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95章 二十年内普及三年义务教育

振奋新明 第495章 二十年内普及三年义务教育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1664年末,忙碌了一年的百姓们,开始准备过年。今年是个好年,全国光复一年,各地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各地统计上的粮食产量来看,今年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不少,基本上都是丰收。

“谷贱伤农,要想办法让百姓手中的粮食流通起来,不然、他们手里还是没钱,日子依然过不好。”

“邦德,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今年全国的粮产最起码比去年多三成,这么多粮,你让我怎么收光是应收的税粮,粮食交易所的那帮奸商都在拼命压价,再多收粮食,莫非要堆在粮库里烂了”

“我说,这办法还用得着想啊把之前库里的存粮全换成新的,旧的全酿成酒。要是还消耗不完,就往草原那边多运一些换成肉,让百姓们改善一下生活。粮多就多吃酒肉,适当的提高一下士兵们的生活水准不行吗养点猪,养点鸡,鸭,让百姓的餐桌丰盛起来。”

说了半天还不是要让朝廷多花钱你以为这事我想不到啊吴贞疏心里对李振新一阵埋怨。大明的这位总裁,挣钱的水平一流,花钱的水平是超一流。朝廷的税收和进项是逐年增长,可支出也是居高不下,总之是紧挣赶不上紧花。

说到花钱,李振新正好在琢磨一件花钱的大项目“长生,现在全国一统了,有件要紧的事要做,咱们得定个章程出来。”

“何事”

“科考和教育,全国一统,大学招生得正规起来,吾想着今年开始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大学招生考试。”

“这是大事,理应如此,总裁你是怎么考量的”

“首先要再建几所大学,目前大学的数量还是有点少。我的想法是五年内,全国所有的省都得建一所师范大学,农业大学要在长沙、浙江、广东这三省再建三所分校。南京孙可望弄的那个军政大学,改制为江南综合大学,武昌同样要建一所综合大学,厦门筹建一所海事大学。除师范大学外所有大学每年招生人数要进行额定,其中六成的名额平均分到各省,由教育部统一拟定试卷,发到各省各府,在统一的时间里进行考试,按分数高低

进行录取。剩下的四成,大学自己组织拟卷和考试,朝廷派员监督,确保公正、公平。各省的师范,六成在本省招生,剩下的四成同样要分到全国来录取。”

“全国一起拟卷可各个大学的科目不一样,如何用一样的卷子考啊”

“主要分为三科,文科、理科和工科,文科只考国文、数学、常识、史地四门,主要对应大学里的法政类和商业类科目,理科只考国文、数学、常识和百科四门,对应大学里的所有科目,工科考国文、数学、常识、制艺四门,对应除法政以外的所有科目,具体怎么定额,由教育部详细讨论出具体条程。”

“这么分问题不大,只是现下对应文科的大学数量有些少,是不是要再开些文科相对应的大学还有南方各省,中学还没有普及,他们的学生怎么报考大学”

“文科类学校,数量差不多了,这几年还是不要再增设为好,这类学科学生多了与国无益,只是多了些青虫而已。南方数省,凡是之前取得过秀才功名的等同于高中学历,都能报考大学。反正他们都是于本省人争名额,不会影响考试公平性。还有就是最近五年,凡是能入中学的学生都能参与大学考试,暂时性的进行过渡。”

“邦德,还有一事咱们得提前考虑,安你这个大学的编制来看加上各省的师范大学,每年有近十万大学生毕业,朝廷可没那么多职位一直这么安排下去,职位还要给退役军人留位置哪。”

“这事无需太过担忧,到时候自然会解决的。一年不到十万的大学毕业生,不算师范的话也就是四五万,这么大的国家怎么着也有办法解决。”

大学生数量其实并不多,只不过现在这个时代,上学当官的思想太过浓烈,他们对自己的待遇要求太高而已。据统计,目前的大学毕业生中,百分之六十进入了官僚机构,百分之三十进入了官办机构,只有百分之十不到的流向了民间机构。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尽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都不会扩招,可实际算下来,等过几年教育和官僚体系成熟,每年差不多只能让一半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官府和官办体系。也就是说,未

来有一半的大学生需要流向民间机构。以前李振新也为这事发愁着不行,最近他想到了一个绝计。大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肯定要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利益扩张。以后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向海外岗位和边远岗位安排,他们中绝对有不少人不愿意去,这不就可以顺势把这些人给推向的民间反正朝廷是安排了职位,是你自己不想去的。因此吴贞毓发愁的事,李振新并没在意。

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这事看着难搞,但实际推进起来并不困难。只要能当官,总有人会打破了头都往里钻。真正麻烦的是基础教育,这玩意投资庞大,所需人员众多,绝对是一项百年大计的大工程。

“今日国政院、礼部、教育部的主要官员都在,召集大家来的目的除了议定今后一个阶段大学发展纲要以外,还要讨论一件大事。吾计划用二十年时间,在大明全境基本普及三年初小教育。所谓基本普及是指,适龄儿童无论男女必须要达到九成以上的初小教育程度。与此同时要有一半左右的孩童达到完小文化教育程度,近三成能上初、高中或者是职业学校。”

要让九成的人上完初小总裁这步子迈的有点太大了吧若是完成这个目标,大明就基本没有文盲了。这样的目标能实现与会的官员充满了怀疑。

“总裁、这怕是有难度按这个目标,每年在教育方面的开支将是天文数字。”

“没那么夸张,按现在的人口数来说,达到计划的目标,全国在校的学生数,也就是一千多万,按生均十两银元的开支来算,也就是一两千万的财政支出,占所有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还不到。国家收税就是为了造福老百姓,总不能全用来养官员吧各方面挤一挤这笔钱就挤出来了。税收取之于民,自然也要用之于民。以往的官府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咱们要改了这个毛病。官府是为百姓谋福利的,不能光爬在老百姓身上吸血当老爷。”

“朝廷养兵近两百万,各级官吏加起来也近百万,每年开支都要一亿五千万两银元,若是再加上一两千万的教育支出,每年的税收收入差不多全花光了,咱们还要往铁路等基础设施上边投钱,

这样下去朝廷的日子可不好过。”

“日子就要紧着过,不然会养成官府骄奢淫逸的毛病。”

“让这么多人读书识字,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百姓有了知识,民间才有活力,这是大势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只能走下坡路。”

费了无数唾沫星子,李振新才说服众人,勉强就普及教育的计划达成共识。这事要想真的落实,估计得费很大的劲才行。但不管难度有多大,李振新都将义无反顾的去推行。这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也是一个穿越客必须要负的历史责任。在大明全境扫除文盲,是李振新想最后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