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59章 互相看不上眼的两代陕北商人!

振奋新明 第559章 互相看不上眼的两代陕北商人!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武威州政事委员常务会,最后专门开会讨论到底花不花这笔修路的钱。

会上黄百鸣专门阐述了,关于支持兰武公路建设的利弊“通过府里的财政来支持这条路早日开通,确实会花不不少钱,但我们得弄清楚这笔钱花的合算不合算。很多人觉得府上既然有了一条通往关内的铁路、过几年朝廷又要修兰州到武威的铁路,再花这笔钱似乎完全没必要。但吾不觉得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咱们武威经济发展的好,主要是靠胶草以及和口内的贸易,然而这两样咱们府里的自主权又有多少,大家想过没通了和省府的公路,咱们就可以更便捷的参与到省内经济活动中,全省的市场都会成为咱们的腹地,这点大家是否能看到”

黄百鸣作为一府主官,他的眼界和格局是薛军芳这样刚刚成为府级官员的人所不能具备的。他认为有必要花这笔钱,主要是想加强武威府在省内的影响,希望这条油路修通之后,能够带动武威府的制造业和商品打开省内市场。

武威府还是发展了一些制造业的,不过规模都不大,竞争力也不强,想要在更大的市场上有作为很困难。因此只好把目光转向本省市场,先通过本土市场的占有量,集聚能量,再慢慢走向更大的市场。这么说来,通往兰州的油路早日开通就很有必要了,河西地区虽然经济条件比较好,但有个天然的弱点,人口规模不够这里的人,多半都是移民或者是移民二代,四府人口加起来也就两百万左右。甘肃真正的人口腹地还是在河东,兰州、白银、巩昌、天水这一带虽然经济不够好,但人口规模却是河西的两三倍。正因为他们的经济不怎么好,才更适合武威制造的廉价产品打开市场。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这是像黄百鸣这样深受李振新影响的行政主官的共识。可是他们这样的观念,近些年却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新一代人中有一种思潮,他们认为资源才是一切的根基。只要有了资源,哪怕你在遥远的漠北,也能把经济发展的很好。

这两种观念的冲突,在河西一带不是很明显,最严重对立的地区是大明工业化兴起的策源地陕北。

近二十年的发展,使得陕北一带出现了很多富商,他们如今在大明是最有实力的商业财团之一,无论从资本规模、还是影响力等方面来说,他们都不比晋商差,甚至从全面性上来说,还比晋商更有优势。

就是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团体,最近两年却正在发生分裂。他们分离为两股势力,并互相看不上眼。矛盾之大,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感觉原本的老对头晋商都比本土的这些冤家可爱许多。

陕北商人的两股势力,其实是兴起方式和时间不同的两代商人。第一代发展起来的陕北商人,是以宋老三、赵大郎为代表的传统商贸和制造业商人。这一代商人有个共同特点,哪就是刚开始的时候都赤贫,之所以能够起来,除了自身敢打敢冲以外,主要得益于李振新在陕北大搞实业的辐射影响。比如宋老三,刚开始就是靠往清兵控制的区域卖羊毛布、收购草原的羊毛起的家。赵大郎就更直接了,他直接是拷贝了奔驰厂的模式,再通过产业扶持贷款发展起来的。

本来按着这样的方式,陕北商人们会一直有序的发展下去,但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变故蒸汽机出现了,好巧不巧,陕北这一带恰好掌握着蒸汽时代的财富密码煤炭。

陕北和邻居山西、绥远是中国储煤最为丰富的地区,当蒸汽时代到来后,这里成了地下埋金子的宝地。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就催生出一大批靠着挖黑石头崛起的矿老板。这帮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个傻大胆和有钱。他们的财富故事基本上都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带着一帮子同乡在本村找个矿场,死命挖煤。只要挖出煤就不愁买家,一两年时间便攒够了本钱,然后到衙门里办好正规手续,成为有资质的煤矿主。剩下的事,更加简单、使劲挖煤、使劲攒钱,使劲开矿场。

这帮煤老板们挣钱的速度超乎寻常人的想象,也就十来年的功夫,他们便成了和老派商人平起平坐的存在。让老派商人难以接受的,并不是这帮家伙有了钱,而是他们简单粗暴的行事风格。不管是扩张方式,还是经营手段、以及对待普通工人的态度,都充满着蛮横和粗暴感比如矿上层出不穷的生产事故,就在陕北当地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大大小小的矿场,每天都能听到死人的事,矿主们似乎一点不上心,甚至连赔偿款都不怎么发,除非有人告到官府里,他们才会有些表示。

被这帮子野蛮的矿主搞的整个民间是怨声载道,有不少人家家破人亡,只剩下孤儿寡母,最后还是宋老三他们联合陕北商界同仁,给这帮人施压,他们才收敛了一点。

可狗改不了吃屎,既然你们说雇佣陕北人太粗暴,哪咱就从外地雇人,这时代人命又不值钱,只要工资高,总有不要命的人。弄的现在陕北的煤矿上,到处是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过来的外地劳工。宋老三他们都怀疑,这些人里有不少是人贩子贩过来的。听矿上的人说,只要死了人,他们就会找个隐密的矿洞,将尸体一扔,反正是没有家属来追究,谁都搞不明白矿上的具体情况。

除了在本地瞎搞以外,这帮东西还跑到外地去开矿,把这一套乌烟瘴气的玩意都带到了外地,弄的整个陕北商人群体的名声深受影响。一听是陕北过来做生意的,当地人立马就能想到黑心的煤老板。

“诸位、再不能让这帮棒槌胡搞了,不然咱们陕北人数十年攒下的商誉,就让他们败坏完了”宋老三快被这帮煤老板气疯了,不得不联络所有陕北正经商人开大会,找个办法收拾一下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

“宋协理、咱们说到底都是商人,哪来的办法收拾他们”

“哼、我就不信了难道要纵容这帮家伙,继续无法五天下去我这就给总裁老爷写折子相信他老人家一定不会对此事做视不顾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