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70章 张同敞想要收回电信局的运营权

振奋新明 第570章 张同敞想要收回电信局的运营权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未来大明决策层接班人的选拔制度,最后只好按照李振新搞出来的办法先实行起来再说。

国政院的张同敞们也没多做反对,因为他们也拿不出更好的方略。总不能再恢复科举制吧围绕着科举制存在的整个体系都发生了变化,就是想恢复也无处下手。

“别山、从这一年多的执政情况开看,你和宁宇做的不错,既然如此,吾长驻天津的计划会维持不变,这段时间来京城的有些太过频繁了。”

“总裁你说哪里话你来京城频率高些,对我们也是好事,省的一直往天津跑。对了、最近正好有事要找你商议,国政院想要收回电信局的管理权,或者是获得整套电报系统建设的权限,不知总裁这边是什么意见”

“想要电信局的管理权可以啊不过就是得花点钱,整套电报系统的运营权和技术使用费共计200万银元,你们把钱打到国事委员会的账户上,就可以接管了。”

“这价也太高了吧去年的时候才五十万,一年不到就涨了四倍在电报研发的过程中,政府财政也支持了不少的钱”

“没要你五百万就不错了你知道北京到天津的电报所一个月的营收是多少吗是两万两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二十多万两银子,扣除运营成本,几万两银子还是能赚的。这才刚刚开始,等电报网络覆盖面变大之后,业务量会持续攀升。这只是直接经济收入的账,因为通讯便捷,带来的其它方面提升我还没和你细算哪。这笔钱给国事委员办公室也不会白花,其中五十万会投入到电报技术的继续研发上,剩下的钱给枢密院,让他们作为独立建设军用电报通讯网的启动资金。”

“这笔钱国政院掏了,我们准备从各家银行贷一千万银元的款,先把通往长安、南京、武昌、广州等重点城市及途经省府的线路先建起来,这样对朝廷掌控地方会非常有利。”

人就是贱,去年让他们掏点钱支持一下电报实验网的建设。费了那么多唾沫星子,就是没说动。今年让掏两百万买,倒是挺痛快的。

国政院的这帮人之所以这么痛快,自然是看到了好处。已经运营了好几个月的京津电报网,对两地官府行政效率的提升都是指数级的,更不用说这玩意还挺能赚钱。想一想以后长安、广州这样离京城几千里远的地方,发生个什么大事,当天就能与京城取得联系,这能不令人心动吗去年的时候,李振新虽然极力的描述了电报网应用以后的前景,可很多人心里没概念啊直到京津两地的电报业务大范围展开后,这帮缺乏想象力的人才后知后觉,切身体会到了这玩意到底有多好用。

得到李振新的答复后,张同敞立马回到国政院,着手全国性的电信局建设融资工作。一张口就要融一千万的资,本来以为会有些难度,结果刚把融资方案一公布,第二天几家大银行就把份额全给认领完了,这比建设铁路的融资都容易。

银行业是与电报业务接触相对紧密的行业,这几个月的试用,让这帮钻到钱眼里的家伙是爱死了电报。他们现在比谁都希望全国性的电报网络早日建成,只要建成,银行就能开展全国范围的即存即取业务,这对整个行业的效率和利润率提升都具有重大推进作用,他们不支持才怪。

电报网络建设虽然花的钱不少,可建设速度要比铁路、公路快很多。只要钱和设备到位,两三年内连通全国各省,并不是一件难事。

国政院收到钱后,立马就启动了京城通往长安、太原、郑州、济南、南京、武汉、广州等城的线路架设工作。看他们这架势,是恨不得一年内就把这事做成。

朝廷投入巨资建设电报网,受益最大的是生产电线、电池、以及电报机的厂家。电池和电报机的厂家是振川集团的下属公司,之前小规模的生产实验机型,接到朝廷大额订单后,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在京郊建起了大型工厂。线缆生产相对来说技术门槛比较低,面对朝廷这么大的订单量,靠一两家厂子是生产不过来的,只得从社会招标,让更多的生产者和商人进入这一行业。

进入这一行业的生产者们丝毫没意识到,他们即将投身的事业,将是未来百年、甚至是数百年里最具活力和红利最大的行业。

电报业务开始展露头角的时候,第一波受益者,除了这些直接参与的生产者外,还有一些商人也吃到了红利。

赖小川就是吃到红利的商人之一,去年因为父亲病危,家里人给他发了一份电报,使得他最后赶上了见父亲临终最后一面,由此也直观的感受到了电报在通讯方面神奇的效率。办完父亲的葬礼后,他总觉得自己似乎被什么机会给砸到了头上。左思右想了好几天,还真让他想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作为一名经常往返与京津两地的棉纱商人,他发现虽然两城之间的距离不算远,但物价的时间差还是有一些的。以前没有电报,就是知道这事也没办法。现在、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电报,将这个价格差迅速的传递到两城从而谋利

想到了这个商机后,赖小川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放下了手头所有的生意,专门在京津两城来回调查了好几趟,看看怎么把这个商机最大化。

经过一番调研,他发现棉纱并不是价格方面存在差率最大的产品,像一些农副产品,还有大宗的原材料价差更大。而且这一规律,已经有大的商家通过电报所在利用了。

大商家开始利用这个条件,并不代表赖小川没机会,因为众多的小商家既无人力搜集这方面的信息,也花不起天天传递消息的钱。既然这样,哪自己是不是可以在京、津两地专门顾些人将这些物价信息搜集起来,整理以后发过去卖到需要这方面信息的小商人手里一份消息卖二十文、一天在两城卖个几千份应该是没问题吧这不就是一项大生意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