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90章 商人越多,地方越穷?

振奋新明 第590章 商人越多,地方越穷?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对于松江府的发展,李振新并没有多少担忧,运河的漕粮运输没有以后,这里势必会成为整个东南货物贸易的中心,除了通过铁路运输北上和南下的哪部分物资以外,通过长江、松江会把整个大明腹地的货物都聚集过来。大宗产品的贸易,还是水运更廉价一点,这个账商人们会算的很清楚。

让王文强当松江知府,一方面是为了发挥他管理建设过港口城市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他的执政经历再渡一层金。他是年轻一代行政官员中的佼佼者,也是李振新视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接班人之一,将来李振新的政治遗产很可能会留给他,所以他必须要有过硬的资历,才能在之后的政治活动中有足够的话语权。

在松江呆了几天之后,李振新带着人正式前往灾区。按道理来说去灾区,应该乘船沿江而行,不过考虑到长江这边交通便捷,京城来的要员基本上都会选择这条路,为了不走寻常路,李总裁选择了另一条去往九江的路。经太湖南岸的湖州,进入新立的安徽省境内。

进入安徽的第一站就是宣城,宣城可能天下并不知名,可宣纸却已经在天下畅销了近千年。宣城下边的经县就是著名的宣纸产地,宣纸的名字也是由宣城而得。

畅销千年的产品是什么概念人类历史上都少有这样的物品,由此可以看出宣纸的性能有多优异。这些年,新式的制纸业发展很是迅猛,印刷业的的大副发展又极速的促进纸产品的需求量,可这并没有冲击到宣纸的市场,自古以来宣纸的市场都是高端客户,是奢侈品行业,在这个市场依然牢牢的被宣纸把持在自己手里。

便于书画、使用寿命长、柔韧性好是宣纸的优点,因此目前重要的文献和制图业都离不开宣纸,从这一点来说宣纸的市场还扩大了不少。陕西那边的大明图书馆和博物馆一年要订上万刀的宣纸印古籍,其它各省这几年也都建起了图书馆,光靠这个市场,径县以及宣城的造纸作坊就供不应求。

李振新到径县视察的时候,丝毫没感受到这里是刚刚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的气氛,看到的反而是兴旺无比的制纸业。不得不感叹一句,有的遗产可以吃千年,靠着宣纸这一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这里的百姓确实享了近千年的福而且还会享下去。

“看到洪灾没有影响到你们的产业,吾就放心了宣纸是祖宗留下的福祉,咱们得珍惜,要继往开来让这个产业更加兴旺。不过宣城府的发展,仅靠宣纸这一个产业是不够的,你们还得想办法再发展一些产业,这样才能让百姓更富足一些。”调研完宣纸产业作坊后,李振新语重声长的对宣城官员进行了一番叮嘱。

离开宣城后下一站是徽州,这里同样有传承千年的特产,而且不是一样,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以及闻名中外的徽墨都产于这一地区。其实除了这两样以外,这里的毛笔同样也是名品。加上附近宣城的宣纸,文房四宝的名品都汇集在这里,这份传承的厚重感恐怕再没地方可以与之相比了吧

人们常说江南文风厚重,而最厚重的地方却不是六朝古都南京,也不是尽集天下繁华的苏杭,恰恰是群山环绕的徽州府一线。在后世人们提起江南,以及东南一带,很少会想起皖南也是江南的一部分。然而真正的江南怎么能撇下皖南,尤其是徽州一带哪在明清时期,这里才是江南的基石所在。从这里走出的明清名人,甚至比南直和浙江两省都多,即使到了清末这里的文风依然不减,真正衰落的时候也就是后来的几十年。为什么徽州府一线会如此人文荟萃是宣纸、徽墨等名品成就了这里的人文还是这里人文成就了这些名品也许兼而有之吧徽州除了名闻天下的物产,还有遍及天下的徽商。

“朝廷将南直一分为二,将凤阳、安庆、宣城、徽州等数府另立为安徽省,一方面是鉴于南直控制的区域有些过大,不好平衡照顾到各个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一带有更好的发展契机,并不是不重视这里,这一点诸位要清楚。”将这一带与南直隶分治,很多人心里并不是太情愿,感觉好像是被朝廷给抛弃了一样。不光百姓有这个想法,很多官员们心里也有这样的念头。李振新在徽州府衙,专门对这里的官员和百姓代表做了解释,让他们把思想转变过来。

“虽然是新立的省,不过吾这一路看过来,却觉得这边的各方面基础一点不比江南的其它几个省差,尤其在物产和人文方面。徽墨、歙砚、宣纸,哪一个不是传承了千年的物产国朝名士这里同样出了不少,可以说是领江南风骚之地。保持这些优势,并让之更上一层楼,是诸位的职责所在。山区多、交通不便、粮食作物少,是制约因素,但不能因其而困,如何打破不利局面对为政一方的官员的能力来说是考验也是机遇,除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外,这里也有煤、铁等江南其它省少有的矿产,能不能取得成绩就看各位的本事了。这次长江洪灾,安徽的损失颇大,朝廷心中有数,接下来的数年在财政上会有些倾斜,诸位千万要把这些政策用到实处,不要让朝廷失望。接下来的发展,吾这边有几句短语建议,希望能帮到你们。立足江南,以产实业、工商并举,道路先行、纸墨千年、新潮更盛。”

虽然李振新说的都是好的一面,但心里他还是害怕这边发展不好,被江南其它两个省给甩下去。在古代,凡是商人多的地方都不是好地方,商人越多、地方越穷,这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在李振新看来只有发展工业这一条路,工业是可以把商业创造的财富留在地方、回流到百姓手中的,安徽除了交通条件不好以外,其它方面都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所以只要用心发展,成为富省并不是无法做到。所以一定要把官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现状,这也是李振新谈话的时候,多说肯定和鼓励之言的用意所在。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