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89章 松江府缺人才

振奋新明 第589章 松江府缺人才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站在宽阔无垠的长江入海口岸边,李振新豪情顿生,奈何没有文采,无法赋诗一首。只能干激动半天,然后意犹未尽的进入松江府城。

松江知府是王文强,虽然是李振新的学生,但也不能破例到城外迎接,只能在衙门口等着。

“总裁远来,学生职责在身不能远迎,还望见谅。”

“文强无需这些虚礼,不让在地官员出城迎接上官的规矩还是我定的哪。为师这次来,首要的任务是巡查灾区重建的情况,正好路过松江,就过来看看这边的情况。去年长江洪灾,你们松江受影响大吗”

“是受了一些影响,不过松江这边江面宽阔,又临近大海,所以除了城里有些内涝、下边的几个县农产有些减产外,其它的倒不严重。”

“哪就好我过来这一路,南京之后的几个府县情况都比较好,不过受灾虽然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疏忽了对灾民民生问题的关注。”

“下官知晓轻重,在这方面从未有过松懈。”

“哪就好,这次吾来松江主要是想看看这几年松江府发展的情况,你完了领吾到港口还有你们的工坊企业走走,看一看你的成绩,以及遇到的问题。”

“先生谬赞、学生这几年除了尽心为官,成绩实在是不值一提。遇到的问题倒是不少,正要向先生求教。”

师徒两人客气了一会后,王文强就带着属下的官员领着李振新一行,去了松江府的几个港口。尽管嘴上说成绩不值一提,但实际介绍的时候,小王同学还是不遗余力的将松江府取得的成就全介绍给了李振新。

看着眼前这位卖力介绍松江府发展的小伙子,李振新很是欣慰。这小伙子是自己来明末后认识的第一批人,也是命运改变最大的人之一。遇见李振新之前,他们一家还是延川城里即将饿死乞丐,如今都成长为一地主官了。命运有巨大改变的何止是王文强一人,整个王家都因为遇到了李振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王家是整个大明最顶尖的新贵豪门之一,王文强的父亲王四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国企负责人,他的堂兄是南直隶巡抚,他的妹妹也是一地知府,王氏一门在官府中所占的职位之多,朝中很少有别家可比。

松江和北方的几个港口不同,它除了是海港以外还是长江的出海口,有国内最大的内陆港,这两个港口并不在一个地方,中间的连接是靠铁路相连的。

以前海船和江船是混用的,这几年出现了明显的区分,江船基本上全换成了蒸汽船,而海船还是以风帆作为主动力。江船之所以全被蒸汽船取代,是因为在江面航行风力并不可靠,又没蒸汽船灵活,特别是在逆流的时候效率更是没法和蒸汽船比。不过在海上,风帆还是优势明显,不需要燃料和淡水、成本低,海上的风力又足,对灵活性的要求也低。

“文强、现在松江这边的内港和外港,那个的吞吐量大一些”

“还是海港大一些,不过海港的大半业务依然是围绕内港来做的。咱们这边长江沿线的货物无论是北上还是出洋都会来松江转运,陕西、中原的一些产品也会选择从郑州南下武昌,然后进水水运到松江出洋。西洋的好多船到了这里,就不想继续北上了,因此我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松江确实在发展海贸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这里正好处于大明海线之中,又有长江航运之利,整个大明基本上都能当你们的经济腹地,这也是将松江定为特别府的原因,你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

“下官等明白,这两年我松江港发展还算迅速,现已隐隐有成为整个东南中心之势。”

“嗯、这也是吾所期望的。不过成为东南中心,可不能只靠贸易这一项,产业才是根本。这两年,你们的产业建设情况怎么样”

“棉纺产业是增长最快的,只是现下有个问题,棉花的供应量增长缓慢,我们的棉一直不够用。除了棉纺以外,玻璃类的产业也增长很快,其它的制造业由于基础单薄发展还是有些慢。”

“棉纺现在确实遇到了瓶颈,原料这块国内很难大幅增长了,地还要留着种粮食哪不过这一问题会解决的,万里之外的金州正在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园,预计十年左右那边每年输往大明的棉花会不少于五十万吨。”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再说那边好像也在建棉纺厂,估计以后供过来也是以成布为主。”

“这没关系,你们做成布的印染加工不就行了还有、除了指望金州那边外,南洋那边的天竺也是产棉大国,想办法多吸引一些过来也是办法,眼光要远一点。除了棉纺以外,你们要在工业品制造上下些功夫。比如可以从陕西、中原将原件进过来,在松江组装成成品,再发往海外。这比从内陆运输成品成本要低,海运在运输大件方面还是要比铁路更方便。在组装的过程中,你们还可以吸收客户的意见,做适当的改进,这难度应该小很多吧”

“我们正在想这方面的办法,不过虽然组装的难度小了不少,可关键工艺方面的人才松江这边还是缺。松江这边普通的人力不缺,就缺有技术的人。”

“这吾也没办法给你解决,你缺人才,其它的地方更缺人才。在南京城的时候俊涛还跟我抱怨说你们松江府在东南大学抢人抢的厉害,连老师都抢去了不少。解决这问题,只能用发展教育这一条路,短时间内想见效很难。”

王文强说缺人才,也好意思张开这个口他在延川做过知县、又在天津做过知府,这两地算是大明工业方面人才最富集的了,凭着这份人脉,他可是给松江府挖来了不少人才。只不过还是跟不上现在松江的发展形势而已,在李振新面前抱怨,也是看能不能让他在松江人才引进上再给点政策。这不是开玩笑吗现在很多地方官员都给李总裁来信打小报告,若是再给他开了政策的口子,那些官员岂不是要进京告状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