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 508章 大明纸币信誉破产的根本原因

振奋新明 第 508章 大明纸币信誉破产的根本原因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尽管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铁路建设,但今后一段时间里铁路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不过李振新觉得当下要改变铁路建设和运营方式。此前铁路的建设资金虽然有一半以上是靠从银行贷款来支持,可到最后还是通过朝廷财政来偿还,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国家财政来承担目前的主要铁路建设资金。

下一步李振新觉得应该把国家财政从铁路建设中抽离开来,通过铁路系统本身进行融资扩大建设规模。现有的铁路系统,每年能两千万银元以上的现金流,扣除运营成本以及每年应还的贷款本息,还能有三四百两结余,也就是说已经实现了正向,这非常有利于进一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在和国政院沟通以后,正式成立了大明铁路运营总公司,今后官有铁路运营和建设都由铁路运营总公司与干线铁路分公司独立负责。以后铁路建设的方式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铁路总公司自筹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另一种是民间资本独立进行投资运营一些辅线铁路。

从1666年开始,未来十年内将集中力量修通,从南京过浙江、福建到广州,从武昌过湖南到广州,从杭州过江西、湖南至成都这四条铁路干线。同时还要修通西府至兰州、西府至成都、沈阳至长春,三条延长线和广西到广东的省际干线铁路。其中武广线、南广线两条是复线铁路。这几条铁路连通以后,全国基本上能形成三纵三横的铁路网。铁路将覆盖除了云贵以外的所有大明境内的省份,从而让整个国家真正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十年内官方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达到了三亿银元以上,差不多接近当前国家财政两年的总收入,投资之巨前所未有。

看到这个总预算规模,吴贞毓等国政院的大佬们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他们非常发愁这么一大笔钱,要从哪儿找。

“邦德,真能从银行贷出来这么多钱吗吾算了一下。近四亿的资金,每年光利息就得还差不多两千万两。铁路总公司目前的纯盈利也就不到四百万两,缺口有些大啊。”

“无妨,这些铁路

修通后铁路公司的里程规模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营收最起码是目前的三倍,运营成本所占的比例还会近一步降低。按吾的估计,十年之后还利息的余力还是有的。再说咱们也不会一次借这么多钱,前五年每年借个四千万两左右就行。最吃力的也就是刚开始的这几年,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这样吧,为了让铁路公司度过这几年的困难,朝廷财政每年先给他们垫个一两千万的本金。”

朝廷财政虽然说每年的收入现在差不多有两亿两银元,可实际上能自由支出的资金真没多少,拿出一两千万支持铁路建设,并不容易。而除了铁路建设以外,还需要花大量的钱进行公路交通建设,这么巨额的资金投入,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印钱。所谓的每年向铁路公司拨付的本金,实际上就是李振新准备超发的纸币数量。说白了,李总裁是打算空手套白狼。

闻弦音而知雅意,吴贞毓一听李振新说让财政每年拨一两千万的本金,就知道李总裁打的什么主意。这些年凡是政府直接投资的基础项目,他老人家都是大嘴一张,直接印钱。可真要一直这么干嘛老吴心里很是忐忑。“邦德,咱们这些年印的纸币真有些太多,虽然说一元银票换一两银子,可实际上国库加振川银行的银子,现在最多三元能兑一两,再这么印下去,吾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四元兑一两了,大明宝钞的前事可不能再重演啊”

“长声啊,你真以为大明宝钞是因为印的多才大量贬值的我看未必大明宝钞之所以信誉奔溃,根本原因是朝廷只想着印钱花,而不想着将这些纸币收回来。说白了就是想用一纸废钞,换回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可咱们现在不一样,纸币和银币只要咱们官府一直同体对待,就不会出现大幅贬值的问题。目前民间还是缺钱严重,这一现象会随着铁路覆盖力度以及商业发展进一步加剧。适当的增印钞票,是对这一现象的修正,不然民间的钱就不够用了。印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怎么回收钱、怎么让钱流通起来、怎么把这些钱真正的发到升斗小民手中。建铁路和公路就是最好的发钱手段,

因为这两个项目是需要大量劳工的。”

穿越之前李振新就知道大明宝钞贬值严重,两百年来贬值了近一万倍,到最后就是废纸一张。本来他以为这是纸币滥发造成的,直到穿越后才闹明白,大明宝钞贬值万倍的根本原因是老朱家压根就没把发行的钱当钱。自己往出去花的时候,说纸币和铜银同价,可完全就没想着回收的事。百姓和官府之间最直接的交付方式税收这一项都不支持宝钞,其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这种行为比打白条都可恶,几乎就是直接抢钱。能干出这么无耻的行为,货币不贬值才怪。

刚开始的时候,老李同志还一直还害怕超发货币造成巨大的金融隐患,现在他一点不担忧这方面的问题。国家恢复太平后,空前活跃的市场让货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超发问题,而是市场上的钱不够。要不是再想不出更好的方式,李振新才不会用基建这个慢办法发钱。

这两年,粮食类产品普遍降价,反倒是产量一直爆增的工业产品在涨价。由此可知,流通的货币缺口正在加大,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按道理来说,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在高速增长,朝廷也一直在增印货币,可货币的实际够买力非但没贬值,还增值了,这不是正常现象。

货币流通量不够,最受伤害的自然是手里没钱的农民,无形中被货币掌控者用更少的货币榨取了更多原料和劳动力。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