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96章 文科是进士科的延续?

振奋新明 第496章 文科是进士科的延续?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新年刚过,苏州府城内城外的读书人就坐不住了。报纸上公布了朝廷关于大学招生的章程,今年整个南直隶省将招收一千多大学生,再加上南直隶筹建的师范大学和江南大学的招生,总名额将有两千多。

算下来肯定要比此前的出路多,对于这一点大家倒是挺接受。只不过高考所考的科目不是大家所熟悉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难题。大家就是为此事聚集起来,商议一下如何应对。

“吕兄,你怎么看即将在夏天举行的高考所要考的科目,有很多是此前咱们未接触的,这么考怕是对我们江南人不公。”

“非也非也,朝廷把名额分到了各省,咱们考的怎么样,只取决于省内的名次,这有什么不公的”

“这倒也是,咱们全省都还没有像北方那样设的新学,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到还算是公平。”

“已经很公平了,听说刚分出去的安徽省,各个大学的名额加起来才一千四五,要比咱们少了一千多哪。”

“话不能这么说,他们那边人少,读书人也比咱们少,只能说分到一千多名额已经不错了。”

“万幸、朝廷把咱们南直隶给分出去了,不然这次科考,咱们的名额会少很多。”

“可是朝廷所考的科目,除了国文还算熟悉以外,像常识、史地、数学、百科和制艺大家都不甚熟悉,这怎么考”

“只能临时抱佛脚买点北方过来的书籍突击一下了,数学大家都有点底子学起来不难。常识也是必考科目,我看了一下其实也还能马马虎虎看懂。史地到也还行,也就是历史和各地风土的合集,唯有百科和制艺就有些难了,百科所学庞杂,制艺又要求甚精,这两门有些麻烦。”

“既然如此,咱们就选文科来考吧,起码考的这几门大家都能看懂。”

“不行、文科加上各省师范最多也就招四百多人,要是不算师范名额只有一百,大家全去考这个,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反倒是理科我看着不错,所有的学科都能考,名额甚多。”

文理工三科分考,这对考生来说,可是个大的考验

按正常情况来说,最好选文科,可文科的名额太少,报这个科目,竞争太大。

“大家不能这么想,虽然理科和工科招的人数多,可众位想过没有,以后若是为官,文科才是正途。史地这一门,怎么看都是为以后主政一方或者到朝堂为官设计的。咱们可不能为了入学容易,而耽误了仕途啊。”

“话不能这么说,听说北方选官,最喜欢的还是有实学的人,法政和商科类的,并不沾光。”

“那也是一时之举,以后还是会以文科为主的。文科生迟早能发展成正印堂官,其它两科我看最多也就是佐贰官。”

很多人想当然的觉得,文科才是正经的进士科延续,而另外两科只是其它杂科的统合。作为官迷,他们更青睐与文科,尤其是正经大学的文科。全国除师范大学以外所有的文科名额加起来,也就三四千,比以前的进士科录取数多不了多少,很明显这才是真正的科举。

各人有各人的小九九,官迷们自然倾向于文科,殊不知他们这个选择,到最后会把自己给坑死。而有些人也是头脑灵活,觉得理科招收范围最广,其实更合适报考。

城里的富裕子弟们在为选科焦虑,而乡下平民的读书人焦虑点就不一样了。为了普及教育,今年开始各地都在招收大量的小学教员,只要读书识字,通过县里组织的面试,就能当初小和完小的教员。

对贫民读书人来说,是一份正经营生,算是不错的选择。朝廷公布的政策是,只要在小学教够六年书,就能获得等同于师范大学毕业的学历。工资待遇方面,因地而异。各地府县,根据自身的财政情况,自定工资水平。平均下来,每月的工资是一两往上一点。

虽然工资不高,可好歹收入稳定,就业门槛低,一般的贫苦读书人省着点花,勉强够一家老小的开支了。特别是在乡下,家里再种上点地来填补,收入其实也还不错。出去做苦力打工,一年下来未必能挣这么多。

百无一用是书生,要是没这么个工作,读书人们找个谋生的工作,还真不容易。

王大可是安庆府附近乡村的一名读书人,这里文风昌盛,就是在乡下,也有一些读书人。孙可

望统治的时候,也组织了几届科考,其实那时候口子开的比较松,想考个秀才、举人并不难,可就是这样,王大可也没捞上个秀才之类的功名,到现在还是个老童生。

“他爹,你考虑好了没县里招老师的名到底报不报”

“吾主意还未定,要是去当老师,可就是绝了我的读书之道,这是大事啊。”

“什么绝了你的读书之道你也不看看家里的情况。全家就这么几亩地,你又不善农事,还出不了工。咱家这日子,过的比村里谁家都差,你看不到啊我不管你怎么想的,这次朝廷好不容易出了这么好的政策,让你有机会吃到官粮,你要是再错过,我就带着孩子们回娘家。当年我爹也是瞎了眼,看你是个读书人才让我嫁给你,可没想到你这么不争气,这么多年也没捞上任何功名,你在这么下去,日子是没法过了。”

在老婆回娘家的威胁下,孙大可才不情不愿的跑到县教育局报了名。由于现在读书人少,想当初小老师的并不多,矮子里边拨将军,孙大可最终被录取成了老师,分配到他家附近三个村合办的初小上班。

初小只有两门课,国文和算术,只要是读书人,基本上都能胜任,说白了和以前乡间的开蒙私塾差不多,难度并不大。不同之处在于,老师是官府的雇员,学生不需要交钱就能上,课本也是免费发放,门槛相当低,稍微对孩子有点盼头的家长,基本上都能送娃娃去读书。

初小上完要举行入学考试,才有资格去完小读书。完小的公费生录取率是三成,要是没考上,家长要掏学费才能继续上学。完小毕业想上中学,还是录取三成公费生,尽外留两成的自费生名额。到了中学上两年后会再进行一次考试,五成的学生有资格完成剩余两年的中学课程,剩下的五成可以考师范生或者是去职业学校,当然也可以去社会上自谋生路。

职业学校是中学教育的辅助,初小毕业生就能去读,学制是五年。完小毕业生可以只读三年,中学肄业生读两年即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同样有资格参加一次高考,考大学和师范,只不过他们能考上的几率不大。但这不代表他们的学历到头了,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可以进行职称评定,凡是评定为匠师的,等同于师范学历,成为大匠师的等同于一般大学学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