头、秀才都受人尊敬,感觉就像神职人员一样。

这种将蒸汽机神化的活动,李振新觉得是永历帝带的坏风气。当年要不是他非要封一个破火车头做什么昭远将军,民间会把这个风气愈演愈烈吗以前的皇帝好马、到了朱由樃这里改成了好火车。这家伙现在天天盼着京师的铁路和其它主线铁路相连。京师还没修好的铁路他都不知去看过多少次了,每次坐在火车里,在还没开通的半截铁路上溜一圈,皇帝陛下都觉得不过瘾。

停在大同的昭远号,被他派人专门拆卸到京城,重新组装。李振新说有新出来的车头,性能比较好,换一个好点的。永历帝的答复是新车想要,旧车也要保留,为此专门建了一个车库。能有收藏火车头这么奢侈的爱好,除了大明皇帝估计也没别人了。

整个社会对于蒸汽设备似乎有种莫名的崇拜,技术成熟以后,推广速度很快。适合纺织产业使用的稳定设备一出现,各种纺织工坊,纷纷进行了设备更换。水动力的机械,基本上全被淘汰了。陕西这地方使用水动力,条件确实不太好,有更稳定的动力出现,作坊主们几乎欣喜若狂。特别是陕北和关中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成本优势明显。

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棉花和羊毛需求量大增。仅长安的纺织产业,关中、中原的棉花供应量就有点喂不饱,连北直隶和山东的棉花都往这一地区流入,甚至湖北的棉花也输往长安。

“总统,户部今年的统计有些问题,粮食产量可能有影响。”

“密之、出现啥问题了今年各地,没报上来大的灾情啊”

“今年各地种粮之地,都有缩减,农户们多种棉花、胶草等能多还钱的产物,顾此粮食产量有点令人担忧。”

“无粮不稳,这是大事啊。这两年形势太平,新生的孩童大幅增加,吃粮的人越来越多,不种粮食怎么能成”

“正是、可种什么都是农户做决定,朝廷也不好管控,再说不让他们种能多挣钱的作物,也影响农户收入啊。”

“此事要慎重对待,吾去问问总裁,他主意多,看能不能想一个万全之策。”

“邦德确实主意多,正应该请教一下他。”

李振新觉得吴贞毓们现在有点太过分,只要是棘手的问题,都跑过来让他想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好像自己是主意王一样。

棉花和粮食争地,这和上学时课本里说的羊吃人现象一样,是工业大发展时期,工业原料与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工业需要大量原料,棉花、橡胶草是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属于经济作物,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势必要挤压原有的农业生产资源。中国不像其它地方,人多地少是一个长期现象,若是放任经济作物大量种植,隐患非常大。

重农抑商,并不是古代执政者不知道商业的好处,而是现实情况下的选择。农业生产量不够,政府和社会应对天灾**的抗风险能力必然极差。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若是爆发粮食危机,那就是天大的大事,所有的一切都会玩完。

不能让棉花将种粮食的耕地抢走这是底线,可又不能抑制农户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增收,这样不但打击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又阻碍工业化进程。面对这个两难选择,李大主意也有点头疼。他真想不出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要是有化纤能替代棉花、要是西域等地没有地膜就能高产的种棉花,或者是能让粮食大规模增产,该多好可现在,这三个条件一件都不能满足。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