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07章 救母探古道

大晋衣冠 第107章 救母探古道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算算日子,桓温应该回来了,木兰恹恹无趣,看见杜艾手中的东西,问道“爹,哪来的小米,又是借的吧”

她心疼父亲,一个读书人要开口借粮,实在是难为情。

在宣城就没有多少存粮,仅剩的那一点带了回来,三天就见了底。山下那点薄田尚未开垦,总不至于坐吃山空饿着肚子吧。

还好,杜家村里还有一些之前的旧相识,念在同宗同族的份上还能接济一点。

米虽不多,杜艾还惦记着孔氏,让木兰送去一半。

桓家人口多,饭量大,估计已经揭不开锅了,全靠两兄弟到山上踅摸点山珍野味果腹。为此,孔氏还把自己戴的挂的首饰能当的全当了,勉强度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见女儿愁容满面,知道是嫌米太少。他也没办法,就这点陈米还是村里要好的兄弟从牙缝中抠出来的。人家也不富余,见他饥羸困顿,实在不忍心。

还是庄稼人淳朴,穷人懂得接济穷人。

村里的族人虽然有膀子力气,可战乱初歇,青黄不接,朝廷无力赈济。而庄稼有它的规律,不会因为世人忍饥挨饿就能一下子成熟,该等还得等。

该等还得等,可不是这些年司空见惯。一次次的相聚,一次次的分别,一次次的等待

“伯母,在吗”

木兰分出半袋小米,来至桓家茅屋木门前。屋里没人应声,她推开门,只见孔氏面黄肌瘦,说话有气无力,明明听到了外面有人呼唤,就是没力气回答。

一挣扎,从床上跌了下来。

木兰慌忙冲过来,一把扶起孔氏,折腾一阵子,才挪到了床上。

与杜艾恰恰相反,孔氏或许是水土不服,到了琅琊山一时没有适应过来。或许是挂念迟迟未归的儿子,心神不宁,总之身体不如在宣城时好。

桓温临行前再三叮嘱,滁州人生地疏,不可暴露身份,若有人问起,就说是杜艾的故人,免得江播以及朝中奸人算计。

一家四口蜗居在此,寒尚可忍,腹饥难捱,桓秘桓冲兄弟无奈之下只好偷偷进山,踅摸点猎物,又不敢走得太远,有时仅靠挖来的野菜充饥。

两间茅屋还是族人腾出来的,木兰酸楚的望着四周,家徒四壁,灶台上积着灰尘,连野菜也成了奢侈品。

木兰问道“冲弟呢”

说起桓冲,孔氏轻声啜泣,嘤嘤道“我这当娘的心中有愧,对不起冲儿啊”

原来,孔氏一路颠簸,衣食无着,丧夫之痛,加之身体常年多病,爱子桓温又久无消息,她沉疴复发,几次晕厥。

奇怪的是,她腹中空空,毫无食欲,却迷迷糊糊说想吃羊肉,恐怕是又添了新病。

恰逢一个游方郎中前往州城,从山脚下经过。桓冲兄弟恳求之下,郎中这才来到茅屋帮助诊病。

一番望闻问切,竟开出了离奇的药方

“羊肉还必须是黑羊肉”桓冲惊诧不已,难怪母亲想吃羊肉。

“郎中行行好,家母卧病多年,一直不见好转,羊肉是发物,怎能治病烦请再详加诊疗,咱家里一贫如洗,不过有机会,我一定加倍奉上诊资。”

“小兄弟误会我了”

郎中解释道“没有诊资,看在你们兄弟孝道的份上,本郎中也有医德,岂能见死不救记住,我这药方中的羊肉非寻常羊肉,须是出生半年左右的黑羊羔肉。”

桓冲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因为医书上有云,羊羔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还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令堂说她想吃羊肉,正合医理。”

纵然不懂医理,还是千恩万谢,送走了郎中。

可是,药方虽然开出来了,全家人却犯了难。

家里根本没钱买羊,别说羊肉,就连野菜也难以顿顿吃上。但治病要紧,兄弟俩分头沿着山下东西两个方向,寻找放羊的人家,找到之后再作商量。

找了两天,就碰到一家放羊的,而且根本没有黑羊。

孔氏病势渐重,危在旦夕,幸好那个羊倌指点,说北山的青云镇上倒是有一家养羊的,去年曾见过几只黑羊,可以去试试。

桓冲一打听,镇落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要绕琅琊山半圈,少说要四五十里,又没有马匹,徒步往返至少要整整一天。

病情如火,桓秘还没有消息,桓冲很焦急,找到杜艾打听。

杜艾说,从碧霞峰登高北望,整个青云镇尽收眼底,至于有没有山路捷径,他也不清楚,他就知道杜家村和青云镇就隔着南北峰之间的那个坑洞。

脑子一转,他想起了村里的那个族叔药农,在青云镇遭王家少爷欺负时还帮过自己。

族叔的父亲也是老药农,年逾八旬,自幼在琅琊山里生活,长大后又一直在山里采摘中草药,对山路山形了然于胸,可如今已风烛残年,背驼目瞢。

杜艾还是抱着一线希望,领着桓冲找到了这位眼神呆滞行将就木的老人,不料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小伙子,你还是找匹快马,绕道去吧,山上的路走不得。”

老药农果然没有让桓冲失望,说捷径确实有一条,就是走山路,而且走这条路往返也就一个时辰。

但山高林密,山路崎岖,少有人涉足,不是本地药农猎户根本找不到。

但是老药农说起山路时一脸惊恐,连连摆手,似有惊悸之色。

人老心善,禁不住桓冲一再哀求,又是作揖又是磕头,才娓娓道出山路的神秘。

那是三十多年前,他和村里的两位后生到碧霞峰附近采药,收获很少,沮丧之下便到附近的碧霞宫烧香,祈求仙子保佑今后能多采点药材。

完事以后,见天色还早,便在宫内四处走走逛逛,发现进香客人皆从南门进宫,东西两边为高墙,而正殿的西侧却开了一道北门。

上了锁,锈迹斑斑,一看就知此门多年没有开启。

两个后生好奇,见左右无人,便扯动几下,谁知锁竟然开了。

三人迈步走了出去,刚走出两步,脚下就是一片悬崖坑洞,深不见底。若是寻常香客,断不敢逗留,对于药农来说,也许是好消息。

越是险隘,越可能长有名贵药材,因为人迹罕至,兽蹄稀见。

三人东张西望,发现东侧有棵百年大榆树,树根处有一根鸡蛋粗细的青藤缠绕。

大伙好奇心驱使,抱着探幽寻宝的想法,仗着胆子,顺着青藤攀援而下,下去丈余,有一崖石凸起。

站在崖石上,居然发现了一条行军栈道,不知何许人,又是何时在此沿着山体开凿的,数年来风雨侵蚀,如今仅能容一人弯腰通行。

三人对视一下,决定继续探宝,于是顺着栈道而下

老药农哆哆嗦嗦把栈道之后的奇遇描述清楚,喘了几口粗气,继续言道“老汉本想将此秘密带入棺材,不让世人得知,但念你年纪尚小,便知反哺之情,救母之孝心让人感动。既然非要去,必须记住三句话。”

“哪三句话”

“不得向外人提及;事情办妥之后,不得再走此路;还有,你往返之时只能沿着原路,万不可随意走动”

猛然间,晴空霹雳,一声惊雷吓得老汉欲言又止。

日近晌午,桓冲辞别老药农,瞒着家人,独自拿着一柄短刀,浑身上下收拾停当,沿着山路,直上碧霞宫。

偷偷打开北门,距离门板仅两步之遥,便是刀削斧剁一般的峭壁。莫说常人,鸟儿飞过估计都会眩晕。

而东侧山体稍稍外凸,恰好生长着那棵几抱粗的大榆树。

在此险峻的崖边,稀疏的土壤中,能长成参天大树,不知要经历多少风雨侵蚀,雷电摧残。一草一木,生命顽强不息。

“大哥不在时,你就是咱家的男子汉大丈夫,要挑得起家庭这副重担。”

这是桓温临别时给他的嘱托。

想到此,桓冲眼中噙着热泪,牢牢抓住青藤,来到古栈道

沿着栈道而下三里多地,便至尽头。

下栈道,有一大山洞横亘于前,山洞如山路一般,曲曲折折,左右环绕,中间还有不少岔道,极易走失迷路。

桓冲回忆着老药农的话“切记,进洞以后,岔道不顾,径直靠右,一盏茶工夫便可出洞,直达北山。”

老药农临别时还千万叮嘱,山洞似有灵异,切记不可靠左行走。返回之后,脑中便忘却此事,从此不得再提。

当桓冲披荆斩棘,出现在青云镇那户人家时,衣衫被山路的荆棘刮破,脸上,胳膊上伤痕累累。

他表明来意,愿意亲身为人质换得黑羊羔一只为母治病。还清债务之前,自己甘为佣工,任凭主人家驱使。

被少年的赤诚打动,那户人家二话不说,白送了一头黑羊羔

桓温和沈劲从驿站盗了两匹快马,连夜赶往琅琊山。

“大哥,小弟服你了,简直是神仙下凡,早就料准江播必定会到博望驿站你给讲讲,也让小弟长长见识,开开眼界,究竟是什么诀窍”

“赌”

“赌”沈劲瞠目结舌,这种事情能靠运气吗

他似曾记得,在徐州时就听殷浩常在自己面前说,桓温呼卢喝雉,擅长樗蒲。要么不赌,要么必赢。

传闻曹丕也精于此道,登基称帝之后还常常“在王侯殿上,独樗蒲六博,坐对弹棋。”

“如果靠运气,那是小赌。大赌,其实是赌心,赌胆。赌心在于对对手的把握程度,赌胆则是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从桓温抛下韩晃头颅开始,江播已料定阴谋败露,经京城显贵指点,布下天罗地网。比如江小郎的跟踪,江彪茅屋伏击,空仪仗的障眼法。

此种形势下,在宣城除掉江播的胜算几乎不存在,说不定还会落入对方布下的陷阱,只有另辟蹊径。

是赵三额外赠送的一句话,告诉了沈劲,提醒了桓温,说江播近期要进京陛见,所以才打上了驿站的主意

此刻,桓温脑海中不是血淋淋的杀戮画面,而是聚焦在那个驿丞的模样上。

他是褚裒,褚家姐弟的父亲,是乌衣巷谢家的女婿

他有没有认出自己他会不会告密

以小说的形式,勾勒出神秘而又精彩的东晋往事,后面更加精彩,希冀您的支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