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38章 郑家仿制不了北方机械的原因

振奋新明 第438章 郑家仿制不了北方机械的原因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救灾和移民工作忙的朝廷是焦头烂额,原本计划的东南战事,不得不无限期往后延,反正说什么今年不能打了。这不光是目前财政撑不住的事情。打到江南去,会进一步加剧受灾百姓的苦难,造成更大规模的影响。

朝廷这边不想打了,不代表别人不想打。左梦庚和孙可望是没有余力,可郑家有啊。控制吕宋港,让郑家的海上实力进一步膨胀。在于西班牙的战争中,朝廷的武器威力,更让郑家感受到了威胁。

郑成功认为,不在短时间内抑制朝廷海军的发展,他们郑家海上的优势也会很快丧失。因此在整治清楚吕宋港口事宜后,他便挥师北上,着急忙慌的到北洋找朝廷海军的麻烦。

“主公、朝廷的海军今年以来又不安于窝在渤海里了。他们频繁在东瀛航线活动,为往来的商船庇护,我们的旗税进账都受到了影响。”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朝廷有火船和火炮做依托,想要在外洋显显威风也正常。眼下我们能从南洋抽出手了,就不能坐视他们再胡来。”

“属下已经将他们的活动路线和活动规律都掌握了,只要我们的舰队准备妥当,有把握将其全歼。”

“不可掉以轻心,朝廷的火船和火炮是他们的依仗,我们的船遇到了,若是处置不当肯定会吃亏。福州和厦门那边也在仿制朝廷的武器,可一直不得法,造不出能用的。就连北方现在经常见到的汽牛,咱们也做不出来,孤为此深感忧虑。”

“我们可不可以买汽牛,回来装到船上听说北方的火船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还是不行,买过来的汽牛不是船上专门用的,不合身。吾专门派人从那边请了一些工匠,他们过来还是很难制出合适的机械。这玩意看来是得请一套人和买一整套机械才能行,北方不可能给我们买整套的东西。好在也不是毫无进展,咱们目前能做北方的枪弹了。麻烦的是无法弄出来他们的底火和炸药。这次遇到他们的舰船,要想办法俘获一些,我们得尽快做出和他们一样的枪炮,不然陆战根本占不到便宜。”

武器之间的代差,让郑成功如坐针毡。他们也想过一些解决办法,想通过自己建工坊来生产。可一直没有取得什么突破,看着做起来并不难,怎么真正自己上手的时候就难如登天了哪

像蒸汽机、还有枪炮的生产工艺,虽然有一定的保密措施和手段,但也无法完全做到真正的技术封锁,郑家通过一些手段还是能获得一些技术人员以及机械。

问题是这些高价挖过来的人和设备,到了福建以后好像就不灵了。这些人明明在北方能的不行,为何换个地方就抓瞎很多人想不明白原因。搞了好几年的仿制生产,到现在也没形成什么效应。蒸汽机一直做不出合用的,郑成功嘴里说能生产枪弹了,可他们做的枪弹,质量之差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无论是蒸汽机等高端机械,还是新式枪炮。看着是一件东西,实际上是多种工业生产成就整合出来的。没有人才链、标准体系、配套产业设施,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仿制得出来栓动步枪,倒是挖点工匠就能勉强做出来。只不过没法像北方那样大规模生产,纯手工做出来的东西误差太大,他们做出来的枪有的都装不了通用子弹。底火和炸药仿制倒是不难,难的是配方。这玩意是顶级机密,根本没法获得。

后世的满清搞了半个世纪的洋务运动,才勉勉强强能生产出合用的近代工业产品,郑家想通过简单的挖人就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有点异想天开。

别看北方的工业体系也就发展了十几年,可这十几年走过的路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的来的。先发优势真不好弥补,因为它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而且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所形成的整体环境,想复制起来非常不容易。

再说郑成功他们压根就没想着复制体系,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简单建个工坊仿制点东西出来。北方这些年办了十多所大学,以及技校,东南的这几家至今没办一所,他们谁都没意识到这些大学真正的作用。还以为这玩意想以前的文官培养体系一样,就是为了培养官员的。

的确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进入了政府体系成为了官员。但官员和官员不一样,新进入体系的官员在基层管理体系中的专业程度,远远要高于之前的传统文人。再说大量的新官员,还进入了工业生产体系中,他们对技术发展推动性非常明显。

这还不是根本,根本是随着教育普及力度加大,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在飞速提高。如今陕北、西安的大部分工人和工匠都不是目不识丁者,他们基本上都具备了同等与小学及以上的文化程度,这条件郑大木能具备

在东南稍微有点文化水平的人,没几个会去当工人和匠人。更何况他们的知识结构,与工业生产所应具备的结构也不怎么兼容。

被郑家用手段挖过去的技术人员,真正顶大梁的并不多。他们大多是工坊里的一般管理者,或者是有些能耐的匠人。这些人在成熟的生产体系下,能力还是有的。然而让他们从根本上重建一套体系,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说白了就是创造性和全局性方面有欠缺。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水平想建一个生产体系自然不够用。

真正能做这些事的人,郑家又挖不来。那一个有大好前途的人,会去投靠郑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东南的这几个小割据政权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郑家给的条件,也就是在金钱上有优势,除此之外啥都没朝廷这边好,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郑家挖人是抱着挖匠人的态度去挖,而不像朝廷这样是拿高端职业人才当治国根基来对待的,这一点头脑清楚的人都能看明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